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贵星
高中阶段是学生掌握知识获取途径、建立有效学习模式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因此,在高中生物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必须按照新课改要求,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教学的重点,着眼于课堂上学生观察探究性活动的开展,组织小组讨论、合作等方式促进学生知识掌握,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高中生物教学模式主要是采用以提问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思考。实验课程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手动参与的方式理解生物知识,这种教学模式相对单一枯燥,难以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并且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也仅限于记住了知识的内容,而无法开展具体的实践。探究式生物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带着疑问与探究目的开展知识的探索。学生在知识的探索和研究过程中,所需的各项资料和信息会被不断吸收,相应的知识面得以拓展,知识框架也更加系统具体。随着学生对生物学知识了解得越多,视野越开阔,对生物学现象的探究兴趣也会日益浓厚,能力在探究实践中逐渐得到培养与提升。
课堂教学的开展以及教学规划是以教材为依据,教师教学如果不能拓展教学内容,知识的传授就会局限在教材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都是课本中具有固定标准答案的内容,学生思考离不开答案,学习成绩、分数的提高也必须要以标准答案为主。这样学生就会养成只重视教材内容的习惯,难以生出探究的兴趣。
就目前而言我国高中生物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下面笔者就这些问题提出了以下对策。
探究性学习能力是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自主搜集资料和信息,然后整合、尝试,最终发现答案或者规律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的养成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即研究的出发点。探究性问题的质量往往也会影响学生的探究结果,对学生的思考以及问题研究的方式方法具有重要影响。问题一般是教师提出的,或者是教师设置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对此,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知识,根据生活实际,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开展探究活动。比如,教师在讲“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这一课时,可以就“荔枝洒水就会变得新鲜硬挺”这一现象,提问学生这是什么原因。当学生提出“这是植物细胞的吸水现象”后,再鼓励学生就“吸水”这一现象提出其他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植物细胞是如何进行吸水的”以及“什么时候就会失去水分”等问题。当学生在脑海里已经开始思索这个问题情境时,问题的意识就会得到强化,进而为本节课的开展奠定基础。
生物科学知识包含的范围以及内容十分广泛,只有学生掌握了生物探究的学习方法,才能充分提高对知识的应用和理解能力。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生物学原理知识的掌握并学会运用,这样才能在研究生物学知识的过程中积极运用,论证其正确性。比如,在“分子与细胞”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各种植物的叶片,描绘细胞的形状。
教师应从《新课程标准》出发,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和批判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经常按照习惯去思考问题,很难跳出思维的局限性,这对学生探究性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学生探究性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批判性精神和探究勇气的培养。教师应该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多质疑,标新立异,促使其产生新的想法和观点并努力论证。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也是一种有效提高学生探究性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教学,促进问题设计和实验的有效开展,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求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方法。
科学的学习和研发是一个系统的过程,生物学史的学习可以通过寻找科学家探索的道路,通过不断认识和学习科学本质与方法,让学生掌握生物学史中伟大科学家所遵循的研究原则和方式,对学生开展科学的探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探究性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将学生放在教学主体的地位,充分尊重学生,通过积极创设教育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参与的积极性、利用实验法开展教学、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促进现代化教学的开展等多途径实现探究性课堂的塑造,发挥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探究性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提高学生学习素养,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