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建
所谓“素养”,包含着人的先天的生理特点和后天的经过长期的锻炼培养所获得的素质和修养。《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问题”,减负是一个系统问题,为此,教师首先必须转变角色,以生为本,尽可能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养,让学生更会学习,更爱学习。
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呢?需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这是现代实施义务教育的首要一条。“面向全体学生”同时也包含了“因材施教”的意思,我们不仅要致力于大多数中等水平的学生,还要努力培养那些在学习数学方面优秀和后进的学生,新课改非常注重一切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究能力的培养,讲究课堂教学多层次,既要使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有所收获,达到基本要求,也要保证学有余力的学生脱颖而出,能“吃得好,吃得饱”。
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教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是从属于数学知识的,应用频率最高。每一项数学教学内容中,都隐含着大量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例如:数的概念,渗透集合的思想;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渗透对应的思考;统计图像、函数图像又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待定系数法是数学应用中最多最久的数学方法之一等。因此,我们一定要在教学时充分挖掘,帮助学生理解、领会、掌握、认识数学本质,从而将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培养,为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奠定一定的基础。
发展智力的核心任务是发展思维。数学素养内含的思维主要是指逻辑思维,包括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同时也不排斥其他的思维方式,尤其是形象思维、收敛、发散和探索思维等。
而思维总是由问题引起的。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课堂教学中的设疑提问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段。所以,在平时的备课中,要细研深钻教材教法,深刻理会教材与教法的广度、深度、前后联系、纵横对比,然后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设问做到四点:其一要注意设问的针对性,真正问在知识点上;二要注意设问的启发性,让学生有思索回味的余地;三要注意设问问题的难易度;四要注意各问题之间的逻辑顺序。这样做既使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同时又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山外青山楼外楼”的境地。
在数学教学中,可适当创设特定情境,如:对某一问题进行分小组讨论;互相帮着出题互相交流做法;学生间当堂互批互问释疑;教师适时面批面讲释疑等。这样做,能很好的解除心理上的学习压力,可以充分地使学生们在较宽松和愉悦的氛围里,悟到领会知识的乐趣,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以积极、慎重的态度,对待学有困难的学生,鼓励其积极参与讨论,大胆发言。善于捕捉其闪光点,坚持多正面表扬。平时在解题教学过程中,坚持分类型、分坡度、分阶段练习。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加强重点辅导与启发。在众生面前用公正、宽容的态度去评价他们的学习成果,帮助他们树立起将成绩赶上去的信心和勇气。
有一次要求用科学计数法表示:0.000006325(保留二位有效数字),按照课本和我传授的方法,大多数同学都如此解答,0.000006325=6.325×10-6≈6.3×10-6。但一位学习吃力的同学解法独特,0.000006325≈0.0000063=6.3×10-6,颇耐人寻味,也很有乐趣。很显然这名同学上课没有专心听讲,但我还是抓住这一契机,表扬其“思路新颖”,很有创新精神。从此这名同学在数学课上有了优越感,发言很有积极性,对学好数学信心倍增,数学素养也有明显提升,给其他同学树立了榜样。
每一节课都是相对独立的,学生学完一节课之后,都只能得到一些零碎的知识,教学时既要引导学生重视归纳总结,更要教会学生一些归纳总结的方法。帮助他们找到一些合适的“红绳”,以此来构建自己的“知识树”。这条“红绳”可以是因人而异的,适合自己的就是科学的,不必强求一律,教师只要把知识讲透彻,内在的联系讲清楚,做一下示范即可,剩下的事情交给学生去做。学生寻找“红绳”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巩固复习的过程。久而久之学生既养成了归纳总结的习惯,又学会了学习。
课堂上要保证每个学生都高效参与,必须有督促机制。每个学生的课堂练习必须按时交,完成情况不好的要反思学习过程。在小组学习中,每位学生都必须参与,每位学生每天至少举手发言一次。课堂上各项活动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得拖沓。写错的作业必须更正,更正时要分析错误原因。教师应依据自己的学科特点、教学风格制定相应可行的措施,比如可以依托“互联网+技术”,打造智慧,把课堂的融合向纵深推进,保证学生全员高效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
除以上论述外,如何实施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素养,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多做研究,多多探索,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多开拓新路,把提高学生素养做好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