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研究性语文综合课学习的策略

2019-04-02 10:52张义勇
关键词:构建方式研究性学习

张义勇

摘 要:研究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它对于丰富学生生活、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语言体验,提高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作者以两节综合实践课的教学为例,阐述了开展研究性语文综合课教学的四项策略。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语文综合课;构建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3-021-1

近年来,学校举办的大型公开教学活动,都会频繁地出现一种新型的课程——语文综合实践课。这是一种采用研究性学习模式的课程,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重在学习过程,重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运用于实践。相比较于过去那种被动的、单一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自主的、合作的和探究的。鉴于对研究性语文综合实践课的认识和理解,笔者现以两节校本课程为例,谈谈如何构建其学习方式。

一是《梦溪在诗词中流淌》課。在八年级上学期,学了“爱国情怀”这个单元之后,教师可把这个主题再扩大、延伸成“爱我家乡·文化飘香”的语文系列活动。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教师考虑到镇江是一个人文荟萃之地,诗词歌赋非常之多,因此设计课旨是让学生通过对镇江古代诗词的学习来认识自己的家乡,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学习目标设立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与镇江有关的诗词及其相关的文人逸事、历史故事,并注明资料的出处;游览上述诗词中提到的镇江的景点,作细致观察,有选择地搜集相关的图片、照片及门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能具体生动地讲述自己的见闻,评价自己喜欢的诗词,并积极发表对同学观点的看法,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在这种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并达到热爱自己的家乡的目的,完成情感教育目标。

二是教材中的专题学习《专题 荷》课。这个专题选自苏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书上要求学生利用网络了解莲,初步理解,欣赏,感受莲文化的魅力,积累咏荷诗文、培养对莲的文学作品的初步理解和欣赏能力,并学会围绕共同话题进行讨论,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在教学之前,教师搜索了关于莲的图片和《爱莲说》的视频,在课堂放给学生观看,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对莲文化内涵的领悟能力,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同时要求学生课前课后通过网络搜索莲的相关知识,培养利用网络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从以上两个课例来看,语文研究性学习采用了以下策略:

一、凸显教师的指导作用

语文研究性课程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教学大纲,也没有比较固定的教学活动模式可供借鉴。要使活动开展得异彩纷呈,富有成效,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在活动之前的引导作用。教师在引导学生进入活动程序之后,要通过背景介绍式、故事引入式、悬念式等多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激趣方法充分发掘和利用语言文字的内在魅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让学生保持最佳学习状态,自始自终兴趣盎然。还要给学生留下充分思索的余地,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兴趣。在学生研究难以深入进行时,教师要适时地进行活动开导,这种开导主要是思维方法上的,而主要不是内容和答案上的,重在导疑、导难、导法。

二、强化学生的主动地位

主体性和主动性是语文课的核心。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对知识、技能、能力、品德等是主动获取的。只有让每个学生个体之间互相交流、互相探讨,每一个个体才会获得成功的体验。一旦建立了这样的学习机制,学生便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期待在互相学习中得到重视,进而无意识地为互相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逐渐地形成主动学习的心理倾向。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达到这种学习效果。

在《专题 荷》的课型设计中的重要一环是:让学生小组合作利用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确定出研究的话题,进行探究,最后写成简洁、概括、科学的说明文字,并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讨论、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在阅读、理解、发现的基础上要想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就必须有大胆的探究精神。两个案例在知识,技能,能力的获得上都要求学生自己完成。任何一项能力的获得都需要不断地探究。当学生对学习有了足够的收获,探究是触及教学目标,促成研究性学习模式形成的重要途径。

四、将语文和生活相结合

校本课程《梦溪在诗词中流响》的设计源于我们的家乡镇江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语文课程资源。这种教学内容来自熟知的人文景观的教学模式决定了在生活中随处都可以进行语文学习。因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课内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将这种能力推而广之。并且在学习课内知识的同时将课内延伸到课外,以便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反过来,让学生把在课外得到的知识充实到课内,就可架起一道桥梁,很自然地把课内与课外衔接起来,真正实现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1]

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语文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应当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以及能力、知识诸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学习品质、能力,它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

[参考文献]

[1]孙春成.语文研究性学习:学与教的融合策略[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邓涛.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构建方式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如何通过研究性学习改变教师教学方式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类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关于充满生命活力的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构建研究
简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
小学语文活力课堂的构建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