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运娟
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化的精髓,承担着传承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任。但是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古代诗歌的课堂教学往往枯燥单调效率低下,这使得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因此迫切需要转变这种教学模式。微课作为互联网时代一种新的教学资源,如果充分应用到高中古代诗歌教学中,对提升课堂学习氛围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以教材为依托,以高考题型为延伸,先讲解答题技巧,再根据考点类型进行归纳总结,充分发挥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尤其在高三备考最后阶段时间紧,学生学得很累,又茫然不知所措,此时微课恰好能有效地缓解学生的压力,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提高解题效率,提升语文素养。表达技巧是历年来高考诗歌鉴赏题的重难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课教会学生灵活掌握诗词的表达技巧,为高中古典诗词教学提供一点借鉴和指导。
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诗歌鉴赏评价题型规定: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考查,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要求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鉴别、赏析和评说,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能力层级达到了D等级。对于本校学生来说,由于阅读理解能力差,此题失分普遍较多。虽然从高一就一直强调诗词鉴赏题的答题技巧,第一轮复习也费时较多,但效果不太显著。诗词鉴赏题型宽泛,难以全面把握,容易顾此失彼。所以,用传统单一的粉笔加黑板加PPT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也不能高效掌控复杂琐碎的题型。
1.选择合适的微课类型。语文学科的课堂呈现特点之一是文字多,而微课正好可以巧妙解决此难题。语文课堂的微课可以有两种模式:一是PPT式微课,时间在5~10分钟,不宜过长或太短,过长学生看了会厌烦,太短又不能将知识点讲透。二是讲课式微课,由教师根据课程或考点要求,按照知识模块分系列分类别进行讲课拍摄,经过后期编辑剪切,转换成视频。根据高考诗歌鉴赏的考点要求,可以将上述两种类型巧妙结合使用,针对不同知识点,依据考点的难易程度,采取不同的微课方式。例如,“诗歌鉴赏中的表达技巧”这一考点,涉及的知识点琐碎繁杂,学生很难掌握且容易混淆,教师可以将知识点分门别类总结归纳,再以PPT和微视频的形式将知识点展示给学生。如学习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时,在“知人论世”这一环节,先视频播放李煜短暂的人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李煜“做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的生活经历,明白了李煜是如何把人生最深的痛变成最绚烂的诗,由此对于诗歌是如何表达作者感情的,就很容易理解了。
2.微课在高考题中的创新应用。以2018年浙江卷的诗歌鉴赏题为例,具体阐释了微课在高中古代诗歌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送王昌龄
李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这首词都应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6分)
该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看到题目,很多学生都不知所措,不知从何着手,思路混乱,答案五花八门,有的根本不着边际,该题学生普遍反映较难。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可以将题目解析设计成微课,用视频展现试题分析,将难懂的知识点用学生最喜欢的视频形式呈现出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其实,仔细审题不难发现,本题考查的就是诗歌的表现手法。首先要了解“点染”这一表现手法,所谓“点”,就是点明,将所要抒写的情感道理,一语点明,使读者了然于胸;所谓“染”,就是渲染烘托,即以具体的事物景物将所点明的情感道理烘托出来,以便读者对其能更具体、更生动地把握。然后了解柳永《雨霖铃》中点染手法的应用。柳永《雨霖铃》下阙,举笔便点明离别的冷落、凄清,接着便以“清秋”作第一重渲染,再用“杨柳岸、晓风残月”做第二重渲染,其冷落、凄清的气氛便具体可感了,点染手法鲜明。
表现手法属于诗歌表达技巧的一个方面,主要包括比兴、渲染、烘托、抑扬结合、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象征等,知识点很多,而且每种手法后面还包含其他子手法。对于我们二类学校的学生来说,记忆依然不牢固,很多概念总是相互混淆,做题思路混乱。每天面对纸质的东西,学生是会厌烦的,更不用说牢固记忆了。如果将知识点归纳整理,做成图片或动画以视频呈现,再结合微课教学,不论知识点有多纷繁复杂,十分钟的动画视频足以将抽象的诗歌鉴赏知识点以生动具体的形式展现出来,学生看得开心,教师教得轻松。
总之,依照考试大纲的要求,研究落实好考点知识点,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记忆积累知识点,以点带面,逐步完善知识体系,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迎接高考,是每一个高中教师的职责,也是我们探索研究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只有多思考、多学习,以现代技术辅助传统教学,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