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中外排球运动研究热点对比分析
——基于关键词共现聚类的透视

2019-04-03 01:21阿英嘎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技战术排球运动员

孙 正,阿英嘎,张 朋

进入21世纪以来,排球运动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坚实的体育科学研究基础以及高效的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能力。丰厚的排球运动科研成果已成为现代排球运动发展创新的主要动力之一。适时对不同时期的排球运动科研成果进行梳理与分析,能清晰的呈现出该时期排球运动科学研究的发展动态,为学者们准确把握排球运动的发展走向与前沿动态,进一步深化热点与前沿问题研究提供一定借鉴。近年来,国内学者分别采用数理统计、文献计量、社会网络分析等研究方法,并运用功能强大的Cite Space、Bib excel、Ucinet等软件,以可视化的图像直观地呈现出国内外排球运动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与前沿等信息。如马文韬等[1]运用文献计量学和社会网络研究方法,对近30年来不同时间段内国外排球运动科学研究热点进行了归纳;郭仁红等[2]利用Cite SpaceⅢ分析软件对国外排球项目可以的前沿与热点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等。这些成果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一定借鉴,但该类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国内或国外排球领域研究现状、热点等问题的梳理方面,中外研究对比分析的文献少见。有鉴于此,本文运用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法,对中外权威数据库中关于排球运动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归纳2000—2017年中外排球运动领域研究的热点内容,并进行对比分析,旨在呈现中外排球领域研究热点上的异同,探讨值得国内学者借鉴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手段及研究领域,对进一步促进我国排球运动及科学研究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选定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与CNKI中文全文数据库的核心期刊为数据来源依据。

检索策略:(1)国内文献,在CNKI全文数据总库中,以“排球”为主题词,“文献来源”为精确,在期刊来源页面选择包括“体育科学、天津体育学院学报”等16种体育类核心期刊(2017北大核心目录),时间跨度为“2000—2017”,去除征稿启事、人物介绍以及信息不全的文献,共得到有效文献1006篇。(2)国外文献,选定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子库,以“Volleyball”为主题词,学刊类别为“Sport Science”,时间跨度为“2000—2017”,文献类型为“Article”与“Review”,语种为“English”,剔除没有文献作者、摘要、关键词、来源刊物等信息不全的文献,最终确定文献1 096篇,并将以上题录信息全纪录及引用的参考文献以纯文本形式下载保存,以备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检索及下载截止时间为2018年6月16日。

1.2 研究工具

以BICOMB2.0书目共现分析系统与SPSS20.0统计软件为主要研究工具。其中,BICOMB共现分析软件可以对XML(CNKI)与纯文本(WOS)格式保存的文档进行关键词、作者、期刊、作者单位等信息的统计与分析,并可以生产词篇矩阵和共现矩阵。SPSS22.0统计软件可以对BICOMB生产的词篇矩阵与共现矩阵进行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

1.3 研究方法

关键词词频分析法。词频分析法是指利用能够揭示或表达文献核心内容的关键词或主题词在某一研究领域文献中出现的频次高低来确定该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动向的文献计量方法[3],其所依据的基本理论为齐普夫定律(Zipf’s Law)。而关键词一般是文献研究主题、主要内容或研究方法的高度概括和提炼,反映着研究文献的内在架构与精髓所在,也是作者学术思想及学术观点的凝练。因此,若某一关键词在其所在领域的研究文献中多次出现,可以反映出该关键词所表征的研究主题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4]。

共词分析法。共词分析法属于内容分析方法的一种,最早是由法国文献计量学家M.Callon J.Law和A.Rip提出。主要是通过能够表达某一学科领域主题或研究方向的专业术语在同一文献中出现频次的统计和分析,判断研究领域中主题间的关系,从而展现该领域结构和研究热点[5]。一般认为,关键词共现的次数越多则说明关系越亲密,次数越少则关系越疏远。在此基础上,对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可以进一步分析该学科领域内研究主题之间的关系与结构。

