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 王晓光
人们对体质健康的认识和理解是紧随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过去,人们普遍认为“身体没有疾病就是健康”,这是一种错误理解,但一直占有主导地位甚至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还能找到其踪影,由此可见,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是非常简单的。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而且是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状态。对体质的定义则为人体的质量,它是人体在先天遗传性和后天习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征。可见,体质健康是指个人在遗传基础,经过后天的塑造所达到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运动能力、心理素质和对外环境适应能力的综合、全面良好的一种生存状态能。
巢湖市农村地区由于受地方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学生的体质健康明显落后城市学生,从测试数据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爆发力素质、柔韧素质、耐力素质、卫生习惯以及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处于下降趋势。
1.社会原因 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升学压力的加大、以及精神的紧张导致学生睡眠不足,锻炼时间不够,健康意识不强。
公共锻炼场所缺乏,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人们健康观念的淡薄也是导致农村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之一。受条件限制,农村很少有适合学生运动的场地和喜爱的项目,一部分学生宅在家里或乡镇网吧上网,健康观念还没有深入普通老百姓的心目中。
社会在营造营养、健康方面知识的宣传和普及相对滞后,经济至上,升学至上,工作至上,让学生缺少相应的知识,无法科学、合理的摄入营养和正常参与体育锻炼。
2.学校教育的原因
(1)学校“重智轻体”的现状明显。受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巢湖市农村学校教育的突出病症之一是体育处于弱势学科。虽然国家立法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但一直是呼声有余而贯彻不足。根据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学生有58%的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足一小时,有42%的学生每天基本不参加体育锻炼。这是造成巢湖市农村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直接原因。尤其是自巢湖市一、二、四中学联招政策实施以来,在中考、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学校文化课成绩竞争达到白日化,学校体育的作用越来越淡化。
(2)学校体育课的开设得不到保证。国家教育部明文规定,各所学校必须安排足量的体育课和课外活动,而巢湖市许多农村学校未能执行或者执行的力度不够。随意占用、停止体育课现象时有发生,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空间被挤压。许多文化课教师为了抢进度、抓均分,占用体育课现象非常普遍,尤其是在学期临近结束阶段。这都严重干扰了正常的体育教学,给学生的体质健康造成很大影响。
(3)农村学校人均体育经费投入不足。调查发现,我市多数农村学校体育经费投入较少,学生运动场地年久失修,不少农村学校田径场还是炭渣跑道、高低不平。没用像样的球类活动场地,更谈不上有充足的体育器材,这些现状都影响着农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满足不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需求,制约学生体质健康的正常发展。
(4)学校体育因惧怕安全问题,限制了学生的体育锻炼。由于不少农村学校发生过或大或小的运动安全事故,因此,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就因嗌弃食,干脆放弃开展各类体育活动。一些体育教师也怕“惹祸上身”,在体育教学中畏首畏尾,例如:体操、技巧、耐久跑以及一些集体对抗性项目等,很少或不作为体育教学内容。这些做法反而给学生造成误解,直接导致学生对体育活动存在畏惧心理。
3.家庭原因
(1)家长健康观念存在误区。农村的一部分家长对体育锻炼存在认识误区,他们普遍重视物质生活,忽视强身健体,认为孩子参加体育锻炼就是不务正业、耽误学习,很少安排时间让孩子进行身体锻炼,认为只要营养跟上,身体就会健康,甚至认为体育锻炼会让孩子多吃不必要的苦。没有从客观上认识孩子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
(2)家长存在“重文轻武”的落后教育观念。受地方经济条件的影响,很多农村学生家长都是从贫穷里走过来的,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辙,将读书看做孩子的“唯一出路”,只允许孩子读书,不提倡孩子参加体育运动或其他活动,导致很多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意义也存在误区,体育课上运动不积极、课外体育活动经常不参加,有的学生还对体育老师说:“我来学校是读书的,不是来跑步的”,真让人哭笑不得。
(3)非正常的家庭教育。随着国家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在农村,越来越多的父母进城务工、孩子留守,这是很多农村家庭的现状,祖辈对孩子过于溺爱,娇生惯养,缺少管教,一些孩子养成了怕吃苦、怕承受挫折,他们往往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玩手机、进网吧上,而不愿意到室外操场上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和心理都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4)学生自身的原因。调查发现,不少农村学生怕苦、怕累,性格比较叛逆,学校、家庭对学生缺少正确的教育方法,对学生的意志品质、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过少,导致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怕苦怕累思想较为普遍,这也是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普遍下降的原因之一。
1.政府、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加大落实国家素质教育政策 素质教育是强国之基,身心健康是生存之本。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从根本上说具有一致性。全面发展教育就是要促进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自由地、主动活泼地发展,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各方面才能和兴趣、特长的和谐统一的发展。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应树立“健康教育第一”的指导思想,务实地把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作为学校教育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整合资源、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缩小城乡差距 近年来,不少地区都在优化学校布局,地方要善于学习外地的成功经验,将农村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集中,政府也应该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尽可能缩小城乡学校体育差距,紧跟国家城镇化建设步伐。
3.建立社会、家庭和学校联动机制,树立正确的体育健康观念,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和督促 有效利用社会、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资源,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体育锻炼提供指导,充分发挥社会、家庭和学校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影响和作用,真正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农村学校要落实好学生健康档案的建立,实行有效评价,对学生的体育活动进行监督和指导。
4.坚持精准扶持促进农村学校体育发展 面对农村学校体育出现的问题,应对其进行分类指导、精准扶持,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坚持精准培训,解决农村学校体育发展中人的因素。通过精准培训能够让农村体育教师的发展方向更为清晰,目标更为明确,能力更加提升。坚持精准帮扶,解决农村学校体育发展中物的因素。除了加大政府扶持外,同时调动广大社会力量为我市农村体育提供帮助,这种作为公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