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由”和“平等”问题自古希腊以来,便是重要的论题之一。1974年,诺齐克发表著作《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提出了一种基于权利的持有正义理论,为资本主义的正当性提供证明。科恩作为分析马克思主义者,站在社会主义平等主义的立场上,对诺齐克的自由至上主义进行反驳,力图进一步重申与构建社会主义平等主义的政治哲学观。他对诺齐克自由之上理论的批判,理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观点并为社会主义进行辩护。
关键词: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科恩;诺齐;平等主义;政治哲学
一、分析的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作为当代西方哲学的重要力量而存在。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传统各派(例如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等)都有所衰退甚至已经消失,取代的则为分析马克思主义。和传统马克思主义相比起来,分析马克思主义主要用分析哲学而不是辩证的方法分析马克思主义。分析马克思主义者更多的选择非教条式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倡在人文社会科学中吸取足够的营养以此来应用到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中。
分析马克思主义起始于1978年科恩出版的《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个辩护》一书。科恩致力于通过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去展现社会主义的正义性与价值优越性,同时站在理论前沿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注入了新的活力,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基本理论和重要意义。
二、科恩对诺齐克自由至上主义的批判
在《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一书中,诺齐克提出了“自由总是会维护正义”的论点,他持有正义的理论极力否定了社会主义,为资本主义进行辩护。柯亨生长于加拿大蒙特利尔一个犹太普通工人的家庭,其父母都信奉共产主义,所以在他的内心中,有着非常坚定的社会主义信仰。因此,科恩从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发,对诺齐克正义理论进行回击,论证了社会主义的正当性。
(一)交易正义与结果正义的关系
在诺齐克的《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这本书中坚持的原则为自由优先和权利至上,他的持有正义由三个原则构成,即获取正义、转让正义、和矫正正义。诺齐克认为,任何事件,只要是以公正的步骤在一种完全公正的状态产生的,其本身则是公正的。在这里,他从分配正义的要求进行假设,他假设人们在买张伯伦球票時,每人都抽取25美分给他,以换取看他打球的资格,结果张伯伦得到了一笔比平均数大得多的收入。在分配中每个人都享有同等的份额,每个人都有权支配自己的份额。只要他们的份额获得是合理合法的,他们可以选择观看这场球赛,并以自愿的原则转让了份额,即通过自己合理合法的收入去欣赏张伯伦的高超球技,以获得快乐,而且这个程序再次合理,那么这个分配就是正义的。通过对篮球明星张伯伦门票事件的论证,诺齐克得出交易正义一定导致结果正义,换言之,在交易双方拥有合理合法的事物(或技能)在程序正当且自愿交易的情况下,整个交易的最终结果也一定是正义的。
科恩却不以为然,他认为诺齐克的这一观点是在非常明显的维护私有财产占有,是自我所有制。在张伯伦这一例证中,尽管观众们合理合法的交易下完成了个人份额的转让,属于自愿交易,但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最终的结局是张伯伦大量占有了观众们的份额,造成贫富差距较悬殊,而这一结果可能是绝大多是观众意料之外且未必乐于接受的。因此,仅仅根据原有分配份额和分配流程进行合理合法的自愿交易是不能够得出结果正义的,因为正当的财产获得方式并不意味着结果的平等合理,这很有可能对以后的分配甚至长远发展产生制约,即由张伯伦的财产导致未来大多数人的财产权利无法得到合理合法的贯彻。科恩指出了两个才能兴趣一致的人通过投掷硬币的方式决定赢方占有输方为自己的奴隶。最终A为B加箍,B成为了A的奴隶。很明显,这一过程交易自愿,但奴隶制的结果必然是不正义的。
