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一语文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课堂中教师要从生活实际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语文,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生活。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寻求初一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新思路。
关键词:初一语文;生活实际;生活化教学
语文是学好其他科目的基础,它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现阶段的初一语文教学中,生活化教学不仅使学生产生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还使学生的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鉴赏和创新能力等都得到了有效提升。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核心素养下的生活化课堂教学法在初一语文课堂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究。
一、 创设生活化情境,走进生活
初一语文的教学要处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学生身边的事物和生活经验开展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创设生活化情境,将教学内容融入教学情境中,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教学中来。生活化教学为初一语文的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在实际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初一语文生活化教学的背景借助实际生活情境展开,根据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情境化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生活化情境教学在教学内容和生活体验之间建立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朱自清的《春》的教学课堂上,朱自清从多个方面描写了春天到来时的情境,每种描写都生动形象,能带给人充分的想象,教师可根据春天的景象为学生們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回想自己在春天时能够看到的景象,还有自己在春天和小伙伴玩耍的经历,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思维,提升他们对生活的认识。随后让他们根据自身实际对春天进行描述,调动学生在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创建新的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教育教学,利用好短短的课堂教学时间,做到知识与生活融会贯通。
二、 开展课堂探究活动,理解生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处于信息大爆炸时代,语文课堂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倡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快速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地位极其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辅助作用,不管应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着重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探究性教学活动能使学生在未知的知识海洋里尽情遨游,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知识,对知识的认识会更加深刻,那种探究新知识产生的自豪感也会更加强烈,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联系生活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在生活体验中积累经验,调节课堂气氛。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杜甫的古诗《望岳》的教学中,古诗是语文教学的重点知识,古诗的教学内容包括生僻字的读音、古诗句的含义以及整首诗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对古诗的学习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指导,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的方式解决生字词的问题,然后结合教材中的注释理解古诗句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身边的景物进行诗句的仿写,比如校园中的风景、公园中的风景都可以作为仿写对象。仿写前先根据《望岳》的格式探究古诗的结构,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仿写,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传承传统文化的精神与思想。
三、 加强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回归生活
初一语文的教学不仅仅是向学生灌输一定的语文知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这才是教育教学的本质,更多的是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的一种培养。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学习语文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应用知识,从而回归生活。加强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让知识来指导生活。语文可以作为一项社会生活工具存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脱离生活实际的语文只是一种形式,针对学生常见的生活现象展开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培养他们善于观察生活的能力。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中,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许多学生家里都养过猫、狗一类的小动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一些宠物的图片,激发他们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随后结合课文进行讲解,将教材中体现主人对动物的爱的描述进行标注,对主人心理的细节描写进行重点讲解。随后让学生们结合实际生活,表达自己对小动物的看法,还可以将自己对小动物的情感以小作文的形式写下来,联系生活实际中与小动物的相处时光或感受文章中作者对动物的感情进行描写。
总而言之,语文作为其他学科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的学习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初一语文中融入生活化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教学中来,积极参加教学活动。对于教师而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是应用任何教学方法的前提,教师要多多观察学生,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刘云仁.探析生活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资源,2018(6):10-11.
[2]杨新东.生活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文理导航(上旬),2017(6):10.
作者简介:
李元文,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庙子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