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进叁
引言:传统初中课堂是以知识讲解为主,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很难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比较低。新的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要摆脱传统教学方法束缚,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认知规律以及教学内容,有目的性的创设生动具体场景,激活学生对数学积极情感态度,调动他们参与数学教学的主动性,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快的消化和理解教材,还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新课改革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要更新教学理念,创新和改革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是一种科学教学方法,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兴趣是学习的驱动力,学生只有对数学教学产生积极情感,才会主动去学习和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不但不能深刻的理解知识,还能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具备自主学习和知识再生能力,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数学综合能力会得到提升。创设情境最为关键的是激活学生情感,在具体的情与境中调动学生的认知、经验、知识、动机,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究,还能增强课堂的感染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初中数学教学就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获取终身学习的能力,与新课改革要求的促进学生个人能力提升的教学目标相吻合。
1.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起点,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带入到具体的场景中去,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学生学习的热情会空前高涨,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会思考和探索,这样就能通过自身的智慧获取知识,并且还能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印象,不容易出现遗忘。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需要遵循几个原则:首先是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上,学生在思考的时候是从现在的认知出发的,问题情境要与他们的认知能力相适应,高于或者低于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情境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数学学习真实水平创设情境,将知识产生的背景呈现出来,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知识,让学生在思考中去构建知识;其次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这点至关重要,学生对贴近生活的事物感兴趣,问题情境和生活联系到一起,学生会倍感亲切,愿意主动去探索知识,思维的闸门会打开,进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讲解“无理数”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创设问题情境:现在有两个正方形,它们的边长都是5cm,同学们通过剪拼的方式将这两个正方形变成一个正方形,最终得到的正方形是整数还是分数?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自主交流和探究,学生通过讨论会得出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的结论,会对这个问题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迫切想要知道问题答案,教师就能利用问题情境顺势讲解无理数知识。
2.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最终要回归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初中数学教学要加强和生活联系,拓展和延伸教材内容,将其引入到生活中去,这样就能将学生思维从课堂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生活经验,让他们自主思考和探究,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这课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影子的长度去计算物体高度,可以让他们思考在不下河的情况下怎么去测量河宽?这个问题是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问题,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会更高,在讨论的过程中会碰撞出思维火花,教师要在恰当时机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将相似图放到一条直线上,这样就能通过测量线段的方式,对应边成比例的方式计算出河的宽度。
3.创设多媒体情境 多媒体是现代化教学工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十分广泛,教师要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数学课堂教学形式会更加灵活,能够将抽象的知识直接呈现出来,带给学生个性化的数学学习体验,促进积极情感的产生,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去寻找规律,也会逐渐掌握数学学习方法。
例如在学习“直线和圆位置关系”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提前制作多媒体课件,模拟太阳从地平线生气的场景,将学生将其想象成圆和直线,让数学知识更加形象,学生理解的难度会降低,还能通过自身的观察去掌握规律。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创设情境至关重要,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认知规律,有目的性的创设生动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情感,调动他们数学学习主动性,锻炼学生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