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工科教育的分析与思考

2019-04-08 12:55邓洪超
肇庆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通识学时比例

邓洪超

(肇庆学院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已持续20余载,其中教学改革带动了“培养计划”的改变.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为了强化特色培养和综合素质培养,大量削减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即便是保留下来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其学时也被大幅度压缩.大学教育被赋予了太多的责任和义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在一定程度上被模糊化;专业技术能力培养这项大学教育的主体责任有所淡化,专业技术能力这项主要素质被弱化,大学生专业学习的有效时间趋于减少.我国每年有近800万大学毕业生,他们是构成社会和经济建设的一大主力军.大学教育若不能规范和强化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则有违高等教育的初衷.本文以某高校机械专业2016版培养计划为例,基于统计、计算的真实数据,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阐述.

1 大学生4年的各项时间统计

1)大学4年的教学周数.大学4年共计8个学期,每学期18~19周;第1~7学期,学期末的2~3周是复习、考试时间;第8学期,学期末2~3周是毕业答辩和毕业教育时间.去除复习、考试和答辩时间,共有128周时间可用于教学.2)大学生每天的时间和安排情况统计.在周一至周五时段内,调查了1~4年级3 000余名大学生的日常活动时间,统计结果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在周一至周五时段内,大学生平均每天有4.5 h可用于有组织的教学学习.每周5天,128周就是2 880 h.

表1 大学生日常活动时间分布统计表

2 新版培养计划学时统计

2.1 通识教育课程平台

表2 课程平台学时所占比例统计表 %

2016版培养计划,规定每学时45 min,有4个教学平台,共计2 392学时(含实践教学学时)和32周实践教学:1)通识教育课程平台,计1 064学时;2)学科基础教育课程平台,计784学时;3)专业教育课程平台,计488学时;4)实践教学课程平台,计56学时合32周.学时分布及所占比例如表2所示.

累计1 064学时的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包含4个课程模块:公共通识课程模块,限选通识课程模块,拓展通识课程模块,辅助通识课程模块.其中:1)公共通识课程模块,包含9门必修课程,计744学时,在总学时中所占比例为31.10%,在通识教育课程平台中所占比例为69.92%;2)限选通识、拓展通识、辅助通识3个课程模块,必须达到320学时,在总学时中所占比例为13.38%,在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学时中所占比例为30.08%.因其所列选课程过于庞大繁杂,且每学期、每学年不断变化,故不予详列赘述.

公共通识课程模块由2部分组成:1)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必修课程5门,计288学时,在总学时中所占比例为12.40%,在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学时中所占比例为27.08%,在公共通识课程模块学时中所占比例为38.71%;2)公共必修课程,必修课程4门,计456学时,在总学时中所占比例为19.06%,在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和公共通识课程模块所占比例分别为42.88%和61.29%.思想政治教育和公共必修课程的名称、学时分布,以及其在总学时、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公共通识课程模块、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学时中所占比例情况,详见表3.

表3 公共通识课程及其学时所占比例情况统计表 %

2.2 学科基础教育课程平台

学科基础教育课程平台,计784学时,在总学时中所占比例为32.78%.学科基础教育课程平台有2个:1)相关学科基础课程模块,计336学时,在总学时中所占比例为14.05%,在学科基础教育课程平台学时中所占比例为42.86%;2)本专业学科基础课程模块,计448学时,在总学时中所占比例为18.73%,在学科基础教育课程平台学时中所占比例为57.14%.学科基础教育课程平台的名称、学时分布及其学时所占比例情况见表4.

2.3 专业教育课程平台

专业教育课程平台需要修满488学时,占总学时的20.40%.其中:1)专业核心课程模块,需修满280学时,占总学时的11.71%,占专业教育课程学时的57.38%;2)专业选修课程模块,需修满208学时,占总学时的8.69%,占专业教育课程学时的42.62%.专业教育课程名称、学时及其所占比例情况统计见表5.

表4 学科基础教育课程平台课程及其学时所占比例情况统计表 %

表5 专业教育课程学时及其所占比例情况统计表 %

2.4 实践教学课程平台

实践教学课程平台分为必修32周的“专业实践课程”和选修2学分的“创新创业课程”2个模块,教学周或学时所占比例情况统计见表6.

表6 实践教学课程所占比例情况统计表 %

3 时间与学时的对比分析

3.1 大学生法定休息日时间安排情况统计

1)寒暑假休息时间.4年大学计有4个寒假、3个暑假,按每年52周、每学期19周计算,寒暑假休息时间约计343天.2)周六、周日休息时间.每学期约19周时间,周六、周日休息时间为36天;4学年8个学期的周六、周日休息时间合计为288天.3)法定节假日休息时间.在每学年度的2个学期中,法定假日合计8天;4年大学时间的法定假日为32天.

以上3项休息时间总计663天.假定大学生9月1日入学,至4年后的7月1日毕业,累计1 400天;去除663天的休息时间,仅仅剩余737天.

3.2 可用教学总学时

按每学期16周有组织的教学周计算,大学4年合计为128个教学周,扣除32周实践教学时间,剩余96个教学周.根据表1的统计结果,计算可得有组织的教学时间为96×5×4.5=2 160h;按目前每学时45 min计算,即折合为2 880学时.1)按培养计划2 392教学学时和32周必修实践教学的标准,尚余488学时可用教学学时未被利用,接近1个学期的教学学时.2)学生若将“专业选修课程模块”课程全部选修后,仍剩余216学时,接近半个学期.事实上,将“专业选修课程模块”课程全部选修是极端理想化的假设,其原因在于:一是很多课程因选修人数少,导致最终无法开设;二是由于师资或实验仪器设备的原因,很多课程根本无法开出.

