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冰芬
摘 要: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系统性、独创性、发散性的发展。文章作者对思维导图在复习课中的运用进行了探索,以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并且获取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复习课;思维导图
一、利用思维导图,表现复习的全面性
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对于所学的知识,学生还无法形成整体性的认识,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引导,建立知識框架。通过学习内容的归纳整理,学生就可以感受到知识的整体性与关联性。在构建知识体系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从粗到细、从大到小,全面把握整个学习过程,实现对学习知识与内容的查漏补缺,如果忘记了这一部分知识,说明这一部分就是学生的薄弱之处。如在学习完课程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学科思维导图再现本学期教过的知识点,先联系生活之中的数学内容分别描述,再展示出制作好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做好两者的比较,有针对性地复习重要知识点。按照思维导图的具体提示,学生就可以掌握实际的学习内容[1]。
二、利用学科思维导图,深入探索复习知识
在小学数学复习中,基于关键词为主体的思维扩散,直接联想所学的知识点,从而绘制对应的思维导图。这一种方式不但可以提升课堂活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增强知识的梳理能力,从而构建出整体的思维框架,最终提升课堂效率。除此之外,还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第一,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展示复习内容,这样就可以利用子主题的延伸作用,通过下级表征关键词来扩大复习知识点的范围,让复习更加深入。第二,学生思维导图还可以整理错题集,做好错题的归纳,找到容易出现错误的点位,避免相同错误的再一次出现。随着复习的不断深入,数学学习内容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当学生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之后,其复习效率也可以得到全面的提升。
三、运用学科思维导图,强调复习知识的联系
小学数学教材都是从简单到困难,呈螺旋式发展的,这种教材编订的方式会让知识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拆分单元之内的知识,而在复习环节,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将学习过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让构建出来的知识点直观地表现出来。这样在观点表述中,学生也能够理清思路,提升复习质量,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解题思维。如在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复习中,也就是认识周长与面积。通过思维导图的模式,就可以很好地进行概括,进而了解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度。
四、运用思维导图,促进思维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还需要让学生认清楚知识之间的结构关系,能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长方体、正方体的复习中,因为课程之中涵盖了较多的概念。如何讲解清楚,让学生将碎片化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这就成为教师需要重点分析的问题。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复习的内容进行讨论,从而明确复习任务,其主要的步骤在于:第一,教师直接出示一张长方体的立体图,并且问学生:通过这一幅图,你能够想到什么。第二,对长方体、立方体等相关的知识进行复习,并且引导学生从几个板块开始,从而进行知识的整理。第三,开展小组合作,整理板块内容,形成思维导图。第四,由小组长汇报小组的情况,做好知识点的补充与完善。第五,全班共同讨论,给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思维导图。大量的实践证明,按照上述的教学设计,教师既可以了解学生整个知识体系的建构过程,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从而提出相对应的建议与策略[2]。
总而言之,对于当前的小学数学复习而言,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工具,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之中,其对学生所能够产生的影响不是快速的,其本身需要一个长时间的积累过程。思维导图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模式,最终满足思维训练的效果要求。因此,在小学数学复习教学中,思维导图模式的运用,并不是单一的追求速度,而是要懂得让学生长久地坚持,通过努力达到既定的目标,这样才能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从而满足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推动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性建构。
参考文献:
[1]李莉.解析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论坛,2017(31):33-35.
[2]吴龙喜.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版),2017(1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