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超
数学是初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该学科教学除了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之外,还会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思能力非常重要,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而这也已经得到了教学实践的证明。因此,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保持高度的重视,积极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数学教学的要求变得更加严格,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再满足实际教学工作的需要,必须要从教学的各个方面着手,加强对教学的调整和改革[1]。反思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能力之一,在《新课程标准》下必须要提高重视,加强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从而更好地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数学学科是一门非常特殊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要求比较高,无论是抽象思维,还是逆向思维,抑或是反向思维,都要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否则数学学科的学习效率也不会理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能够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多的思维保证,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和水平。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反思能力不足,往往教学效率也不会太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另一方面还能够减少因学生反思能力较弱而给教学顺利进行造成的影响,从而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更好地满足教学顺利开展的要求。
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基础,是学生学习的铺垫[2]。大量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如果在预习环节功课做得好,做得足,则在后续的学习中会更加轻松。对于初中数学教师而言,在课前预习阶段同样也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重要阶段。通过对即将所学到的知识内容的复习,学生能够在课前就掌握哪些是重点内容,对教学有一个提前的了解和熟悉,进而为学生的反思能力做好铺垫,使得学生在学习完成之后能够对自己的预习进行反思,分析预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比如,在讲解到有关“正数和负数”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之前一堂课结束时,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提前对即将学到的“正数和负数”知识进行预习,提前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学会区分正数和负数,了解正数和负数的特点。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的持续时间不会太长,特别是在学生认为教师所讲的内容或者所讲的方式不够有趣,不够具有吸引力时,注意力的持续时间将会更短[3]。鉴于此种情况的存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想方设法延长学生的注意力,这对培养学生反思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学习的热情,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反思,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例如,在讲解到“相交线和平行线”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将两条线相交和平行动态地、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好奇,让学生能够对相交线和平行线的相关知识产生更加深刻地印象,在此情况下再配合相应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能够根据教材内容和观看到的多媒体视频,积极地去思考和反思。这样的反思培养,能够更好地纠正学生的认识偏差,提升学生的反思能力。
数学这种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与其它学科存在很大的差异,尤其是在题目的解答中。在数学习题的解答中,通常可以有多种解法,即一题多解。在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过程中,通过不同习题的不同解法的讲解,能够更好地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面对不同的解法,学生会结合自己的解法进行反思,思考自己为什么不能够像参考答案一样进行解答。初中数学教学中,有“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内容,对于这一部分的内容,可以抓住机会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对于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既可以是“边角边”,也可以是“边边角”,不同的证明方法所需的时间不一样,解题的效率也不一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证明,在完成证明之后对不同的证明方法进行比较,对自己的证明过程进行反思:是否自己应用了最为有效的证明方法?是否自己的证明思虑存在偏差?进而让学生进行汇总,找出不同证明方法的异同,从而在今后遇到类似的证明时,选择更为有效的证明方法,提升解题的效率。
总而言之,数学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初中阶段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最佳阶段,在这一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能够获得非常理想的效果。在对初中生进行反思能力的培养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用于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善于用习题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