2 中外排球领域关键词共现聚类与对比分析

2.1 高频关键词提取及对比分析

运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软件对国外1 096篇研究文献进行关键词提取,共得到4 666个关键词。删除“Volleyball”、“Sport”、“basketball”、“soccer”等反映研究主题意义不大的关键词,并运用软件自带的批量修改功能,将意义相同及格式不同的关键词进行修改合并,如将“Performance”、“PERFORMANCE”合并为“performance”,将“Jumper’s Knee”、“JUMPER’S KNEE”、“jumpers knee”合并为“jumper's knee”等,共得到关键词4 326个关键词。运用同样方法对国内1 006篇研究文献进行关键词提取与统计,共得到4 492个关键词,并删除“排球”“中国”“运动”等反映研究主题意义不大的关键词,并将“技、战术”“排球技战术”“技术与战术”合并为“技战术”等,共计得到3 869个关键词。在此基础上,将国内频次阈值设定为“≧14,≦83”、国外频次阈值设定为“≧15,≦138”,选取排名前30的高频关键词(见表1),并生成词频矩阵与共现矩阵,为后续进行统计分析做准备。

从表1可见,国内前30个关键词总呈现频次880次,占数据处理后关键词总频次的22.7%;国外30个高频关键词总呈现频次1 135,占数据处理后关键词总频次的30.2%。这30个高频关键词在较大程度上反映了2000年以来中外排球领域研究的热点。其中中外高频关键词中相同的是运动员、女子、训练,其他均不相同。这一统计初步显示了中外排球领域研究热点上的异同,但要揭示它们之间隐藏的更多的关联信息,还需要进一步对数据进行挖掘。

2.2 中外高频关键词矩阵构建及聚类分析

2.2.1 中外高频关键词相似系数矩阵 为了进一步探寻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得到符合聚类分析需要的数据结构,将上述中外排球领域研究的30个高频关键词运用Bicomb2.0系统软件进行共词分析,生成词频矩阵,并将导出的“.TXT”格式的矩阵导入Spss20.0统计软件,依次选择分析—相关—距离,将多个变量放入变量框,选取Ochiai系数将其转化为一个30×30的共词相似矩阵,为聚类分析做准备(见表2、表3)。

表2 国内高频关键词Ochiai系数相似矩阵(部分)Table2 Ochiai Coefficient Similarity Matrix for High Frequency Keyword in China(Section)

表3 国外高频关键词Ochiai系数相似矩阵(部分)Table3 Ochiai Coefficient Similarity Matrix for Foreign High Frequency Keyword(Section)

表2、表3相似矩阵的数值反映出关键词之间的相似性,数值的大小表明两个关键词之间的距离远近,数值越接近1,表明两个关键词之间的关系越紧密,相似度越大;数值越接近0,则表明两个关键词之间的关系越紧密,相似度越小。例如,完整高频关键词Ochiai系数相似矩阵显示,国外与performance关系紧密的前3个关键词依次为:team sports(0.268)、match analysis(0.229)、jump(0.127);国内与运动员关系紧密的前3个关键词依次为:训练(0.114)、对比(0.098)、教练员(0.094)。这表明,在2000年以来发表的中外研究文献中,国外有关performance方面的研究经常与team sports(团队项目)、match analysis(比赛分析)、jump(跳)结合起来论述研究(距离接近),而国内有关运动员的研究则多与训练、对比、教练员结合起来论述。

2.2.2 高频关键词聚类及对比分析 聚类分析是指在没有先验经验知识的条件下,采用定量方法,根据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特性的亲疏程度从数据分析的角度自动进行归类,对数据给出一个更准确、细致的分类结果,是研究“物以类聚”的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6]。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能进一步反映出中外排球领域研究的热点,进而便于对比分析。将得到的高频关键词相似矩阵导入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聚类分析(见图1、表4)。

图1 中外排球领域研究高频关键词聚类图Figure1 High Frequency Keyword Clustering Map for Volleyball Research i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表4 中外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Table4 Cluster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Foreign High Frequency Keyword

(1)国内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

从图1、表4可以看出,2000年以来我国排球领域科学研究可分为4类,呈现出4个不同的研究热点:

