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中国国际话语权的不断增强,中国不仅要实现贸易“走出去”,还要实现文化“走出去”。文章对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著述在西班牙的翻译和出版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并就中华学术外译的西译项目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业界提供借鉴。
【关 键 词】文化“走出去”;翻译与出版;中华学术外译
【作者单位】龚茜,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中图分类号】 G2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03.023
中国著述西译是实现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外译内容作为承载中国声音的语言符号,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相关资料显示,中国和西班牙是两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家,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比如1593年,西班牙人高母羡将儒家著作《明心宝鉴》翻译成西班牙语在马尼拉出版,这是第一部被翻译成西班牙语的中文书籍。但与翻译成汉语的西班牙著述相比,译成西班牙语出版的中国著述仍然较少。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西班牙汉学家稀缺;二是国内高校西班牙语专业发展较慢,直至21世纪才实现蓬勃发展;三是国家层面的支持和推动起步较晚。因此,直到21世纪中国著述在西班牙的出版数量才开始明显增加。
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经济腾飞的40年,也是中国文化开放的40年。为切实加强外译工作,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与新闻出版总署于2004年启动了“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2009年开启了“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与“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2010年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主持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得以实施。这是增强中国文化感召力和发出中国声音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坚实后盾。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翻译成西班牙语并在西班牙出版的中国著述数量将大大增加,而我国的西班牙语学者也将肩负起汉籍西译的重大使命。
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汉籍西译及出版情况
1. 改革开放以来汉籍西译的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中国著述西译道路的开辟,转译与直译(1978—1999年)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伊始。这一年是中西外交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节点,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访华,这次访问唤醒了西班牙民众心中模糊的中国印象,引发了西班牙文化界对中国的好奇与向往,让中国文化在西班牙的传播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与18、19世纪相比,汉籍西译的著述在数量上达到一个新的高点,而在这个新的起点上,首先引起西班牙文化界关注的是以儒家、道家等为代表的中国哲学类典籍。
第一,对儒家经典和老庄哲学的译介。在西班牙,中国儒家经典的翻译版本有很多,难以尽述,其中非常值得一提的是老子的《道德经》。《道德经》在西班牙至少有40种译本。其中知名汉学家胡安·伊洛纳西奥的译本《老子:道之书》于1978年出版,之后经过4次再版,于1979年获得西班牙国家翻译奖。胡安还翻译出版了《庄子》(1996年)和《列子》(1998年)。1980年翻译出版的《智慧的四书》是从法文转译的;1981年,中文直译版的 《孔子·孟子·四书》在马德里出版,译者华金·佩雷斯·阿罗是著名的汉学家之一;1987年,《墨子》的译本《兼爱之治》出版;1995年,《中国美学智慧:儒教、道教与佛教》在马德里出版,译者为西班牙女诗人达尔·麦亚德,她在阅读英文、德文与西班牙文译本的基础上撰写此书;1997年,《论语:思考与教育》在巴塞罗那出版,该书是在北京大学留学的安娜·艾来娜·苏亚雷斯以中文直译的。
第二,对中国诗歌的译介。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西班牙出版了大量的中国古典诗歌译著。1982年,《中国诗歌》出版;1984年,西班牙马德里国家出版社出版了《诗经》的译本《中国谣曲》,该书于1986年获得西班牙国家翻译奖,译者卡迈罗·艾罗杜伊是《墨子》译本《兼爱之治》的译者。除了西班牙译者,这期间为汉籍西译做出贡献的还有西班牙籍华人陈国坚教授,他翻译并出版了《白居易诗选》(1984年)、《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唐代诗选》(1988年)以及《李白诗选》(1989年)。
