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政治教材的改革由思想品德变化为道德与法治,这是对传统应试教育的一次挑战,也是对新时代政治教师的一次考验。新教材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作出相应的转变:“由应试教学转变为素质教学,培养学生素养。”那么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有效培养学生素养,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点尝试。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情境;共享学习;学生素养
一、 创设教学情境
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要选择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这样才能满足情境教学的代入感,盲目的带入反而会使学生产生不适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要基于对学生了解的前提下结合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情境。例如,在进行法律知识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些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带入到法律中,如消费时买到了假的商品、寄快递时发生了破损、丢失等情况,如何申请赔付等,这些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与接触到的问题,带领学生掌握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能够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实现自我保护。这样的话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并且与学生产生互动,还能使学生感受到道德法律学习的实践意义等。情境的选择除了教师能够想到、了解到的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外,还可以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书籍、影视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学习等。
二、 在课堂实现角色扮演
将生活情境带入课堂,除了典型的情景教学创造情境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帮助学生建立模拟场景的尝试,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身临其境的去体味、去尝试。例如,在讲解法律知识之后,可以建立模拟法庭,让学生分别扮演法官和原、被告,然后对于一些情况进行讨论。在思想道德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公交车的场景,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身份的人乘坐在同一辆公交车中,继续发展故事。教师既可以设定固定的情节,让学生进行演绎,也可不设定情境,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的设定情境,展开教学。初中阶段学生年龄尚小,参与意识、表现意识还较为强烈,采用这样的场景模拟,能够将教材中枯燥的文字转化为一幕幕短剧,让学生参与其中的感悟体验,启发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进行处理。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需要选择素材的情况,教师可以尽量选择近来报刊电视上播放的热门话题,让学生讨论,这符合政治学科的特色所在,也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给学生讨论热点的机会,能够体现他们的参与性及建设性等。
三、 共享学习
朱小蔓教授曾说道:“只会统一化、标准化教学的老师,不远的未来可能会被互联网取代而‘下岗,只有有独特魅力的老师才符合未来教师的标准。”这句话在推动核心素养教育的背景下重新审视,有着特别的意义。电子课不仅是对学习者的冲击,也对教师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新的挑战。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这势必要求教师归还学生的学习自主权,扭转“知识代理人”的“专家”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学生一起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列入:“我们一起做”教学片断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做小花。这里有一些信封,每人一个,请每一小组的组长发给组员。每个信封里都有制作小花的材料。老师也是其中一个小组的一员,和大家一起做。电子白板出示要求:(1)在两分钟之内完成一朵小花,音乐停止時结束。(2)完成后请组长举起小花,其他组员坐端正。(3)大家一起把桌面整理干净,把垃圾放进垃圾袋里。采访环节:一位学生采访做得最快的一组:你们为什么做得这么快?是怎么做的?一位学生采访做得慢的学生:为什么慢了?一位学生采访老师:老师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也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和合作者。对于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老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教育者,不急于纠正,而是通过让学生采访同伴和老师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悟,在交流中反思和总结提高。如此,变教师课堂控制为“共享学习”,老师和学生“一起做”。他们互相配合、互相信任、互相谦让,一起解决问题,感悟规则,领悟合作需要合理分工,体会合作的快乐。这样的品德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分享与获得,更有温暖贴心的师生交往、生生交往。
四、 实践活动
道德与法治课要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活动能力,必须走出课堂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与体验进行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法律教育、道德教育和人格教育等,达成学生道德意识观念、判断能力和情感价值观的逐步内化。在实践中达到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和道德的有机统一,从而培养通用特质。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做呢?
第一,教师要结合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与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如讲《尽孝在当下》就可进行演讲、黑板报征文、参观、访问、调查,特别是让孩子为父母做一件事等活动;讲拒绝不良诱惑时,就可举办辩论活动,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使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更为深刻的了解相关知识,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有能力。
第二,教师要建立起“社会就是课堂”的大教学观。道德与法治课堂要面向社会,组织学生参加募集捐款、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服务、为福利院服务的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感受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而更加珍爱生命和充满爱心善心。组织学生参加研学旅行带他们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纪念馆、国家公园等多种场馆,用现代化手段布置环境,生动活泼地把社会主义传统文化和文明展现在学生面前。这种活动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培养学生社会关爱、家国情怀、合作参与的能力。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要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必须要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在“动”中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激活学习道德与法治的求知欲,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并指导学生自己的行为,以便存储更多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1]朱小蔓.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参考用书一年级上[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6.
[2]宋秉儒.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评价探究[J].新课程,2009.
作者简介:
龙慧丽,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凤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