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婷
福建省立医院,福建省福州市 350001
重症监护室(ICU)收治严重创伤、脓毒症、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重症,侵入性操作多,护理难度大、任务重、风险高,一直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点难点。为进一步提升医院有创动脉监测质量、护理质量,医院以2017年1—12月ICU收治的患者154例为对象尝试加强有创动脉监测技术管理,落实精细化优质护理,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6年2—12月,医院ICU共收治患者150例,纳入对照组。其中男99例、女51例,年龄(60.4±12.5)岁,疾病类型:颅脑创伤38例,急性脑血管病34例,重症感染27例,其他51例。入院首日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 Ⅱ)评分13~36分、平均评分(18.5±3.5)分,机械通气84例,气管切开11例。2017年1—12月,医院ICU共收治患者154例,纳入观察组。其中男102例、女52例,年龄(59.4±10.6)岁,疾病类型:急性脑血管病39例,颅脑创伤33例,重症感染28例,其他54例,入院首日APACHE Ⅱ评分13~39分、平均评分(18.4±3.2)分,有机械通气85例,气管切开12例。两组对象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入ICU首日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以及气管切开情况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ICU护理,主要包括病情监护、治疗护理、管路管理、并发症护理等。针对有意识的对象,根据患者的状态,安排口头宣教为主的健康教育,配合做好体位调整、脱管预防等工作。对于家属的探视,一般48h内1次,原则不推荐频繁的探视,通过摄像方法,让家属了解患者的近况,以减少对正常医疗活动的干扰。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有创动脉监测的技术管理,组建护理技术改进小组,针对常见的护理问题进行质量改进,2017年主要改进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2.1 有创动脉监测:(1)置管首选桡动脉,置管前进行Allen试验置管条件。(2)穿刺置管时尽量在12导联心电图监护下开展,必要时采用超声引导长轴平面内和短轴平面外技术辅助置管[1]。(3)加强置管周的疼痛预防,局部涂抹利多卡因,必要时推送咪达唑仑帮助镇静,提高置管穿刺的质量。(4)加强置管后的固定,采用改良固定法,在连接处垫1块约2cm×3cm大小纱布预防压疮,采用6cm×7cm无菌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采用2条3M加压固定带分别固定在2侧。(5)加强监测的质控,除规范的进行仪器的校准外,还需要重视数值曲线的分析,避免经气泡过滤器回抽动脉血,降低过滤器堵塞风险,减少诊断性的失血。检测过程中重视发现微小气泡,会影响监测质量。(6)重视并发症的预防,间歇性推进冲洗液冲洗,若出现曲线异常、波幅异常,则可能为堵塞,合理地使用如意黄金散、喜辽妥等药物预防静脉炎,采血都采用负压采血,预防空气栓塞。(7)提高拔管质量,拔管前注入1%利多卡因2~3ml减轻拔管疼痛,拔管时必要时进行心电图监测,拔管后在压迫过程中,拔管后喜辽妥等湿敷,直至肿胀消退。
1.2.2.2 针对撤机困难:(1)建立标准化撤机护理:除基本的撤机指征把握、白日撤机外,必要时联合动态脑电图、心电图检测,当日间脑电图、心电图趋于平稳,持续1h以上可尝试撤机。尽量要求家属陪同撤机,陪护在旁,发挥家属的支持作用,所有家属都接受相应的培训,掌握基本的语言安抚、肢体抚慰、眼神沟通技巧,如“护士与医师都在旁边了,不要怕”。其次,撤机前指导患者规律呼吸,引导患者完成一次正念训练,时间20min,此后每调整1次呼吸机参数,便进行肌肉放松训练1次[2]。(2)口头通报参数的间隔期间,可佩戴耳机,播放舒缓的音乐,如海浪声、蛙鸣声。
1.2.2.3 针对意外拔管:意外拔管的因素较复杂,主要与自行拔管、操作失误、固定不牢,主要循证对策如下。(1)针对自行拔管,主要以预防谵妄、减轻疼痛为主要目的,主要对策包括进行ICU护士谵妄知识能力培训,学习ICU意识紊乱评估方法(CAM-ICU)、重症监护谵妄筛查检查表(ICDSC)。成立谵妄综合管理小组,识别高危对象,合理地进行评估、交班、镇静,合理地安排时间、地点、人物定向,积极主动地参与患者的语言交流或情感互动,尽量减少约束[3]。(2)改良立体型经口气管固定法,受压处采用柔软的短管套住,完善更换导管的标准操作流程,悬挂式固定呼吸机导管。
1.2.2.4 针对漏尿:(1)选择合适的型号,无导尿管狭窄、出现导尿口松弛的对象可选择相对更大的型号;(2)改良插管技术,配合呼吸调整、麻醉药物预涂抹、热敷松弛等方法,提高插管的质量,定期开放尿管,必要时安排膀胱平滑肌训练[4]。
