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019-04-09 03:24陈仲英
关键词:知识创新精神历史教学

陈仲英

【摘 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创新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迫切要求,是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本文通过从落实基础知识、学习方法、学习手段等多种渠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推进创新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关键词】知识;创新精神;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219-01

国家教育部明确指出:要实施以培养创造能力、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可见,中学历史教育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求知创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兴趣、思维能力、参与能力,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以课堂为中心阵地的中学历史教学应如何实现这任务呢?本人根据自己平时的教学体会认为大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一、给学生知识、方法,为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奠基,头脑中储存的历史知识贪乏而单薄,就展开思维,进行探索,难免会遭到失败。可见,掌握必要的历史知识无疑是重要的。我们的祖国——中国有着更加光辉灿烂的悠久历史,无论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自古以来均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因此,中学历史教师可凭籍历史学科这一优势,传授天文地理、经史哲学、军事文化、科技等领域的知识,使学生掌握古今中外历史知识,打下浓厚、广博的文化知识功底。但历史知识浩如烟海,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迅速、准确地掌握呢?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传授掌握知识的方法。

例如老师要帮助学生建立历史知识网络与体系,注意划分知识类型、变换知识的表述形式、理清知识系统、发掘知识的现实意义与教育功能,运用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如阶级分析法、分类与综合法、抽象与概括法等指导学生把握知识的规律,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透过事物现象挖掘本质。所以,“授之以渔”可使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使掌握知识与能力训练兼收并蓄。

二、激发兴趣,促进学生参与实践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历史对象偏好不一,有的喜欢英雄人物、有的喜欢发明家、有的喜欢中国史、有的喜欢外国史。因此,老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偏好兴趣,诱导学生对历史的感性兴趣转向理性兴趣,同时加强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推动学生探索事件的因果缘由,开发学生创造精神和能力。例如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维新成仁的谭嗣同,可利用学生的“崇拜英雄”心理,对历史人物的事迹的兴趣,教师适当超越教材增加详细内容,重点讲述,激发学生探索谭嗣同舍身成仁的原因,学习英雄不怕牺牲、勇于改革的精神。再进一步结合今天的改革开放,以《当前深化改革的重大阻力有哪些?这些阻力因索与中国文化历史有渊源吗?应怎样克服?》为题,发动学生深入企事业单位,进行社会调查。尽管学生的调查结论中有些观点很幼稚或者不全面,但大部分学生都已能有理有据地论证,甚至能提出新奇、独到的见解;普遍体会到历史改革的艰难性和艰巨性,能对历史现象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学会用历史眼光看问题。探索历史问题和社会现象,增进对当前政治的理解。学生思维向深度、广度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就这样步步地形成的吗?

三、创设开放式的课堂气氛,为实践创设条件及实施场所

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活跃、热烈、凝重、严谨的课堂气氛,发挥群体交互激励机能,合作探究,弥补学生个体占有史料的贫乏和经验的不足,本人认为实现这目标的最可行方式是创设开放式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展开讨论和辩论,人人参与,人人走向成功。如讲述中法战争清政府乘胜即收这一政策时,可设计问题:清政府若继续交战,将会出现怎样的结局?乘胜即收在当时是否是一种明智之举?学生都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会根据以往学习决定战争胜负的诸多因素:国际形势、敌我双方实力对比、地理位置优劣、双方主力、领导阶层等等进行纵横对比、分析、争论、质疑。问题解决了,学生的思维活力与创新精神及能力得到训练。所以充分创设开放式课堂教学,给学生自主、让学生自我思考、自我获取知识、自我实现目标,有利于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以课堂为中心阵地的历史教学理应重视学生主体活动教学模式的运用。历史课堂学生主体活动教学模式即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主动体验和感受历史过程、探索和解决历史问题,以促进学生认识、情感、创新精神和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据这理论,教师要充分利用多种教学媒体、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参与。比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制作简单的历史模具;依据课内外材料,给历史人物绘制漫画;或组织学生自由演练历史短剧,如编演《巴黎和会》的谈判段落,就可由老师提供史料,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理解历史、以自己的情感感受历史,融进历史。结果,无论是亲自参加演出的同学抑或是当观众的同学,仿佛都亲历当时的情景,进入了往昔的尖锐争斗中。从而升华思维、提高实践能力。

五、延伸课堂教学,进一步扩大实践阵地

历史课堂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毕竟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师除了重视课内活动,还应充分重视课外活动,使内外结合,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如结合乡士历史,利用身边素材去探究历史:如学习“改革开放”的历史时,要求学生以我国改革开放为历史大背景,以自己家庭变化为中心,写出20年来家庭的变化,通过小家看大家(意国家),有何感受”。身边的历史能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和感受历史的真实性,学生对此类的作業都会表现出巨大的热情。他们纷纷展开调查,去探索、去思考、去总结。在参与探索中去体会党的政策的正确性及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通过此类的实践,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去阐释人类社会现实中的政治、经济等现实,运用历史知识为现实服务。适当拓展课外活动阵地,使课内外互相印证,兼收思想教育之功效,其意义之大值得推广。

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时代对历史教学的要求,只要我们能以探索的精神不懈的追求,我们的历史教学一定能顺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出高素质之人才。

参考文献

[1]郝克明主编.《我的教育观》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2000.05.

[2]《教育创新》,1999.3.

[3]《中学历史教学》,1999.11.

猜你喜欢
知识创新精神历史教学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是“知识”,还是“知识权力”追求?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