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9-04-07 16:47李慧英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15期
关键词:道德笔者德育

◎ 李慧英

语文课是一门特殊的文化课,绝大部分课文与思想、理想、道德、情操和精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文课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德,教师无法回避这一点,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还要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呢?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教育

课本中有相当数量的文学作品,塑造了无数真、善、美的人物典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条件,将德育教育寓于其中。例如《背影》一文中的父母爱子女、子女敬父母是家庭生活也是社会生活中值得提倡的道德情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笔者将它寓于教学中。课后一学生在日记中写到:“学了这一课,我不但懂得了一种新的写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我懂得了父子情深。今后,我要更多地理解父母,关心父母,让他们感受到我的爱。”对于那些优秀的写景抒情的文章,笔者不仅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注意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让他们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事物。对于那些反映科学世界之类的文章,笔者注意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激发他们钻研科学的兴趣。对于那些童话、神话一类的课文,也让学生认识、了解这类文章不单是为了虚幻,而是借以寄寓一定的思想感情和内涵。

二、在写作中渗透德育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指导学生观察认识生活,领会民族的美德,时代的风尚,社会的优越,政策的英明等。采撷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假丑恶,写出有深度有特色的文章。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能培养学生正确、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感。例如,在写作《妈妈的手》一文时,笔者让学生先观察妈妈的手,然后再写作文。这样一来,学生会带着情感去观察,写出来的作文才有真情实感。其中一位学生在文中写到:“岁月的长河沉淀了时间的泥沙,时光的荏苒催化了记忆的蓬松,妈妈的手因岁月和时光而堆满了爱和博大……妈妈的手,是一双神奇的手……妈妈的手,是一双勤劳的手。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家庭的事就全落在了妈妈一个人身上,屋里屋外,大事小情,妈妈的一双手,撑起了一个家。纷繁杂乱的家务活给妈妈的双手结满了老茧……妈妈的手,送走的是岁月的风尘,带来的是家庭的幸福……”全文以“妈妈的手”为主线,写了妈妈用结满老茧的双手撑起了家庭的幸福。全文感情饱满,耐人寻味。这样写作,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渗透了德育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心怀感恩。

三、在阅读中渗透德育

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大多选自古今中外有成就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的外篇佳作。在介绍作者作品时,可针对学生情况,联系实际,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阅读思想健康、艺术标准高的名著,既提高鉴赏能力又使德育得以成功进行。在学习《生命的意义》一课时,着重介绍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情况下,是怎样写成的《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并指导他们课外阅读。写读后感时,有位学生写到:“……人活着,应该坚强些,勇敢些,积极些;无论自己是生活在怎样恶劣的逆境,都应保持一种乐观的心理,积极向上;就算是生活在‘世外桃源’,也要努力奋斗,因为,世界,不是让你来享受的,而是让你来奋斗,来拼搏,来锻炼,来向生命挑战的……”

四、以身作则,为学生作榜样

广大的中学生经过教师的教育,一般来说对社会道德现象能够分辨判断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也能够按照学校的道德要求做出对社会,对他人有益的事。但是,由于中学生阅历浅,理论水平不高,加之道德思维发展不平衡,对道德认知往往不完整,这就要求教师要能正确适时地引导。古语道:“立身遵为先。”品德是做人之根本,品德修养似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作为教师,要适应素质教育新要求,磨炼成为品德高尚,知识渊博,技能精湛,勇于创新且兴趣广泛的人,要以身作则,处处身体力行,堪为学生的表率。不仅能够言传,而且能够身教的教师,才会是学生心目中最理想的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的尊敬。笔者在工作中注意自己的形象。要求学生不迟到,笔者首先做到不迟到,铃声一响准时走进教室,不误一分钟。要求学生有礼貌,笔者要求自己和蔼可亲,待生如子,优生,差生一视同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以正面健康的形象去影响,教育学生。

总之,每位语文教师都应将德育渗透于语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两者水乳交融,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思想熏陶,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猜你喜欢
道德笔者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老师,别走……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