1.2.2.5 针对深部感染:(1)首先,重视预防切口感染,合理地使用预防药物与敷料,如壳聚糖、洁悠神长效抗菌敷料、湿润烧伤膏等,切口敷料需要确保合格,尽量选择具有抗菌作用的敷料;(2)重视引流管理,肥胖开腹手术对象留置的皮下引流专人管理,特别重视营养状况的改善,预防肠内营养支持不耐受,预防胃肠炎。
1.2.2.6 针对心理问题:(1)首先,当患者病情稳定后,评估患者心理状态、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其次,安排抚触、与患者(有条件家属也需要参加)进行5min左右的沟通,帮助患者减轻躯体症状,引导患者说出自己的心理困境。对于认为上天不公的对象、沮丧自卑自弃的对象,告知创伤是常见病,传递人有旦夕祸福、大难之后必有后福的思想,引导进行反向思考。若患者不配合,拒绝沟通,需要不断尝试吸引患者的注意力,如播放喜欢的音乐,引导患者从悲观、低层的心境中走出来。(2)心理问题缓解后,立即安排诸如肌肉放松、音乐干预、内关穴按摩,抑制神经兴奋性。(3)当患者沟通基本恢复正常后,立即由经过培训的护士进行支持性心理护理。围绕患者关心的焦点心理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强调医院诊疗条件、诊治的规范性。同时强调配合的意义。进行通过举例论证,让患者认识到理想康复的效果,增强对治疗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 ICU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时间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ICU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不同年份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2017年初次撤机失败、非计划拔管、谵妄、ICU获得性衰弱、创伤心理应激、有创监测问题发生率低于2016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6、2017年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016、2017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n(%)〕
注:与2017年相比,*P<0.05。
2.2 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 2017年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低于2016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016、2017年机械通气、ICU停留时间对比
注:与2017年相比,*P<0.05。
ICU的护理问题较多,在过去护理的质量管理重点放在严重并发症的预防,如重症感染等。研究中,2016年医院感染发生率16.0%,而谵妄、ICU获得性衰弱等并发症发生率居高不下。ICU护理过程中,谵妄、撤机失败等问题居高不下,未能得到系统性的持续质量改进。如有Meta分析显示,ICU谵妄发生率为5%~40%,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为5%~20%,创伤心理应激发生率可以达到10%[5-6]。以呼吸机撤机为例,ICU初次撤机成功率在60%~90%,绝大多数的撤机失败是可以预防。撤机失败、患者心理应激较高引起腹泻循环紊乱、医院感染等是导致ICU停留时间延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撤机失败会延长机械通气时间,从而增加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感染发生风险。以上提到的绝大多数不良事件是可以预防,需要重视护理技术改进、流程管理、质量控制。
对于有创监测,尽管能够更有效地反映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动脉血压水平,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监测不准确、堵塞问题非常常见,有创监测问题还常与静脉炎等问题有关,这些问题也是可以预防。
为此,医院2017年加强有创动脉监测的技术管理,组建护理技术改进小组,针对常见的护理问题进行精细化管理、质量改进。结果显示,初次撤机失败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获得医师患者的好评。与此同时,不良事件的减少、撤机成功率的提升,患者的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反映了不良事件与康复之间的关系。研究中,制定落实护理对策都有足够的循证证据支持,面面俱到,效果肯定,明显提升了护理质量。综上所述,有创动脉监测配合精细化优质护理可以提升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