科恩在《自我所有,自由和平等》一书中还举出了例外情况:比如,某个人送给了另一个人一个钻石,但是这个时候两个人都认为这仅仅是块玻璃,这样产生了新的状态在经过公证的步骤之后,另外的这个人拿到了这一颗钻石。在这里,一系列的交易过程都是合乎理的,然而当这一块“玻璃”是钻石的这一情况被广为人知,拿到钻石的这个人如果依旧坚持拥有这个钻石,那大部分人都会觉得这种行为是不正义的。由此,可以看出,一种公正的状态可能会在某些条件下产生问题,尽管程序公正,但是这些条件仍然是不可预见的方式或可预见方式混合起来的、不和谐的交易从而变成了一种非公正状态——即使这一自愿交易过程双方透明,它也存在着愚昧的隐性条件。
此外,科恩针对自我所有提出反驳。如果诺齐克的自我所有和平等主义相融合,那么就不会再出现贫富不均,也就不会出现不平等,转让正义并不足以保证结果正义。所以,仅仅因为交易过程的公正性而推导出结果公正的论断是很难成立的,诺齐克在论证自由总会维持正义这一论述上是站不住脚的。
(二)评判:自由是否总会维持正义
诺齐克作为自由至上主义的代表,他认为自由就是权利这一语境下的所谓的自由。他提出不平等是一种不幸是没有办法去解决的,但是不平等并不等于不公平。诺齐克的持有正义的逻辑起点是个人权利,即个人在份额分配和转让中是正义的,那么这就是正义的持有,如果每一个人都是正义的持有,那么一整个社会的持有都是正义的。依旧是张伯伦问题,诺齐克论证的关键点就在将自由解释成自愿交易,并通过自愿交易来维持正义,借此提出了“自由总将维持正义”。这里的“自由”是对自己份额获得和转让的权利,也就是自我所有权。科恩认为的自由和平等两者关系:平等有着价值优先度对于一般意义上的自由来说,因而,可以对一般意义上的自由加以限制如果为了平等,而对于从人的本质这个意义来说的自由,即使平等仍然具备价值优先度,但是却不存在所谓为了平等从而对自由加以限制,因为自由与平等并不冲突。
诺齐克反对马克思的关于工人由于缺乏生产资料从而被迫受雇于大资本家并且受到其剥削的理论,他诉诸公正的概念——通过公正途径其结果本身便是公正的。他举例说明,假设一边是私有企业,另一边是国有企业,私有企业付给给工人的工资要比国有的高,于是工人就会渐渐地转移到私有企业,国有企业则会不复存在。如今的工人没有自己组成企业,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并没有能力。因为人们具备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活动的结果也就不一样,因此人们对所有自我原则的认可,就一定要变成不平等的一些结果,而这一结果恰恰是公正的。
科恩则认为,有能力者与无能力者之间的区别涉及劳动异化问题,这是社会主义者反对那些维护资本主义正义和自由的观点的核心之所在。而诺齐克在回答“第三方”问题的过程中否认无产者不得不为某个资本家工作——即使是最贫困的无产者。科恩指出,对诺齐克来说,Z是否被逼迫工作了,其关键在从A到Y的行动是否具有权利,即是否是非法的。但是,对于科恩来说,Z是否被迫工作了,并不取决于此。在说明“工人和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市场交换”时,需要思考一下Z的情况,而Z名称也意味着,他处于一个由26个人组成的经济团体的底部,与此同时,他面临着要么为某个资本家工作,要么饿死的选择。科恩批判诺齐克说,从A到Y的所有人都像正直的无可挑剔的市场交易者那样行动,因此没有做错任何事情。既然这样,按诺齐克的观点,Z没有这个必要为某资本家去工作。如果他选择这样做了,这种选择则是自愿的。但是,如果Z是他的选择被人类行为限制在只有工作和饿死之间,才没有办法而在工作与饿死两个选项进行选择,工作变成了唯一选择,此时的z就是被迫做的。由此,科恩通过诺齐克的“如果某人被迫去做某事,那么某人的行为就是违法的”这一论断反推了自由不一定总会产生正义。
三、科恩政治哲学研究的影响
综上所述,诺齐克为资本主义辩护的方式仅仅是通过论述自由作为私人占有制的正义性,而科恩对此做了强有力的回击。他的批判由表及里,逻辑层次清晰递进地证实了即使承认自我所有原则,诺齐克的分配原则仍然是不正义的,对诺齐克的思想造成了巨大冲击。科恩对诺齐克的批判,论证了平等正义的政治价值,为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增添了社会主义平等观念,使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能够战胜自由主义对平等主义政治哲学的挑战,使平等成为当代确证社会主义理想的基本导向。
