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
当前,随着人们教育观念的转变以及社会的进步,素质教育的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落实,而开展的初中数学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导学法实质上是通过设置一些问题为学生创造一种与众不同的学习氛围,进而去引导辅助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理解,对其学习效率的提升十分有效。
就问题导学法本身而言,它的引导性、规划性以及情景性都比较强。因此,又可被称之为情景教学法[1]。在开展的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需对运用的“问题”给予充足的重视,全面研究该“问题”,确保其可行性并能够满足教学需求,辅助教学目标的实现。另外,运用问题导学法开展教学时,要与学生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与此同时,问题导学法能够顺利运用到实际教学中的前提是利用问题创造相关的教学情景,为学生思考问题提供更好的条件和空间,学生很容易被教师所创建的问题情境所吸引,从而能够更加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对问题的探究上。
1.设计的教学问题要科学有效 问题导学法有效实施的关键环节是对问题的设计,因此,教师务必要给予其充足的重视。在对相应问题进行设计时,一定要与学生的具体实情相结合,由于每个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接受能力都有所不同,而且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存在一定差别[2]。因此教师就需要综合考虑自己的教学计划,设计的导学问题要有多种层次,设计的问题要与多数学生的实际能力相符合,但又不乏针对性和差异性。对于学习能力普通的学生而言,教师设置的提问问题应相对更基础浅显一些,假如难度太大,很容易对他们的积极性造成打击。而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为其设置一些更高难度的提问问题,这样很容易激发他们的求胜欲望和探索意识,促使其学习成绩获得进一步的提升。教师通过对提问问题的多层次设计,能够有效的逐步落实教学计划。
比如在讲授“一元二次方程”相关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对问题进行这样的设计:有一根长度为十米的木条,要用其制作出一个形状为长方形的风筝骨架,长方形四角分别用A、B、C、D表示,为了进一步加固风筝,在风筝骨架内添加一根平行于AB边的木条,那么,当AD边的宽度为多长时,会形成一个四平方米面积的长方形?如果说要求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一次性作答,会有很大的难度,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能够回答的机会就更加渺茫了。因此,教师可采用分解的思路分解这道题,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利用这个十米长的木条制作风筝骨架,有几种可行的方案?第二个问题是:在这些可行的方案中,长方形的各个边长会发生哪些变化?第三个问题是:长、宽各为多长的时候,会形成最大面积的长方形?第四个问题是:在风筝骨架内添加一根平行于AB边的木条来保证风筝更加牢固,将宽AD设置为X,求边AB的长度?最后再提出最开始那个复杂的问题,学生就不会觉得那么突兀,也不会觉得那么难了。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为层次不同的学生都创造了一定的机会,其成就感以及学习兴趣都会被顺利的激发出来,促使其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对问题的研究和学习中,课堂效率也将随之大幅提升。
2.加强导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问题导学法,要从全局着眼创设问题情境,要引导学生进入老师创设的情境中,激发起学习兴趣,从而积极主动的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在研究问题时能够自始至终都有着很大的动力和热情,对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3]。比如在对“基本平面图形”相关知识点进行教学时,教师如果想让学生们整体上了解这些平面图形并认识其是如何形成的,就可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平面图形的形成,让学生对其进行记忆,然后就其根本区别向学生们进行提问,构建这样的情景来加强导学,能够促使教学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3.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 在开展问题导学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所提问题。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后预习任务,保证其课上能够初步了解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然后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将所要讲的知识点与所设置的问题巧妙的联系起来,为学生引导正确的思考方向,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4]。最后,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深入思考所提问题后,要对思考的问题所涉及的题目进行独立的求解,这样不仅能够对其掌握知识的程度进行检验,同时还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了理解,达到巩固学习效果的目的。因此问题导学法能够顺利实施的前提是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这样才能全面发挥出问题导学法的真正作用。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对教学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和需求,问题导学法等一些列新的教学模式也就应运而生了。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能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使学生更加深入的掌握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方法,用一种全新的状态开展学习,其学习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