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联合硫酸镁在子痫前期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2019-04-01 07:19杨淑敏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6期
关键词:硫酸镁子痫肝素

杨淑敏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四医院妇产科,天津市 300142

子痫前期是产科中常见疾病,其病情严重,常累及多个器官和系统,是引起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和各种并发症发病率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1]。在临床治疗中,主要以早发现、控制病情为治疗关键,从而延长孕周,改善妊娠结局,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概率。在临床治疗中,子痫前期多采用药物治疗,最常见的药物有低分子肝素,硫酸镁。但是针对二者联合使用是否具有更佳的临床效果,目前尚无研究报道。因此本文选择38例子痫前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旨在探究低分子肝素联合硫酸镁在子痫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2月—2018年3在我院就诊的74例子痫前期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8)。纳入标准:(1)符合《妇产科学》痫前期的相关标准[2];(2)无合并其他严重的疾病;(3)取得患者本人及家属的同意;(4)符合医学伦理学指标。排除标准:(1)合并患有其他严重疾病患者;(2)遗传病史患者。对照组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28.29±1.21)岁;收缩压130~174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98~127mmHg;孕周27~34周;产次1~3次。观察组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27.29±1.01)岁;收缩压127~174mmHg,舒张压97~125mmHg;孕周26~35周;产次1~3次。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一般资料的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硫酸镁进行治疗:孕妇入院后先给予吸氧,卧床休息,全程监测胎心,补充必要的营养。同时给予40ml,25%硫酸镁(生产厂家:扬州中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4805)+5%葡萄糖注射液(生产厂家:遂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1023719)500ml以1~2g/h的速度静滴,第2~7天改为5%葡萄糖注射液500ml+25%硫酸镁30ml,1周为1个疗程,至患者分娩结束。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低分子肝素(生产厂家:海南通用同盟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10300)进行治疗。患者皮下给药,5 000U/次,1次/d。直到产妇分娩。

1.3 观察指标 (1)产妇的血压、血脂水平;(2)产妇分娩结局,新生儿结局,Apger评分:0~10分,分值越高分娩结局越好。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血压、血脂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及TG、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血压、血脂指标比较

2.2 两组产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比较 观察组产妇妊娠及新生儿结局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比较〔n(%)〕

3 讨论

子痫前期表现为全身小动脉痉挛,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减少孕产妇全身各器官的血流灌注,导致各种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硫酸镁因其解痉作用好,被认为是临床上治疗子痫前期的首选药物。但其安全剂量与中毒剂量比较相近,易发生不良反应。低分子肝素针对子痫前期也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提高妊娠结局。但是针对二者联合使用的疗效,目前尚无详细的研究。

研究发现,低分子肝素联合硫酸镁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血压,降低TG、LDL-C水平,提高患者HDL-C水平,显著改善患者血脂;降低产妇及新生儿不良结局,改善产妇分娩结局。分析其原因[3-4]:一方面,硫酸镁中的镁离子有抑制中枢神经的功效,主要通过作用于运动神经—肌肉接头,减少乙酰胆碱的释放,阻断神经信号传导作用,减少血管平滑肌痉挛,从而降低血压;另一方面,低分子肝素能够通过作用于不同的凝血酶,促使微血栓的溶解, 改善孕产妇高凝状态,从而减少对机体各靶器官的损害,改善妊娠结局。二者联合能有效改善产妇血压及血脂水平,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母婴结局。

综上所述,低分子肝素联合硫酸镁具有较好的治疗子痫前期的效果,明显改善患者血压、血脂,改善母婴结局,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猜你喜欢
硫酸镁子痫肝素
硫酸镁对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分析
妊高症患者治疗中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的应用研究
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妊高征的临床效果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怀孕了发生子痫前期的9大元凶!
12例产前子痫患者的急诊救护
孕中期母血PAPPA与PIGF在预测子痫前期发生的作用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HSP70、NF-κB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