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建,严 婷,倪 英
(1.荆州市胸科医院内二科,湖北 荆州 434000; 2.荆州市胸科医院呼吸科,湖北 荆州 434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以不完全可逆性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常见呼吸疾病,通常与吸烟、粉尘及化学物质等有害颗粒和气体的刺激有关,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1]。COPD患者每年可能会发生2~3次恶化,短期内出现咳嗽、咳痰、喘息及呼吸困难加重,称为COPD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OPD,AECOPD)。AECOPD可显著升高COPD患者的死亡率,且幸存患者的肺功能损伤严重,常无法恢复正常[2]。AECOPD的主要发病机制是肺组织的异常炎症反应,炎性介质短期内大量释放,损伤已发生病变的肺组织,使肺功能急剧下降,病情迅速恶化[3]。目前,国内外推荐使用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反应,以达到治疗AECOPD、改善患者肺功能的目的,但关于糖皮质激素的给药方式尚有争议[4]。本研究探讨了糖皮质激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AECOPD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荆州市胸科医院收治的AECOPD患者150例。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指南》[5]中COPD的诊断标准及病情严重程度分级;为AECOPD;年龄>18岁;近1个月内未使用过糖皮质激素;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患者同意治疗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病者;伴有严重自身免疫缺陷疾病者;伴有严重全身感染性疾病者;伴有支气管哮喘或严重心、肝及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按随机投掷法分为吸入组、口服组及静脉组,每组50例。吸入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45~74岁,平均(62.73±5.91)岁;COPD病史4~30年,平均(12.53±5.67)年;体质量44.2~71.3 kg,平均(60.25±5.39) kg。口服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47~75岁,平均(63.15±6.20)岁;COPD病史3~30年,平均(12.66±6.17)年;体质量43.9~72.1 kg,平均(60.77±5.48) kg。静脉组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46~76岁,平均(62.90±5.58)岁;COPD病史2~30年,平均(11.83±6.75)年;体质量44.8~71.9 kg,平均(60.14±5.74) kg。三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均衡性较高,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抗感染、吸氧、化痰、平喘和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吸入组患者给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规格:2 ml∶1 mg),4 mg/d,1日2次,雾化吸入,持续治疗7 d;口服组患者给予泼尼松片(规格:5 mg),40 mg/d,口服,持续治疗7 d;静脉组患者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规格:40 mg)1 mg/(kg·d),静脉滴注,持续治疗3 d后,剂量改为0.5 mg/(kg·d),持续治疗4 d。
采用肺功能仪(瑞士阿尔弗雷德席勒公司)于上午10:00—12:00进行肺功能检测,包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数(FEV1%pred)及FEV1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治疗前后分别抽取患者2管清晨静脉血5 ml,一管用于动脉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另一管离心后置于-20 ℃冰箱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试剂盒购自江苏晶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观察三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
治疗前,三组患者FEV1、FEV1%pred、FEV1/FVC、PaO2及PaCO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FEV1、FEV1%pred、FEV1/FVC及PaO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aCO2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入组患者FEV1、FEV1%pred及FEV1/FVC明显低于口服组和静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组、静脉组患者FEV1、FEV1%pred、FEV1/FVC、PaO2及PaCO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水平比较Tab 1 Comparison of lung function and arterial blood gas analysis among three group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吸入组比较,#P<0.05;1 mm Hg=0.133 kPa
Note: vs. before treatment,*P<0.05; vs. the inhalation group,#P<0.05;1 mm Hg=0.133 kPa
治疗前,三组患者血清CRP、TNF-α及IL-6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血清CRP、TNF-α及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Tab 2 Comparison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among three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Note: vs. before treatment,*P<0.05
吸入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Tab 3 Comparison of incid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mong three groups[cases (%)]
注:与吸入组比较,*P<0.05;与口服组及静脉组比较,#P<0.05
Note: vs. the inhalation group,*P<0.05; vs. the oral group and intravenous group,#P<0.05
AECOPD的发生主要是由于COPD患者气道炎症反应恶化,使气流受限程度加重,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进而导致呼吸功能障碍[6]。AECOPD患者同时并发全身炎症反应,中性粒细胞及炎性介质水平迅速升高,造成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加重[7]。糖皮质激素可抑制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的激活,降低磷酸酯酶A2的活性,使花生四烯酸合成过程受阻,减少前列腺素类介质、组胺及白三烯等炎性因子的合成与释放[8];同时可促进腺苷环化酶的表达,增强β2受体激动剂的敏感性,收缩小血管,抑制炎性渗出及水肿,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改善气道受阻,促进肺功能恢复[9-10]。
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AECOPD的临床价值已被证实[11-12],但是各指南对其给药方案的分歧较大。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控制AECOPD患者的喘息、呼吸困难症状。龚建化等[13]的研究结果表明,静脉滴注甲泼尼龙的抗炎效果较强,可明显改善AECOPD患者的症状,提高FEV1、FEV1/FVC及PaO2水平,缩短住院时间,但是静脉给药不良反应较多,可能会对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及免疫系统等机体重要系统产生一定程度的损害,加强糖异生,造成肌纤维变性坏死,引起血糖、血压一过性升高,降低患者免疫功能,增加患者机会性感染发生概率,影响肠道对钙的吸收,导致骨质疏松发生率升高。孙惠萍等[14]通过比较糖皮质激素口服给药与静脉给药的研究发现,该2种给药方式治疗AECOPD的效果相当,而口服给药的医疗费用更低,并发症更少,同时克服了静脉给药对患者造成的不便。但也有研究结果表明,口服给药并不能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在疾病早期,口服给药难以达到一定的药物浓度,控制病情的效果不及静脉给药,且可能有部分患者不能耐受[15]。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局部抗炎能力强,因药物不需进入血液循环而直接作用于呼吸道,故不仅能及时有效控制AECOPD患者病情,且不良反应少[16]。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三组患者FEV1、FEV1%pred、FEV1/FVC及PaO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aCO2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入组患者FEV1、FEV1%pred及FEV1/FVC明显低于口服组和静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原因可能是部分患者气流严重受限、小气道完全闭塞,使糖皮质激素无法进入肺组织病变部位,造成局部肺组织药物浓度不够,因此,推荐在雾化吸入前使用支气管扩张剂,以提高给肺内药物沉积量。治疗后,三组患者血清CRP、TNF-α及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入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雾化吸入主要的不良反应集中于口腔念珠菌感染,表现为口干、声嘶及咽部不适感,后期通过嘱咐患者雾化吸入后立即彻底漱口,使该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
综上所述,静脉、口服及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均可明显改善AECOPD患者的病情,且静脉给药的效果最佳;雾化吸入给药的不良反应最少,且对控制病情、改善气流受限及通气障碍的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