第三,对中国小说和戏剧的译介。相关资料显示,1978年西班牙出版了《呐喊》的中文直译版。我国的四大名著中,在西班牙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是《红楼梦》和《西游记》。《红楼梦》在西班牙的翻译出版是中西合作的成果,由北京外文出版社和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合作完成。最初的《红楼梦》中译本由秘鲁译者从英文转译,北京外文出版社负责出版,后来格拉纳达大学出版社想要引進该译本时,经审稿认为译文质量欠佳,达不到出版要求,于是该社邀请北京大学西班牙语系的赵振江教授赴西班牙,与西班牙诗人何塞·安东尼奥·加西亚·桑切斯合作翻译,历时三年半完成新的西班牙文译本,并于1988年9月出版,在西班牙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值得一提的是,翻译了多部中国小说与戏剧的西班牙汉学家格拉纳达大学教授阿丽西亚·雷林克·艾莱塔女士参与了这个版本《红楼梦》第三卷的校订。1992年,《儒林外史》在巴塞罗那出版,由拉乌雷亚诺·拉米雷斯·贝叶林翻译和注释,他因此于1992年获得了西班牙国家翻译奖。继1945年出版的《猴王》之后,1992年,马德里西鲁埃拉出版社又推出了《西游记》的两卷本新译本。此外,1978—1999年这段时间内,介绍中国文学的主要译著还有《中国魔幻故事集》(1984年)、《中国幽灵故事集》(1985年)、《古代中国的寓言故事》(1988年)、《龙的足迹:中国民间故事》(1990年)、《文心雕龙》(1995年)、《中国经典短篇小说101篇》(1997年)、《唐朝短篇小说》(1999年)。继1978年鲁迅《呐喊》的西班牙语译本问世后,20世纪末中国现当代作家的文学作品愈加广泛地被翻译成西班牙语出版,主要作品见表1。
(2)第二阶段:中国文学作品西译的进一步扩张(2000—2012年)
进入21世纪之后,汉籍西译的范围逐渐扩张。这期间我国高校纷纷开设西班牙语专业,这个专业的招生人数不断增加,为汉籍西译奠定了人才基础。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西班牙语分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显示,自1952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开设西班牙语专业之后,1952—1999年全国开设西班牙语专业的高校为13所;1999—2012年,全国开设西班牙语专业的高校上升至54所。2000年可以看作汉籍西译的一个转折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开始被西班牙读者广泛接纳。2000年法籍华人高行健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其长篇小说《灵山》被翻译成西班牙语版的la monta?a del alma,这部小说译著出版后销量远远超过之前很多传统典籍的西译本。总的来说,这一时期以法籍华人高行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为开端,以2012年我国著名作家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收官。一时之间,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引起热议,为中国文学作品外译传播进一步拓宽了道路。
第一,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译介。2000—2012年,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西译版本大幅增加,但仍以转译版本为主。转译版本中虽然不乏优秀作品,但是始终不能让西班牙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有戴望舒的《我的记忆》、闻一多的《死水》、鲁迅的《新编故事》、老舍的《茶馆》,虹影的《饥饿的女儿》等。第二,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译介。在这个领域,笔者认为必须提一下当今西班牙语世界重要的汉学家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教授阿丽西亚·雷林克·艾莱塔,她曾在巴黎第七大学、北京大学、马德里国立自治大学以及格拉纳达大学学习,在汉籍西译上取得了突出成就。2000—2012年,她翻译的作品有《西厢记》(2002年)、《赵氏孤儿》(2002年)、《金瓶梅》(2011年)、《窦娥冤》(2012年)。同一时期,另外几位西班牙汉学家也翻译了大量的中国诗歌和古典文学典籍,比如安娜·艾来娜·苏亚雷斯翻译了《王维及其友人绝句99首》(2000年),碧拉尔· 冈萨雷斯·艾斯帕尼亚翻译了《李清照诗集》(2003年)和王维的《辋川集》(2004年),拉乌雷亚诺·拉米雷斯·贝叶林翻译了《故事新编》(2001年)和《孙子兵法》(2006年)。
(3)第三阶段:汉籍西译翻译活动的大发展与小高潮(2013—2018年)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时间西班牙兴起了“莫言热”,西班牙的读者越发关注中国文学作品。由于中国前期西班牙语人才的积累和高校西班牙语專业发展的如火如荼,这一时期中国西班牙语学者在汉籍西译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促使直译版本大幅增加。与此同时,国家层面也在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上发力,启动了一系列重要的工程项目。2012年7月,五洲传播出版社和西班牙三角传媒有限公司在北京联合举办了“2012年中国当代作家及文学作品国际出版研讨会”,会上介绍了“中国当代作家及文学作品海外推广”项目,该项目列入新闻出版总署的“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项目计划将《手机》《暗算》《额尔古纳河右岸》《十爱》《黄花绣》《碧洛雪山》《我的丈夫溥仪》《末代太监孙耀庭传》《中国当代小说选》《陕西作家短篇小说选》10部中国当代文学书籍翻译成西班牙语版本。2013年后这些西译版作品陆续在西班牙和西班牙语国家出版。这一时期在中华学术外译工作的推动下,中国著述的西译越来越受到重视,西班牙语译介项目数量逐渐增多。
2. 改革开放以来汉籍西译各阶段的特点
