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及教育观点依然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控制,中考的压力被盲目放大,导致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往往只关注“知识输出”而忽略了“师生互动”,学生成为了被动接受者。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教师看到了互动的重要性,互动教学模式由此产生。互动教学这种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与初中科学的基本教学理念极为匹配,将互动教学运用到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协调师生关系,更能使初中科学更具熏染力,从而激发学生真正爱上初中科学这门学科。
初中科学是一门非常贴近生活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踊跃发言,认真思考,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而不是教师一味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以达到应试的目的。那么,将互动式教学运用到课堂中的最基本方法就是向学生提问,这里的“提问”并不是直接根据课本知识要求学生回答出准确的答案,而是教师针对一个知识点进行加工并描述给学生,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针对某种现象进行发散性、多角度的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这时教师不要直接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肯定或否定,而是将这个观点从学生的角度进行理解,通过教师的思维模式叙述给学生并询问是否表达无误,最后辩证地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评价并鼓励学生再次提出疑问,引导学生多思考、多发言。在“一问一答”“你问我答”的过程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课堂探讨的情境中,成为活跃课堂氛围的主体。那么,“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和“课堂氛围的活跃”则形成了良性循环,此时不再需要刻意引导就可以很好地带动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学习热情高涨。
良好的课堂氛围和学习情境有利于师生关系的拉近;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初中科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大多数学生会在自己喜欢的教师的课堂上更加认真和努力,这是被大家普遍认同的。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基于良好的师生关系。恶劣的师生关系不仅使教师在课堂中不能够顺利完整地教学,更会使学生不认真听课,对教师教学的内容感到反感,更有甚者会因此产生厌学情绪,导致“偏科”现象。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表现出严谨的思维逻辑,从专业角度征服学生,更要表现出亲和的一面,在传授知识时风趣幽默,以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使学生通过认可教师从而进一步认可初中科学这门学科。这时就可以在课堂中充分运用互动教学来达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在学习《动物的生命周期》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自己所知道的动物的寿命,也可以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经验中举例,谈谈自己曾经接触过的动物的最大年纪是多少等等。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不要过于严肃,或是完全将课堂交给学生并置身事外,要充分融入到学生的集体中。比如教师先以活泼或亲和的口吻讲述自己曾经接触过的动物寿命和该动物不同时期的状态,引起学生情感和思维上的共鸣,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表达表示好奇并提出疑问,让问题变得生动,鼓励学生主动投入思考,进一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拉近师生距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升对教师的认可度,增强学生在初中科学课堂中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帮助学生对于初中科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初中科学课程知识范围广,涉及物理、化学、地理及生物等各个学科的知识,是学生日后漫长求学生涯中的基础课。因此,初中科学课堂的教学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更是需要学生“学懂知识”。互动式教学的使用就是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及和谐师生关系来增强课堂教学对学生的熏染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并巩固已学的科学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行为来熏染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科学的热情,感受到教师对科学知识的渴望和探索,从而影响学生,让学生产生对科学知识的热情和探索渴望。比如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在《植物的一生》这一节课中,教师就可以针对植物的种子、花及生命周期这三个主题与学生进行互动和探讨,教师首先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不同植物的种子进行对比,并向学生提出疑惑,让学生为教师答疑解惑,这时教师要对学生表达出赞同鼓励的眼神,并在学生解答后进一步引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表现出对于答案的热切渴望和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以教师自身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精神来熏染学生,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心。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热情,更是在最大程度上熏染学生,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
互动式教学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让初中科学这门课程显示出了独有的魅力。因此,广大初中科学教师更要加强互动式教学的推广与应用,不断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水平,引导更多的学生真正热爱科学、探索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