种类1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研究,包括现状、对策、后备人才等8个关键词。排球后备人才培养是我国竞技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直接关系着未来我国排球运动的发展走向和整体竞技水平。该类研究认为随着我国社会发展与经济体制转型,为我国竞技排球运动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举国体制”及其“业余体校—省、市青年队—体工队”的三级培养模式,在现代人才培养观与价值观的冲击下有些力不从心,出现了众多新问题。如招生困难、经费匮乏、学训矛盾、退役运动员安置困难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匮乏,严重影响了我国竞技排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体教结合”与社会化培养模式逐渐进入学者们的研究视野,并将其视为解决后备人才培养问题的理想选择。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发现,两者在培养后备人才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同样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体教结合”培养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诸如体制、定位、资源配置不公等问题,并没有真正的做到协同互助、共同培养;社会化培养模式也因利益博弈而没有真正做到管办分离、自主发展。因此,解决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仍需进一步实现“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的转变,健全校际排球竞赛体系与制度,及其与专业排球比赛的衔接机制;并完善社会力量培养排球后备人才的运行机制以及制度保证,实现俱乐部运作市场化,切实做到管办分离、独立经营。同时,加大排球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力度,引入评估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创建良好的社会氛围;并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培养经验,结合国内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探索新的培养模式。

种类2排球新规则与技战术发展研究,包括每球得分制、新规则、技战术等7个关键词。该类研究认为排球规则修改具有一定的大赛周期性,其目的是增加排球比赛的对抗性与精彩度,进而提高比赛的观赏性,吸引更多人参与排球运动或观赏排球比赛,并促进排球技战术的发展创新。实行“每球得分制”与“自由人”规则以来,排球技战术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每球得分制”的实施使得“一攻”作用发生根本改变,成为取得比赛胜利的基础[7];发球成为通向胜利的大门,防守反击成为获胜的关键,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胜利的保证[8];对拦网的认知也上升到组织性、区域性、体系性概念的高度[9];而“自由人”规则使得原有单一化的防守上升到体系化、战术化防守的高度,弥补了一传和防守上的不足,并促进运动员分工更加明确,“位置”特点更加凸显。新规则的实行,增加了防守反击的难度,提高了对拦防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发球及拦防技战术的创新。如世界各队在训练中更加重视接发球技术训练及非规格化接发球技术的运用,并强化进攻及网上实力,并加大力量训练尤其是下肢力量训练力度;而在比赛中,更加注重比赛节奏的控制,并采取灵活多变的战术策略以达到有效得遏制与反遏制的战术目的。该研究热点与排球新规则的制定及技战术的创新高度相关,呈现出一定的依赖性。但随着排球规则及技战术发展的日益完善,该类研究数量将逐渐减少。

种类3排球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包括排球教学、高校等4个关键词。该类研究认为排球教学是一个“教与学”、“教与育”协同共进的过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排球运动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感受排球运动的精神与文化所在,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道德、品格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广大教师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总结、移植、借鉴等方式,提炼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如在教学理论移植上,提出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进行教学,以建构主义教学观来设计排球教学等。在教学方法上,提出“表象教学法”“动态引导法”“微格教学法”,“多媒体动态图示引导法”“想象训练法”“口诀法”等。在教学模式上,提出“分层互助教学模式”“树状教学模式”等。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摄像机、几何模型以及研制的辅助练习器材等辅助排球技战术教学,效果显著。这类研究多以实验的方式进行效果检验,所验证的方法、模式或手段等均有一定的条件限制或要求,也都有其优点与不足之处。因此,在具体的排球教学过程中,仍要因人、因地而异,并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种类4排球比赛分析与竞赛理论研究,包括技术、战术、奥运会、分析等11个关键词。该类研究认为运动员的身体机能与技战术水平及其发挥程度是决定比赛输赢的关键。一般而言,运动员身体机能越好,技战术水平越高、发挥越好,取胜的几率就越大,反之,则输球的几率增加。如第9届世界杯中国女排夺冠在于快速多变的进攻战术、稳定的心理素质稳定、较少的失误[10],且在发球、一攻、防反、拦网方面均全面超出对手[11]。失利的原因同样在于身体机能与技战术水平,如2008年奥运会,中国女排未能夺冠的原因在于,女排队员在扣球高度、拦网高度和克托莱指数上与对手均存在显著性差异[12];强攻不强,快攻战术运用次数相对减少,且效果不明显[13]。相对而言,关于男排比赛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存在的问题、与世界强队之间的差距等方面,如进攻战术运用简单、拦网薄弱、一传不稳定、速度力量不够[14],发球的稳定性与动作隐蔽性不足,扣球机械,进攻结构不合理等[15]。排球比赛统计分析一直是我国排球领域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国内学者在分析比赛、总结经验时,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在此基础上,学者们通过推理、归纳等方法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衍生出许多新的排球竞赛理论及理念。如“拼发球”“攻防链”“节奏谋略致胜”“心里战”“智慧排球”等竞赛理论与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竞技排球运动水平的提升,也为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但由于参加比赛的运动员不同,其身体机能与技战术水平及其发挥程度等也不尽相同,且教练员的训练与比赛风格、理念同样存在差异,故而这些建议与对策具有一定的比赛周期性。

