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万胜
引言:纵观初中语文实施新课改前后的基本情况可以看出,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教改成效逐渐显现。在此过程中,语文教师作为教改的执行者,无疑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肯定初中语文新课改所取得的教学成效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到,目前,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片面的观点和教学误区,若这些未能得到及时地纠正或改善,则很可能影响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并阻碍初中语文教改进程。基于此,本文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从语文教学存在的误区入手进行分析,再针对误区提出相关的改善意见或建议。
1.教学观念陈旧落后,教学效果不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许多学校都陆续开展的教学改革活动,但是新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彻底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他们在新的教学模式当中依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流程开展教学工作,导致教学的实际效果并不出众。这个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教学压力较重,教学任务较为集中,教师没有太多的时间转变观念。另一方面还是由于教师自身疏于学习,对于改善自己教学现状的意愿不强烈。
2.过分重视应试教学,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应试教育是我国当前阶段中的特点与缩影,其在短时间内也不可能被改变。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压迫,很多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中总是喜欢让学生强行记忆各种诗词以及段落,将大量的时间运用在了帮助学生打基础的工作当中。尽管这些工作在考试中可能会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并不会因此而得到提升,他们甚至会被迫记忆许多自己压根就不明白和不理解的段落,这不但严重影响了记忆的效率,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更是不利于学生未来的自我规划与发展。
3.教学互动环节较少,课堂氛围沉闷 语文课堂在大多数时候都需要对课文进行解读和分析,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如果在教学中教师缺乏环节变化,平铺直叙的进行课堂流程,很可能导致学生的注意力涣散,严重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另外,由于教师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师生关系也相对较为紧张,学生对于教师的课堂反馈也较少,长此以往更加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与学生进行沟通和眼神上的交流,只是被动、机械的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认为只要按照计划完成了教学任务就万事大吉,实际上其教学的效果是打了许多折扣的。
1.创新教学理念 初中语文课程落实新课改的首要任务在于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理念、思维与方法,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与学生主体作用。对此,教师要加强学习,深刻理解新课改的本质和初中语文核心教学目标,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与业务能力,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践,深化教学改革。在创新教学理念的同时,教师还要摒弃传统“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做到语文听说读写教学有机统一、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以此来推动多元教学理念在语文学科教学实践中“遍地开花”,进而有效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成效。
2.提高教师素养 素质教育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倡导构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还课堂于学生”,将学生放置在课堂的主体位置,并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不断强化语文教学成果,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等能力。在这一要求指导下,初中语文教师要抓紧进行职能转变,不断提升自身教学素养,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激发潜能,在自我主体意识驱动下更加自觉主动地参与语文课堂学习,从而实现个性化、综合化的发展。
3.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单一、刻板的教学方式方法,不仅会严重影响学生对初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会阻碍语文新课改的进程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为此,教师要深刻意识到这一情况,并加强对此方面的研究与探索,从初中语文课程发展的主要趋势出发,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构建和谐、良好的教学环境,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4.优化教学设计 针对教学设计方面存在的误区,教师应当想方设法加以改进和优化。例如,在开展语文探究性教学活动时,教师要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创设富有探究意义的问题来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其中,对于探究题的设计,具体而言,可以遵循以下做法:一是体现全面性的原则,依据整体教学目标与要求进行问题设计;二是体现层次性的原则,从学生思维发展规律入手,设计富有层次且循序渐进的探究题来启发和引导学生思维;三是体现启发性的原则,开展语文探究式教学课堂的主要目的并非简单地罗列或者阐述教材内容,而是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拓展,为此,教师在进行探究题设计时,应当体现启发性的特点,以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使其最终形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等能力。
结语:当前,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能够有效促进初中语文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就需要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有的误区,并且改善误区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从而进一步提升初中语文整体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