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荣东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同时也提倡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起一种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全新学习方式。因此,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成为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教师的教学方式应该灵活多样,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通过讨论、研究、试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句流传颇广的俗语,此话虽然年代久远,但是用在任何一个时代中,重来不会显得不合时宜或者是落伍。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之下,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而非是在家长或者是教师的“高压”之下进行被动且无趣的学习。只有学生具备了浓烈的兴趣,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就会成倍提升,此时不管是教学效率或者是教学成效都远比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效果要好很多。具体而言,初中数学教师可以从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两个方面着手提升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提升兴趣点的手段有很多,其中多方互动就是选择之一。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课堂的氛围变得空前良好,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被瞬间调动起来,教学成效斐然。
例如,教师在进行多边形内角相关内容教学的时候就可以为学生抛出一个活跃气氛的互动话题。教师向学生发问:“大家除了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之外,是否还知道其他多边形的内角和呢?”问题一经提出,学生中瞬间“炸开了锅”,大家开始就着老师的问题议论纷纷,你一言、我一语,好不热闹。很显然,这就是利用互动激发学生兴趣点的有效范例之一,思维一旦打开,后续教学的难度就势必下降了几个维度。另一方面,课后作业也并非只是漫无边际的“题海战术”。在新课改背景下,做题是必须的,但是没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题海战术”则是应该被淘汰的。教师应该在课后作业上多费一些心思,题不再多,而在于精。有趣且具有实际意义的题目应该大量的出现在学生的习题练习环节中。奇思妙想代替了机械思考,学生在练习题中也能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所在,很显然这正是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想要达到的改革局面。
在初中课程教学体系中,数学这门功课的难度自然是不言而喻。不少学生对于数学存在着不可名状的畏难情绪,整个学习过程举步维艰。而有了新课改的思维模式之后,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变得深入人心。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将数学教学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进行紧密相连。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在生活中运用学习技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深挖教材,找到教学内容与生活内容的重合点,为学生量身定做富含生活气息的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枯燥乏味的数学学习中找寻到全新的乐趣点所在。
例如,教师在进行《随机事件与概率》这一章节内容教学的时候就可以为学生引入生活化的场景和内容。在生活中,统计调查随机事件与概率的事件比比皆是,教师任意挑选出来几个成为学习的引子,让其为学生整个的学习过程“保驾护航”。通过生活元素的引入,学生既能够很快的掌握相关数学知识,又能够明白数学对于我们生活的作用,不可不谓一举两得。
新课改背景下,原先初中数学教学中“填鸭式”或者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与时代脱节,与学生之间有着格格不入的鸿沟。在新形势下,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敏锐的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创新教学方法,找准教学突破口,又快又准的进行数学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都是教师可以采取或者是使用的。例如,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分层教学法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所需,选择最适当的方法进行使用,最终全面改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效率。
例如,《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初中数学教学中难点和重点内容之一。在新型教学模式的驱动之下,教师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深入讨论,并将自己的学习讨论结果与其他学生进行积极热切的分享。很显然,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与新课改的初衷和目的不谋而合,适合教师的日常践行和实施。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学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教学意义,通过有效的教学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与综合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当前的实际教学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必须要采取科学的策略改善传统的教学。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新课程改革对于教学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挖掘可用的教学资源,帮助初中数学教学顺应改革的潮流,获得有效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