遗憾的是,社会主义理想除可欲外,更要可行。科恩的政治哲学研究主要是有以对自由主义的批判而见长,并没有对具体措施展开论述,也没有明确为当代社会主义道路经济政治方面明确地指出道路,其可行性尚有待研究。他的理论思想在某些角度看来,有一定牺牲意义,仍然偏向于類似于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理念。他在批判的同时证实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优越性,却没有构建出更好的模式。尽管如此,他阐释的平等正义理论仍然为社会主义政治哲学和实践提供了方向,突显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科恩对自由之上主义理论的批判,证明了社会主义的正当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科恩的思想理论仍然存在问题——如从功能解释层面上说,单纯重视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性作用,思想模式过于僵化,忽略了意识作为上层建筑方面的作用;又如在自由和平等,自我所有的看法方面,科恩的思想理论性过重,具体操作性不强等。他的理论思想在某些角度看来,有一定牺牲意义,仍然偏向于类似于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理念。他在批判的同时证实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优越性,却没有构建出更好的模式。但是作为分析马克思主义者,其理论贡献终归是积极的,尤其是在科学地维护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方面做出了巨大建树。正如段忠桥教授所言“从道德方面为社会主义做辩护也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就此而言,我们可以从科恩那里学到不少东西。”
虽然科恩没有明确为当代社会主义道路经济政治方面明确地指出道路,但一定程度上增添了一些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缺少的恰当社会主义平等观念,使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能够战胜自由主义对平等主义政治哲学的挑战,使平等成为当代确证社会主义理想的基本导向。随着苏东社会主义国家逐渐走向衰落并最终解体,分析马克思主义以左派学院理论所擅长的理论筹划方式关注到社会主义理想在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前途和命运,并依靠民主的力量去实现社会主义。对当今社会正义平等极有帮助,并有利于最终实现市场社会主义效率加平等的双重目标。
参考文献
[1] G.A.科恩.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个辩护[M].岳长龄译.重庆出版社1989.
[2] G.A.科恩.自我所有,自由和平等[M].李朝晖译.东方出版社,2008.
[3] G.A.科恩.马克思与诺齐克之间(G.A.科恩文选)[M].吕增奎编.江苏人民出版,2007.
[4] G.A.柯亨.自我所有,自由和平等.李朝晖译[M].东方出版社,2008.
[5] 卞绍斌.G.A.柯亨的平等主义诉求及其道德价值[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9.
[6] 袁聚录.试析柯亨对诺齐克持有正义理论的批判[D].中国人民大学博士论文,2008,4.
[7] 李华荣.平等主义的良心——柯亨思想的一种政治哲学考量[J].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08,6.
[8] 段忠桥.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在于它更平等——科恩对社会主义的道德辩护[J].学术月刊,2011,5.
[9] 林育穿.G.A.柯亨论罗尔斯差别原则的困难——以《拯救正义和平等》为中心[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1.
[10] 朱菊生.为社会主义辩护——G.A.柯亨的政治哲学探析[J].学术论坛,2010,12.
[11] 郑正、朱文雁.分析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知与行,2015,5.
[12] 张晓萌.平等的边界:G.A.科恩与罗尔斯关于平等的论战[J].山东社会科学,2016,5.
[13] 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在于它更平等——科恩对社会主义的道德辩护,学术月刊,2011-05-20.
作者简介:刘书含(1994- ),女,辽宁抚顺人,山西大学在读硕士,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