(2)国外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

2000年以来国外排球领域科学研究同样可分为4类,呈现出4个不同的研究热点(见图1、表4)。

种类1运动损伤及预防与康复研究,包括injury、injury prevention、risk factors等14个核心关键词。该类研究聚集在各关节韧带损伤的诊断、预防及康复等方面,涉及膝关节、踝关节、前十字韧带、肌腱损伤等。主要运用实验、测量等量化研究方法,从医学、流行病学等学科角度入手,探索运动损伤的机制、预防及康复方法等,是目前国外排球运动研究最为活跃的研究热点之一。排球运动员参加比赛或训练常常伴随运动损伤的风险,尤其是手指和脚踝的急性损伤或肩和膝盖的过度使用伤害。其中,踝关节扭伤是最常见的损伤,占所有排球相关损伤的41%[16],膝关节损伤发生率是所有项目中最高的,50%以上的排球运动员都有膝关节不同程度的损伤[17]。而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训练的科学性、比赛对抗强度、运动员身体素质机能情况、运动疲劳、有过损伤史及意外因素等都能诱发运动损伤。国外学者对运动损伤的研究,一般与医学、生理学等学科紧密结合,研究较为系统,且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如研究发现,髌骨肌腱损伤是一种以肌腱负荷为特征的慢性过度使用性损伤,运动员着陆阶段较小的关节屈曲,以及在跳起—着陆期间膝关节力矩变化的较高速率与较高的膝角速度是导致髌骨肌腱病产生的主要因素[18];而踝关节背屈与小腿肌肉偏心收缩之间的耦合能吸收跳跃着陆时的下肢力量,增强踝关节背屈活动范围能有效降低髌骨肌腱病的风险[19]。在运动损伤预防上,研究发现踝关节则应着重于预防首次踝关节扭伤和急性创伤性膝关节损伤,加强起跳落地时的自我保护[20],并使用双直立式踝关节支具,以有效降低踝关节损伤率[21]。一般而言,越早对运动员进行临床测试与超声检查,并做出科学诊断,越能有效降低训练期间膝关节损伤风险。在运动伤病康复上主要借助先进的医疗器械、康复与训练方法,以及必要的医药、营养等。运动损伤与医学、生物力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反映了当前排球运动领域科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对预防运动损伤、运动伤病康复、延长运动寿命等意义重大。

种类2运动员肩关节活动及伤痛研究,包括shoulder与pain两个核心关键词。该类研究主要集中在排球运动员肩关节移动性、肌肉活动、伤痛与康复等方面,涉及生理学、医学、生物力学等学科领域。肩关节是完成排球基本技术动作的关键关节之一,起“轴带”作用。肩关节肌肉组织为技术动作的完成提供力量与力量耐力[22],如肩带与上肢爆发力是扣球能力的重要保障[23],而肩关节屈伸、内外旋转等肌肉的肌力特征是影响挥臂扣球速度的关键因素。研究认为,肩关节肌肉力量的平衡性对于保持身体稳定和头部处于正中位置至关重要,与技术完成质量呈正相关。一般而言,运动员优势臂膀的移动性、肌肉平衡及内旋肌肉强壮程度都优于非优势臂,且内旋肌肉肌力强于外旋肌肉[24]。但长期的使用优势臂膀进行扣球发球,也致使肩关节过度使用,导致大多数运动员出现肩关节慢性或急性损伤。尤其是扣球动作的减速期间,外旋肌肉的离心收缩产生更大的张力来控制内旋肌肉的向心收缩程度,导致离心收缩的超负荷工作,引起旋转肌肉力量失衡,增加了肌肉受伤或恶化劳损的风险[25]。一般情况下,运动员和教练员很难从主观上去识别肩关节伤痛的内在原因与损伤机理。因此,需借助医学临床诊断与影像学分析,通过等速测试等手段对运动员的肩关节屈伸相对峰力矩、平均功率、强度比、肌肉力量比率以及移动性等指标进行测量[26],以确定运动员肩关节伤痛的原因,并作为功能筛查与预防的主要依据。在肩关节损伤康复上,通过开放和闭环练习、本体感觉和运动神经训练、不稳定性神经肌肉控制练习、离心肌肉收缩训练等方法[27],对排球运动员肩关节伤痛康复具有良好的效果。