汉籍西译第一阶段以西班牙汉学家为主力,翻译的作品以中国古典哲学文学为主;第二阶段翻译内容更为丰富,中国西班牙语学者逐渐介入汉籍西译领域,直译作品增加,但转译作品更多;第三阶段翻译项目由国家层面推动,中国西班牙语学者大量加入翻译队伍,在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中国著述西译工作积极开展。改革开放40年,中国著述西译作为对外传播的重要路径,为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共生共荣提供了一个明亮开阔的窗口,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二、中华学术外译的西译项目
中国著述中的西译作品很多,比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编辑,2014年9月28日由外文出版社以多语种面向全球首次发行,其中就包括西班牙语译本。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著述西译工作中,中华学术外译的西译项目数量较多,影响较大,应成为研究重点。
笔者参考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发布的中华学术外译立项名单,统计了2010年(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启动)至2018年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的翻译情况。统计资料显示,这9年来每年的立项数基本呈上升趋势,尤其近3年来平稳增长,立项语种逐年拓宽(见表2),外译内容涉及25个学科门类,进一步推动了中外学术的交流与对话,提高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影响力。
由表2可见,2010年,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共立项13项,全部外译为英语;2011年,增至40项,依然全部外译为英语;2012年,共立项73项,外译语种除英语外还增加了俄语、日语及韩语。2013年,立项的67个项目中第一次出现了翻译成西班牙语的项目,即五洲传播出版社的《中国与西班牙关系史》。2014年,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增至86项,其中西班牙语版本数量为零。2015年,项目数量明显增加,共外译著述113项,语种扩大到8个,其中西班牙语项目有2个——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中国经济改革发展之路》和五洲传播出版社的《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2016—2018年,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数量平稳上升,外译成西班牙语的著述逐年增加,2016年有2本,包括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的“当代中国”丛书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庞迪我与中国》,2017年有3本,包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论道德力量在经济中的作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中国社会巨变和治理》和《中国文化简明读本》,2018年有5本,包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儒释道耶与中国文化》、天津人民出版社的《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逻辑演绎》、江苏师范大学的《中国民族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研究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中国人的宗教信仰》。
总体来说,历年来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中的资助文版数,排名第一的是英语版本,西班牙语版本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是所占比例依然很低,表明我国著述西译的发展还有很大潜力,且翻译水平和组织能力都有待提高。我们应大力培养高水平的中国西班牙语翻译队伍,有组织、有计划地向西班牙语国家译介中国典籍。
每一种文化交流都会伴随翻译活动展开,尤其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过程中,翻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中国著述在西班牙的翻译和出版现状,我们应当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从国家层面、高校层面、中外合作层面,培养西班牙语翻译人才,为汉籍西译提供必要的支持。同时,应进一步提升翻译者的中文水平,拓宽西班牙语的翻译渠道。笔者认为,只有不断丰富西译内容,提升西译版本的翻译水平,才能真正让西班牙、西班牙语国家乃至世界其他国家深入了解中国文化,让中国文化真正“走出去”。
参考文献
[1]常福良. 西班牙语文学精要[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2]梁林歆. 中国“走出去”背景下外译的传播学路径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为例[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8.
[3]赵振江,滕威. 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西班牙语国家卷[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