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德坤
引言:影响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的因素有师生因素、教学条件、教学方式方法等,教师应根据这些因素,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实现教学创新,保证师生进行良性互动、有效应用教学设备,教学方式方法得以创新,切实提升语文教学有趣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效率与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组织良好的师生互动,可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注意与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保证互动活动顺利进行,学生会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师要提高对学生的关注,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以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为互动活动的进行提供保障。基于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教师要营造相应课堂氛围,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互动性话题,与学生进行互动式讨论[1]。利用话题进行讨论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参与语文课堂教学互动兴趣得以提升。如在进行《陶罐与铁管》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陶罐与铁罐之间的状态设计各种问题,引导学生在互动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体会到参与互动的乐趣,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设备较少,教师只能依靠自身对知识进行讲解,这对思维发育不完善的学生而言,真正理解教学内容的困难是极大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较为严重,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极低。为改变这种问题,当代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实施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多媒体等教学设备的应用便于构建逼真的教学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多媒体播放真实的画面与贴切的背景音乐,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注意力会被有效集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利用多媒体等设备还可在有需要的时候插入教学课件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对学习乐趣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饮湖上初晴后雨》等诗词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设备播放西湖的画面,利用美丽的景色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讲解每一句诗时播放相应的画面,如在“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讲解中播放微雨景色,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诗中的意境。同时利用这种方式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只是教师进行的刚性教学,学生无法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极容易出现学生思路与教师教学思路脱节的问题,进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组织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感受语文学习乐趣。根据新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组织的课堂活动重要有三种:第一种,表演活动。通过分角色表演的方式,让学生体会相应人物的情感。这样学生就可在语文学习时,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如在《陶罐与铁罐》中教学中,让学生分别扮演陶罐与铁罐的角色,将故事演绎出来。学生会在表演的过程中感受快乐,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种,才艺活动。当代学生几乎都有某些才艺,语文教师利用学生的才艺组织课堂活动,既可以发挥学生的优势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又可增加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如在进行《春晓》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才艺将《春晓》表达出来,如通过歌唱、绘画等方式进行表述。第三种,实践活动。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成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参与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兴趣,保证语言表达培训的有效性。对于这项教学任务,教师可为学生开展课堂练习活动,如让学生对某一话题进行讨论,利用轻松的交流环境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自由性与主动性,从而逐渐提升学生的参与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兴趣。由此可见,无论利用何种方式都是为提升语文教学活动的有趣性,通过学生对学习乐趣的体会激发其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与学生能否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及其兴趣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为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其高效性,即利用有趣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利用翻转式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主体地位作用的发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回声》的教学中,让学生收集与回声有关的知识,并让学生自行学习课文。学生在收集资料与自主学习过程中,可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其学习语文的兴趣会逐渐提高。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情景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在教学时教师要建立相关的情景,调动学生的思维与参与度,使其在情景之中理解知识并体会语文的有趣性,进而提升学习兴趣。教师应注重构建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景,这样才可保证小学生对情景有真实体会,充分发挥情景构建的有效性。如《四季》教学中,教师可将日常生活中的四季景色作为构建情景的基础,以此提高学生对情景感受的真实性,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结论:想要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建立全面、创新的教学思维,以此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具体改革。从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入手,提高语文教学的有趣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了解学生的特点,根据其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方案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