种类3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研究,包括Jump、strength、fatigue等7个核心关键词。该类研究主要集中在运动员弹跳、力量、速度等素质的训练方法与手段、有氧无氧代谢能力以及运动疲劳等几个方面,涉及测量学、生理学等几个学科领域。排球是一项追求速度性、爆发性、力量性,并存在一定间歇休息时间的运动项目。在身体素质训练中,应以有氧/无氧阈值为标尺,合理控制训练的强度、训练时间以及恢复时间,并按照不同专项位置供能特征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案与负荷标准[28]。研究表明,训练的累计练习量与专业技术认知水平的提高呈正相关[29],而过量、超负荷的训练与比赛引起的疲劳会导致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的几率增加,以及本体感受与神经肌肉受损,降低运动感觉系统的敏感度[30]。因此,要适时根据运动员恢复和压力指数(RESTQ-Sport)、整体机能恢复指数(TQR)和肌酸激酶(CK)等指标监测运动负荷强度[31],合理安排训练量,以保证训练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在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方法上,高强度的间歇训练、跳跃—投掷训练、肌电刺激训练、负重跳绳训练以及抗阻训练等方法,都能有效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与机能水平。在该类研究中,弹跳素质训练与练习等方面的研究最多,关键词出现频次最高(119次),是该类研究中的核心部分,也在一定度上反映出弹跳能力在排球运动中的重要程度。在提高排球运动员跳跃能力上,学者们通过实验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训练方法,如水中跳跃强化训练、助力性跳跃训练、下蹲跳训练、肌电刺激训练(EMS)、动力性拉伸训练等。尤其是肌电刺激训练,能有效提高运动员的垂直起跳能力,并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对神经肌肉的控制能力[32]。上述新的观点与训练方法为教练员制定有效发展排球运动员专项核心素质的训练计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也反映出该类研究趋于纵深化与微观化,更加注重研究的实用性与效益性。

种类4运动表现研究,包括performance、team sport、coaching等7个核心关键词。该类研究主要集中在与获得运动表现相关的因素、方法、检测等方面,包括运动员身心状态、教练员的执教能力、团队合作等,涉及生理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该类研究认为在影响运动表现的因素中,除了运动员技战术、身体形态、身体素质等显性因素外,还包括运动员的心智状态、教练员的决策能力、团队凝聚力等隐形因素,以及天气、环境、时间等客观因素。不同水平的运动员之所以呈现出不同的运动表现,在于他们对自身能量的有效利用率不同,对信息的搜集、利用不同。优秀运动员在注视内容、认识刺激、信息识别上反应更快、更迅速,而这种快速反应依赖于早期无意识的将运动直觉与运动过程相结合的学习与训练过程[33]。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运动员心理压力、精神疲劳会减慢决策的准确性与速度,造成运动表现不佳[34]。此外,运动员的框架效应、心理韧性、情绪状态乃至睡眠等都会影响运动员的运动表现情况。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表现情况除了受到上述主客观因素外,还受团队凝聚力以及教练员战术决策的影响。团队凝聚力反映了团队成员间的吸引感及成员协调配合努力达到目标的程度,体现了团队成员之间的纽带力量以及团队的统一性,是发挥团队集体战力、取得优异运动表现的重要因素[35]。教练员的战术决策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运动表现[36],一般而言,经验丰富的教练员能更加清晰的界定问题并权衡各种方案,从而做出相对理想的战术安排,以保证运动员都能出色的发挥出自己运动水平。在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运动表现研究方面,构建包括身体形态、技战术水平、运动素质、心理机能水平等多维的选材测试指标体系是运动员取得良好运动表现的前提,而科学的训练原则、内容安排、方法手段则是运动员取得良好运动表现的基础保证[37]。该类研究涉及到关于运动员运动表现的多个层面,研究范围与研究视角较广。