3.3 与专业技术能力密切相关的课程、学时情况统计

对比表2~6,在2 392教学学时中,由不同学科构成且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必修课程有19门,计1 228学时;专业选修课有6门,合计208学时.与专业密切相关课程的学时总计1 436学时,在总学时中所占比例为60%.在32周实践教学周的10门课程中,全部与专业密切相关;而8学分“创新创业”模块的4门课程,其中有2门课程的关联程度尚待考证.

4 讨论

1)大学4年,可用的有组织的教学时间相对较少.如前所述,学生在4年大学中扣除寒暑假、节假日和周六、周日,仅剩余737天时间;根据表1的调查统计结果,大学生每天有组织的教学时间只有4.5 h,可用有组织的教学时间总计只有3 316.5 h;如果去除32周的实践教学时间,仅剩余2 160 h.如此有限的可用教学时间,无论是学生本人还是学校,都应该加倍珍惜并予以有效利用.但现实情况是在一些高校,有限的可用教学时间被空置、挤占和挪用,专业基础、专业课程被大幅削减,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学时被压缩,由此导致毕业生的专业技术水平滑坡,一些毕业生无法胜任专业技术岗位.

2)大学生的休息时间太多,通识教育课程所占比例偏高.大学4年,学生的休息时间达到了惊人的623天,占大学4年总时间的44.5%.就大学教育而言,“通识教育”模块中300余学时的“限选通识”“拓展通识”“辅助通识”中的大量课程,完全可以让学生利用623天的休息时间,以各类学生团体的形式完成学习,“自我发展”“个性拓展”等可以不再占用有限的教学时间,而将这宝贵的300余学时用于专业基础和专业教学,以真正强化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大幅度削减专业课程数量,压缩专业课程学时,最终会影响到学生的专业能力与水准.

3)公共通识课程的学时总量过多.“公共通识”课程模块,由288学时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456学时的“公共必修”课程组成.表2和表3清晰地表明了“公共通识”及“思想政治教育”“公共必修”模块的学时、课程学时所占比例情况.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及其强化,不应仅仅是简单的课程数量与学时的堆积累加.在大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近30年时间里,政治思想教育改革也在不断与时俱进,除了相关课程和学时的设置增加,还应在日常学习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中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教育,对进一步系统化政治思想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进行深入思考和变革.切实提高政治思想教育的实际效果,真正提升学生的政治觉悟与思想水平,是大学政治思想教育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需要正确面对和采取多种方法才能有效解决.

4)大学本科教育没有国家标准.截至目前为止,我国仍未制定大学各专业应开课程、课程实验项目、实践教学项目及其相关学时、每学时时长等的最低强制性标准.教育部高教司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专业教学指导文件,没有关于上述各项最低标准的指导意见,且不具有强制性.教育部网站也无法浏览和下载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意见.

因为没有国家强制的大学专业最低标准,致使有些大学偏重于特色、学生个性发展等方面,对专业领域的重视程度不高,过量削减专业课程数量,缩减专业课程学时.同样是2 392学时,20世纪90年代50 min/学时,总时长是1 993.33 h;现在45 min/学时,总时长是1 794 h.仅仅因为每学时减少5 min,总的教学时长就减少了199.33 h;按表1反向推算,就是学生可用的有组织的学习时间被缩减了44天,接近半个学期.2003—2008年开展的全国普通本科高校教学水平评估,以及之后的全国普通本科高校审核性教学评估,因为没有国家强制性的最低专业标准,导致评估过程完全依赖专家的经验,结果也因此不具有可比性.目前,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本科毕业生专业能力的期待值与学生实际能力尚有差距,这应该引起高校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应根据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强制性最低标准.若无强制性最低标准的状态延续下去,会导致我国大学本科毕业生的专业技术水平下滑,最终影响到我国经济建设的人才发展战略.

5)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被严重削减.自高校教育改革以来,每次修订培养计划,最先被削减种类、数量、学时的就是专业课程,这几乎成了高校培养计划修订的统一模式和定律.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是高校建立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其责任.专业技术素质是高校本科毕业生综合素质的关键要素,高校教育改革已经持续进行了近30年,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是改革的最终目标.

6)高校承担的责任过多.现在的高校,有关学生的食宿、心理、身体、生理、思想、行为等一切显性问题,都成了高校必须承担的责任,都可能影响到学校,高校各级管理者绷紧着敏感的神经.高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学生管理、疏导和各种赔付.只要个别大学生出现任何极端的言行,舆论就会铺天盖地指责高校.大学不是万能的熔炉,不是任何人进入大学就可以成材.大学生作为有自我行为能力的人,理应对自我的言行承担责任,一出现问题社会和家长就要求大学承担责任,这是对高校责任的扩大化.高校真正应该承担的是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责任,这一责任因其在大学阶段相对隐性,反而被忽视了,这也是高等教育的悲哀.

7)责任和权利清单缺失.各高校虽然都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每所高校也都有教学事故处理条例,但尚存在一些问题:其一,在学校章程中,对高校责任和权利的界定比较模糊;其二,高校对领导、管理部门的责任和权利,未能制定明确的清单;其三,教学事故处理条例只明确了教师的责任,却没有明确教师的权利.

5 结论

1)我国的高等教育应该有国家强制性最低标准.高等教育的国家标准应包括每个专业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验项目、实践教学环节、学时时间等的最低标准,以保证毕业生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2)国家应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规定高校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以保证高校在日常管理和运行过程中能将人、财、物和主要精力切实用在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中.

3)制定清晰明确的部门、领导、教师的责任和权利清单.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培养目标考核标准清晰,有可操作性强的制度作为约束,高校才能承担起为党、为国、为民培养人才的重任.

猜你喜欢
通识学时比例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人体比例知多少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组成比例三法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