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时期的教学要求下,针对目前政治课的现状,有目的的进行教学改革,通过各种方法手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形成互动。而“小组讨论”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教师课前发给学生一张导读提纲,学生课前预习,通过小组讨论、各小组在课堂上互相交流以及与教师的交流、探讨等形式来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课堂互动;实效性;延伸
具体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 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增强讨论的实效性
作为教师事先的准备相当重要,只有做好准备,才不至于上课手忙脚乱,各种进程才可能顺利进行,主要是做好以下工作:
(一) 小组的编排
小组的编排一般最初是按照前后桌的搭配,形成一个小组,四个人一组,个别可以五人一组,然后根据后面的学习发现,根据学习成绩及实践能力和平时的表现不断调配,形成小组中有优良差,可以取长补短。
(二) 组长的选定及培训
组长的选定也及为关键,关系到整個小组的发言的积极性和小组向良性方向发展,组长一般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组长的培训主要是教师要告之组长的职责是什么,要起带头作用,作为一个组长在组中所起的作用。
(三) 事先介绍教材的特点和结构
有很多学生对教材了解甚少,不懂如何自学课本,所以教师课前运用一定的时间简单介绍一下本节课的结构和特点,让学生基本掌握教材的框架。
(四) 编写导读提纲
导读提纲首先要指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和教学目标要求。其次,适当出一些和课本知识有关的,同时又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再次,设立学习心得栏,让学生写写学习后的心得和困惑。导读提纲必须在课前几天就发给学生,让它在学生自主先学过程中起“导读”“导思”“导向”的作用。
二、 开展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形成互动
(一) 导入方法
教师复习导入,师问生答,生问生答,生问师答,教师将学过的知识形成问题,让学生回答,各小组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有疑问的问题或小组讨论形成自己独特见解向其他小组发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惑也可以想老师发问,通过这些形式让学生巩固旧课,同时又发挥了想象力,加强对课本知识的延伸。
(二) 教师讲解
教师首先对课本的知识简要的阐述,讲解本课的基本要点,基本框架以及重点,这样学生对课本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引导学生有针对地课本进行学习。
(三) 小组讨论
各小组围成一桌,就课前教师发的导读提纲的问题进行讨论,组长组织引导,各组员互相交流,就各种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结合课本的知识交流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各自对课本的法律导航,探究园的情景,我思我行,实践评价是怎样思考的,各组员可以各抒己见,而作为组长应该做好记录,以便和其他组互相交流。小组讨论中教师应该注意让学生不会在讨论中无所事事,甚至在聊无关要紧的话题。讨论应该注意控制时间,不能让学生漫无目的的讨论。可以适当进行奖惩机制。
三、 各小组互相交流讨论,拓展知识的延伸
课堂讨论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小组或全班为单位,围绕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一种教学方式。①讨论的可以由以下方式进行:第一,可以由老师就导读提纲的问题做简单的提问,回答可以是组长,也可以由组员回答,第二,由各组长就讨论的问题,仍然有疑问的由组长做好记录,由组长提出来,各组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第三,教师和各小组共同进行交流,提出自己困惑的问题,教师要做好点评,点评不能过于含糊,应该有针对性,多加鼓励,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在这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要提倡敢问、乐问、会问,不断提高“问”的水平,努力做到“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有问题”。
四、 小组总结
一般一节课安排两组,总结的内容主要是法律导航的知识要点,对这些知识是如何理解的,就探究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如何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学习心得。作为教师应该及时评价、鼓励、纠正和补充。这种小组总结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知识组织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表演才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风采和学习成果,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体验自主合作学习和的意义。
五、 教师总结,师生互动评价
教师讲解总结不可面面俱到,就本课的重点、难点做进一步的总结,分析本课知识与其他知识的联系性,拓展性。就学生主要的疑难困惑做出自己的看法,讲解要注意语言的简练、准确、生动,点拨要恰到好处,让学生幡然醒悟,把他们思想再一次进行知识的洗礼。改变评价方式,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观察法、讨论法、角色扮演等。在评价过程中可采取自评、小组评以及教师评价等结合的方式,作为教师要善于去发现学生的创新处,对学生的看法不要简单的否定,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开拓思维。
总而言之,在“小组讨论”教学模式中,主要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研究,讨论,学会与他人合作,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自己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
作者简介:
陈建林,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