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合作与社保发展同行

2019-04-09 04:18张亚力
中国社会保障 2019年11期
关键词:劳工社会保险社会保障

■文/张亚力

据《马文瑞传》记载,1958 年,劳动部部长马文瑞同志根据刘少奇副主席的指示,请时任国家计委副主任宋平同志带队,去苏联考察学习劳动管理。劳动系统有关领导参加,去了4 个月,从中央到地方,从机关到企业,从领导到群众,学得很认真,访得很细致,回来写了考察报告,受到领导重视。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劳动保障领域有记载的第一次走出国门。社会保障领域真正全方位面向世界学习借鉴,应该说得益于改革开放,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通常划分为四个阶段,也称为1.0—4.0版。第一阶段,打开眼界、学习借鉴(1.0版);第二阶段,合作交流、为我所用(2.0版);第三阶段,创新发展、融合提升(3.0 版);第四阶段,走向世界(4.0 版)。呈现出以下特点:

借助多边平台广泛接触世界

1983 年6 月,我国派出由劳动人事部部长率领的代表团出席了第69 届国际劳工大会,正式恢复了在国际劳工组织(ILO)的活动,开启了通览世界的窗口。1986 年9 月,劳动人事部与ILO 合作,在北京举办了为期15 天的社会保险培训班,介绍了法、英、美等10 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情况,使来自有关部门及全国各地120 多名处级以上学员大开眼界,初步了解了国际社会保障的最新动向。这个培训班是我国首次在国际合作平台上为培养社保专业干部所作的努力。

1989 年2 月,劳动部翻译出版了国际劳工局社会保障司编著的《社会保障导论》。这本中文只有14.6 万字的小册子,仅发行了2650 册,在当时国际专业资料匮乏的背景下,成为我国社保工作者的一部教科书。

1990 年,劳动部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ILO 签署了为期3 年的社会保障培训与发展计划项目,主要目的是提高社会保障计划制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技术能力。

1994 年1 月,经国务院批准,劳动部作为中国社会保险的主管机关,加入了国际社会保障协会(ISSA)成为正式会员。通过ISSA 的多种平台(会议、技术合作、资讯、网站、出版物),我国增加了一条社保领域国际交往的直接和快捷的途径。

其后,我们又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机构合作,请进来、走出去,了解和考察国外社会保障制度、政策和实践,同时对我社会保障工作人员开展培训。

依情借鉴国外理性为我所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保障领域的国际合作逐步从单纯的走出去、请进来,转向根据需要,有目的、有选择地开展技术合作,合作的内容更加务实,更加紧贴我国社保体系发展的实际需要。例如,1991 年,我国与德国政府签署了劳动和社会保险立法合作项目,其后又续签第二期至1999 年,项目的实施为我国起草失业保险、社保费征缴、工伤保险等法规提供了直接的参考和借鉴,也为我国培训了一批社保立法专家。2005 年,与日本国际协力团(JICA)签署合作开展“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创新与管理规范研究”意向书,为重建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前期研究。2006 年4 月与国际劳工局社会保障司签署了“社会保险精算合作计划”,以支持我国社会保险精算模型开发和能力建设。其后,又与亚洲开发银行合作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项目,与世界银行合作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项目、与英国合作了失业保险政策与管理项目、与加拿大合作开展社会保障基金反欺诈能力建设和失业保险宏观政策项目,等等。这些合作对当时我国社保制度改革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国际经验和建议。

值得一提的是,2004 年签署了中国-欧盟社会保障合作文件,由欧盟提供2000 万欧元,对完善我国社保制度的政策开发、管理能力提供支持,项目为期5 年。从2006 年开始,在项目框架下,中欧双方举办了5 届中国社会保障论坛和5 次中欧社会保障高层圆桌会议,实现了社会保障部级对话,并形成了高级别沟通交流机制。中方依托项目,建立了中国社会保障能力建设中心,为全国大批社保干部提供持续的专业培训。