2.3 高频关键词多维尺度对比分析

多维尺度绘制出的战略坐标图是以向心度密度为参数绘制而成,可以概括地表现出一个领域或亚领域的结构。为近一步揭示中外排球领域高频关键词之间潜在的内涵与结构,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通过“1—相似矩阵”,得到相应的相异矩阵,后将该矩阵导入Spss20.0统计软件中,度量模型选择“Euclidean距离”,并选中“组图”,进行多维尺度分析(Alscal),最后得到排球领域研究的可视化图谱(见图2)。

图2 国内外高频关键词多维分析坐标图Figure2 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 Coordinate Map of High Frequency Keyword at Home and Abroad

从图2可以看出,国内排球领域研究热点中,排球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领域3)、排球新规则与技战术发展研究(领域2)主要位于第一象限,表明其主题之间联系紧密,具有较高的密度与向心度,是2000—2017年我国排球领域研究的热门主题。其中,关于高校排球教学理论与每球得分制下技战术发展方面的文献最多,分别是领域3与领域2的核心部分,但随着排球规则的日益完善,领域2将逐渐淡出研究热点范畴。主要位于第二和第三象限的排球比赛分析与竞赛理论研究(领域4)结构较为松散,主要受大赛周期影响,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在整个研究网络中具有较大的潜在重要性,但关于排球比赛技战术统计方面的研究存在进一步弱化的趋势。处于第四象限的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研究在整体研究网络中逐渐被边缘化,重要性越来越小,但关于教练员培养及战术决策方面的研究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相比之下,国外排球领域研究热点中,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研究(领域3)主要位于第一象限,具有较高的密度与向心度,各个关键词之间的连接紧密,是2000—2017年国外排球领域研究的重点,并与其他3个研究领域关系紧密。主要位于第二和第三象限的运动损伤及预防与康复研究(领域1)较为活跃,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对该领域进行研究,在整个研究网络中具有较大的潜在重要性,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主题领域结构相对较为松散。位于第三和第四象限的运动员肩关节活动及伤痛研究(领域2)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同样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对此展开研究,但位于第四象限的关于运动员肩关节方面的研究可能会因没有更新的研究成果出现而逐渐弱化。主要位于第四象限的关于运动表现方面的研究(领域4)较为分散,处于整个研究网络的边缘位置,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3 中外排球领域研究热点的差异分析

3.1 研究热点内容不同

国内排球领域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排球后备人才培养、新规则与技战术发展、排球教学理论与实践以及比赛分析与竞赛理论方面,而国外排球领域的主要内容集中在运动损伤及预防与康复、运动员肩关节活动与伤痛、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以及运动表现方面。除了运动员竞技能力培养是中外排球领域研究共同关注的内容外,其他研究热点内容均存在一定的差异。相对而言,国内研究注重从理论研究入手,强调理论创新,涉及面较广,既有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理论研究,也有技战术与竞赛理论研究,研究内容总体上偏向宏观化与中观化。而国外研究则注重从运动实践入手,以运动员主体的切身体验与感观为主要研究对象,强调研究的应用价值,研究内容上趋于微观化。

3.2 研究热点的侧重点不同

国内研究热点侧重于排球教学与新规则下技战术发展创新研究。在排球教学上,注重排球教学理念、模式、方法、手段的创新与移植,通过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与氛围,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掌握排球基本技战术,并培养其坚强、自信、团队协作等精神品质,体会排球运动的魅力。在技战术发展创新上,侧重于新规则的实施对各球队原有的技战术、策略以及训练重点等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相应的改变与创新,并形成新的致胜力,以更好地适应新规则带来的比赛变化,进而取得理想的比赛成绩。国外研究热点则侧重于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与运动损伤及康复研究。在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上,注重训练理念、方法、手段上的创新,强调训练的科学性以及训练方法手段的实用性与有效性;在运动损伤上,侧重于医学与运动学知识的交叉融合,尤其是医学预防与康复方法、医疗手段与训练、损伤恢复的融合,注重运动损伤机制、预防与康复方法的探索,并进行验证。

