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栏目资源,落实精准教学
——以七年级科学“思考与讨论”为例

2019-04-07 16:47余旺斌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15期
关键词:栏目精准科学

◎ 余旺斌

“精准”是近期非常流行的词语,浙教版《科学》教材中有许多特色栏目,如“活动”“实验”“探究”“读图”“阅读”“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以及“思考与讨论”等,这些栏目设置与课程内容有很大的关联,是课程内容的重要补充和延伸。其中“思考与讨论”是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个栏目,几乎在每节内容中都存在,甚至在一节内容中多次出现。据对七年级上下两册教材的初步统计,共有“思考与讨论”多达92处之多,足可以体现出该栏目的重要性。

一、栏目运用现状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并没有对该栏目给予足够的重视,运用现状不容乐观,往往是作简单化处理。因此“思考与讨论”栏目究竟意义何在?如何有效利用“思考与讨论”来落实科学课堂中的精准教学呢?对此,笔者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与实践。

二、栏目内容的教学作用

1.运用“思考与讨论”精准设计教学

通过“思考与讨论”,能够使教材内容更具有连贯性和完整性,使教材知识有效衔接,结构更为紧凑,可以精准地起到引入课题、承上启下以及课堂小结的作用。

例如,七年级上“熔化与凝固”这一节的“思考与讨论”:从冰箱冷冻室里取出食物时常常感觉手被食物粘住,如何解释这一现象。教师可将其作为新课导入,课前要求学生自己在家完成或体验这个小实验,上课时请每个小组各派一到两位代表说说有关的体验感受和形成,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更能立即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快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2.运用“思考与讨论”精准理解科学现象和概念

教材中很多“思考与讨论”的问题,往往是在学生学完一个新的知识点后,考查学生对科学概念、规律掌握的精准程度和认知深度,教师须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开展讨论,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整理、辨析,达到对所学知识牢固掌握的程度。

例如,七年级上“物质的密度”这一节的两个“思考与讨论”: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立方米,试说出它的含义;有人说“铁比木头重”,这种说法有什么问题?你认为应该怎样说才对?第一个“思考与讨论”旨在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密度的含义,是否能正确使用科学单位,为今后学习类似的科学概念比如速度、压强等打下扎实的基础,第二个“思考与讨论”着重于培养学生对模糊、错误观念的辨析与质疑能力,可组织学生讨论回答这种说法有什么欠妥之处,如何加以改正。学生一般都能答出应在“铁比木头重”之前加上“等体积”这三个字,这时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指出不仅设计科学实验时需要运用控制变量的原则,就是科学结论的表达也应运用这一原则。并进一步指出很多语句在生活中有不同含义,学习科学以后就要强调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和规范性。这样的教学,不仅澄清了模糊认识,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3.运用“思考与讨论”精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既是科学的本质特征,又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为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在探究过程中使学生逐渐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更深刻地理解科学的本质。教材中大量的“思考与讨论”为学生探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例如,七年级上“汽化与液化”这一节的“思考与讨论”:扇扇子为什么会使人感到凉快?用电风扇对着干燥的温度计扇,温度计的读数会不会降低?为什么?教师可将它设计为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明确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并利用简单的实验器材来进行验证。可以说,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让学生深刻理解“液体蒸发吸热”“风本身不能降低温度”等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很好地实现了“引导和启发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的教学目标。

4.运用“思考与讨论”精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科学学习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各种思维活动。如归纳、演绎、分析、综合、比较等,可以说新课程大力提倡的“做中学”中“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学生的思维活动。在“思考与讨论”中,有不少启发性强、思维能力要求高的问题。

如七年级下“新生命的诞生”这一节的“思考与讨论”:结合受精和胚胎的形成过程,说说人的卵细胞和精子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这个问题有很高的思考价值,学生需要全方位考虑精子与卵细胞在形态、结构、细胞质中所含营养物质的多少及两者运动能力强弱等多方面因素,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等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启发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引出“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生物学基本原理,进一步培养学生用自然科学中统一的概念与原理理解各种现象和规律的意识。当学生学习到“动物的生长时期”这节内容时,对于“卵生动物的卵细胞比胎生动物的卵细胞要大得多。这对胚胎发育有什么意义”这一问题,便能迎刃而解了。

5.运用“思考与讨论”精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学课程标准》(2013版)明确指出,科学课程应培养学生具有运用科学知识描述和解释周围世界的初步能力,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科学教材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学以致用,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科学知识的实用性,教材中许多“思考与讨论”也正是基于这一理念而设计的。

如七年级下“植物生殖的方式的多样性”这一节的“思考与讨论”:如果在植物开花期出现连续下雨、刮大风或无风等情况,对植物的繁殖会有什么影响?说说其原因。再如七年级上“地形和地形图”这一节的“思考与讨论”:你的家乡主要有哪些地形?这样的地形特点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这些问题,相对于农村学生而言有更为直接的现实意义,它将书本知识与日常生活和学生经验联系起来,唤起学生内在的需要和兴趣,提升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欲望,落实精准教学。

6.运用“思考与讨论”精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教材中有许多“思考与讨论”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相比其他栏目更有利于精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意义重大。

如七年级上“科学并不神秘”这一节的两个“思考与讨论”:根据你的所见所闻,说说随着科学发展而出现的高科技项目或产品;将自己最感兴趣的自然现象或问题与同学进行讨论。这两个“思考与讨论”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使他们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处处留意、时时观察的良好习惯。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正是我们进入科学世界的一把金钥匙。

7.运用“思考与讨论”精准培养学生的科学家精神

科学素养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家精神,这在浙教版科学教材中的很多栏目都有体现。其中“思考与讨论”栏目更侧重于学生自身的感悟,相比其他栏目更有利于精准培养学生的科学家精神,对学生今后的人生意义重大。

如七年级上“细胞”这一节中“思考与讨论”:从胡克发现细胞到细胞学说的提出,前后经历了近200年时间,其间凝聚了许多科学家的探索成果。对此,谈谈你的想法。学生谈想法的过程其实就是感悟科学家对待科学探究的不懈过程,并认识到科学发现有时候往往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和付出,做科学研究坚持和专注的精神是不可缺少的。

综上所述,“思考与讨论”是新课程理念在教材中的充分体现,该栏目将促使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由原来偏重教师传授转变为立足学生的发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作为科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开发和利用这一十分丰富而又宝贵的课程资源,努力尝试设计弹性化的教学方案,努力追求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机整合,尽可能给足学生思考与讨论的时间,创造让学生思维和能力发展的空间,提升科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猜你喜欢
栏目精准科学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关于栏目的要求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栏目主持人语
精准的打铁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精准扶贫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