在眼花缭乱的国外模式面前,我们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坚持依照国情,理性借鉴。2001 年,由王建伦副部长率团,我们组织代表团出席斯德哥尔摩第27 届国际社会保障大会。在大会讨论社会保险制度建立时,胡晓义同志作为中国代表发言,他以中国成语典故“邯郸学步”作引子,明确指出,每个国家由于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社会保险制度和水平也不同,没有最优模式可供效仿,必须按照国情,探索发展之路。现在看来,我国社保领域的改革正是遵循了这一原则,认真研究借鉴国际经验,探索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模式。

与国际惯例接轨保障在外企业和公民社保权益

1999 年,应在德中资企业的要求,劳动保障部和外交部、商务部联合组团,首次开启与外国政府签署有关社会保险的双边协定事务工作。2000年4月,与德国劳动和社会事务部正式启动双边社会保险协定的谈判工作。经过艰苦谈判,2001 年7 月,两国主管部门正式达成一致,张左己部长签署了协定。协议最核心的条款是双方互免重复征收社会保险费。这是我国对外签订的第一个社会保险双边法律文书,不仅减轻了“走出去”企业的财务负担,为其投资经营创造了更好条件,保障了我国在外公民的社保权利,是我国社会保险工作与国际通例直接接轨的重要标志。其后,谈判速度不断加快,我国先后与20 多个经贸关系密切的国家开展了谈判,目前,签订双边社保协定的国家达到12 个,其中10 个双边协议已经正式生效。

善用国际舞台宣传社保改革成果传播中国好声音

在借鉴国际经验,完善和深化改革过程中,我们把中国的改革理念和成果适时传递出去,争取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在2004 年9 月,中国政府承办了ISSA 第28 届全球大会,来自13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 多名代表围绕“社会保障——确保社会公平”进行了讨论。大会期间专门举办了“中国特别会议”,专题介绍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和完善的情况及改革思路。这是ISSA 成立77 年来第一次特别为东道主安排的会议。大会发表了《国际社会保障协会第28 届全球大会宣言》(又称北京宣言),其中接受我国建议,强调了人人享受社会保障的理念。配合承办ISSA 大会,2004年9 月,我国政府首度发布了《中国的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白皮书,向国际社会传递出响亮的中国声音。

其后,我部领导多次利用出席国际劳工大会、国际社会保障大会、中欧对话、东盟+3、中日韩等各全球性、区域性会议和为发展中国家培训的机会,实时宣传介绍我国社保领域改革取得的成果和进展。中国社保领域的改革成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赞许。2005 年和2013 年,王建伦副部长和胡晓义副部长先后被国际社会保障协会授予荣誉勋章和证书;2012 年,中国获得亚太地区良好实践大奖。2016 年11 月,在ISSA 第32 届全球大会上,中国政府被授予“社会保障杰出成就奖”(2014—2016)。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逐渐从社会保障政策发展合作的受援国转变为促进社会保障发展合作的倡导国。2018 年6月,在第107 届国际劳工大会上,我国代表团倡议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写入大会决议。我国在国际劳工组织决议中引入“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在国际劳工领域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全球劳工治理健康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展现了中国的世界情怀和大国担当。

今年2 月,国际劳工组织“未来工作全球委员会”发布了名为《为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工作》的研究报告,王晓初副部长主张并成功将“以人为本”写入报告。今年6 月,第108 届国际劳工大会讨论通过了《国际劳工组织未来工作宣言》,提出“以人为本”的未来工作议程,把经济增长重心引导到以人为本的增长,制定和实施以人为本的经济和社会政策,促进以人为本的商业发展。这是中国理念在国际劳工领域的再次体现,也是中国为国际劳工领域的又一贡献。■

猜你喜欢
劳工社会保险社会保障
行政机关就社保待遇的答复是否具有可诉性
山东省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分析
社会保险稽核现状及对策
辽宁社会保险体系构建问题研究
2016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决算情况表
中国社会保障支出增长原因分析
经济增长与社会保障关系浅析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