3.3 研究热点之间的关联度不同

通过上文中外排球领域研究热点分析,可以看出,国内研究热点之间的关联度较低,呈现出4个相对独立的研究方向,并各自形成一套研究体系,研究主题独立,内容相对集中,有相对较为清晰的研究脉络。相比而言,国外研究热点之间的关联度较高,尤其是运动损伤与运动员肩关节活动、运动表现与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与运动损伤及运动员肩关节活动之间,关联度较强;此外,这4个研究热点内容也都是从运动员主体角度展开研究,研究内容存在一定的交叉渗透,但由于研究内容的微观化,又能清晰的划分出不同的研究群组与流派。

3.4 研究方法不同

总体而言,中外排球领域科学研究主要采用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以及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但国内研究以定性研究、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为主,具体方法主要有文献法、访谈法、调查法以及实验法等。而国外研究则以定量研究、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为主,具体方法主要有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以及统计法等。相对而言,国内研究注重宏观理论研究,偏向于理论逻辑推演,理论问题导向性较为突出,如排球后备人才培养、技战术发展、教学以及竞赛等理论问题研究,实证研究相对较少,研究成果对实践指导的针对性不足;而国外研究则注重微观应用层面和实证研究,偏向于实践逻辑推演,实践问题导向性较为突出,如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运动表现等实践问题研究,注重方法与手段的创新与验证以及跨学科方法的运用,与具体运动实践问题联系紧密。

3.5 研究涉及的学科领域不同

从高频关键词统计上看,国内研究没有出现涉及学科领域的关键词,而国外研究则出现如生物力学(biomechanics)、流行病学(epidemiology)、人体测量学(anthropometry)等涉及学科领域的关键词,这可能与中外科学研究的风格与特点有关,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外排球领域研究的学科交叉情况。分析国内外排球领域研究的主要学科领域发现,国内排球运动研究主要涉及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等人文社会科领域,而国外排球运动研究则主要涉及医学、生理学、生物力学、测量学等自然科学领域,且与这些学科交叉融合的程度较高,尤其是与医学以及生理学之间。

4 结论与启示

本文基于BICOMB2.0书目共现与SPSS20.0统计软件,对2000—2017年收录在WOS核心合集与CNKI的排球领域核心文献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国内排球领域研究热点聚集于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研究、新规则与技战术发展研究、排球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及比赛分析与竞赛理论研究;而国外排球领域研究热点集中在运动损伤及预防与康复研究、运动员肩关节活动与伤痛研究、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研究以及运动表现研究。(2)排球教学理论与实践、排球新规则与技战术发展是该阶段我国排球领域研究的热门主题;而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是国外排球领域研究的重点;(3)中外排球领域研究热点在内容、侧重点、关联度、研究方法、学科领域等方面存在差异。国内研究注重从理论研究入手,强调理论创新,理论问题导向性较为突出;国外研究注重从运动实践入手,强调研究的应用价值,实践问题导向性较为突出。

国外排球领域科学研究的特点与经验,尤其是在研究方法、学科交叉、研究逻辑起点与导向上有值得国内借鉴的地方。一是,加强研究方法的创新,积极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尤其是定量研究方法,重视实证研究。应进一步规范定量研究方法中细节问题,逐渐形成重视实证研究的良好氛围,并加强定量研究培训的力度与广度,以培养更多具备熟练运用实证研究方法能力的排球运动科研人员。二是,拓宽排球运动研究的学科领域范围,提倡多学科视角的交叉研究。从国外排球领域研究的现状来看,多学科交叉融合已成为排球领域科学研究的趋势,国内排球运动研究也应加强与自然科学及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跨学科交叉研究,尤其是与医学、生理学、心理学、生物力等学科的深度融合。三是,以排球运动实践问题为研究的逻辑起点,重视应用性研究。排球领域科学研究应以排球运动的具体实践问题为研究的逻辑起点,以解决排球运动中的实际问题为重要使命,不仅要研究宏观理论问题,更要重视能的解决实践问题的微观应用研究,避免理论与实践脱离。

猜你喜欢
技战术排球运动员
基于熵值法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羽毛球技战术综合评价分析
破解电动车火灾扑救关键技战术的几点思考
东京奥运会谌龙与安塞龙决赛技战术特征对比研究
我最喜爱的运动员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对女子花剑近距离交锋技战术运用特征的探究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运动员
Sports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