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丽,林英志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 225019)
古往今来,人类并未停止过对自我和外界的探索。自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1924)提出“自我接纳”概念以来,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自我接纳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平严重影响个体身心健康发展,是获得健全人格和主观幸福感的主要条件。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年为社会培养及输出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在笔者近几年心理健康工作的教学和实践中,发现部分高职生对自我评价过低、情绪管理能力较弱、做事说话缺乏自信等,这些表现的实质原因是他们对自我的不接纳。鉴于笔者在工作实践中长期带领团体,由此在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基础上对高职生的自我接纳水平进行相关促进研究。
本研究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扬州某高职院校一至三年级的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1080份,回收有效问卷926份,回收有效率为85.74%。其中,大一学生388人,大二学生313人,大三学生225人;男生455人,女生471人。
选用丛中、高文凤(1999)编制的自我接纳问卷(简称SAQ)来测量高职生的自我接纳水平。该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24,两个维度与总分之间的相关分别为0.745和0.703,两个维度之间的相关为0.054,表明SAQ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两个因子分的总和为SAQ的总分,量表总分越高,表明个体的自我接纳程度越高。
1.总体情况
本研究采用SAQ问卷对扬州某高职院校高职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自我接纳因子的均值为1.85,自我评价因子的均值为1.92,总分的均值为1.89,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
2.差异分析
(1)性别的差异分析
将性别作为自变量,SAQ问卷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作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男女生在自我接纳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女生得分显著低于男生,但男女生在自我评价维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年级的差异分析
将年级作为自变量,SAQ问卷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作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大一学生的得分低于大二、大三学生,但并未达到显著性水平,不同年级学生在自我接纳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根据前期调查分析的结果,按照SAQ问卷总分低于总均分一个标准差的标准来筛选实验对象,综合考虑报名者自我改变的意愿及个人访谈记录,筛选出30名高职生作为干预研究的对象。
1.团体名称:“遇见更好的自己”团体成长小组。
2.团体性质:封闭式、结构式、治疗性的同质性团体。
1.团辅时间:每周一次,每次2小时,持续8次。
2.团辅地点:学生团体辅导室。
1.依据各单元的预期目标及内容;2.依据本研究中团体成员的特点和单元活动目标,设定相应的活动方案;3.依据各单元活动的具体情况安排活动的各个步骤。
1.实验组被试团辅前后在自我接纳水平上的差异性比较
8次团辅结束后,再次对实验组的30名高职生进行SAQ问卷的测试,并与干预前进行比较。如表1所示,配对样本t检验的结果显示,30名高职生在自我接纳的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团辅结束后得分显著高于团辅前,说明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的效果是显著的。
表1 实验组团辅前后差异性比较
2.对照组被试团辅前后在自我接纳水平上的差异性比较
同样,将对照组30名高职生的前后测分数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未经任何干预措施的对照组学生在自我接纳的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从侧面说明了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的有效性。
3.实验组与对照组被试团辅前自我接纳程度及各因子的差异性比较
为验证实验组与对照组被试是否为同质性团体,我们将两组成员的前测分数(团辅干预前)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显示两组学生在自我接纳的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上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即两组学生是同质性团体。
4.实验组与对照组被试团辅后自我接纳程度及各因子的差异性比较
最后再将实验组与对照组被试的后测分数(团辅干预后)进行差异性检验,如表2所示。两组成员在自我接纳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也从侧面反映了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的有效性。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差异性比较
在本研究的进行过程中以及团辅结束两个月后,笔者分别将团辅活动记录表、团辅效果反馈问卷以及访谈记录表等材料收集整理后进行质性分析,明显发现参加焦点解决团体辅导的30名高职生团辅干预后在认知和行为方面的改变。有28名成员反应“现在能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自己更加了解”;有26名成员反应“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喜欢分享自己的经验”“不再那么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有30名成员反应“愿意主动与人交往”“觉得此次团辅活动很有意义”。
第一,从学校层面来说。首先,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加强对专业团辅教师的专业训练,开展系统、专业的业务学习。定期安排团辅教师参加专业督导培训,促进教师个人成长的同时确保高职院校的团体心理辅导工作更加专业化、规范化地开展,以此更好地帮扶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其次,学校现已开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可以配合团体心理辅导共同开展,引导学生亲身参与,深入课程实践,而不仅仅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课堂上老师讲解的知识体系。如此举措既提高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吸收效果,更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以及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
第二,从学生角度来说。首先,高职生要完善对自我的认知,包括全面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兴趣、爱好、潜能等方面,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自身潜能,有效发挥优势资源,努力克服自身不足与短板,包容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其次,高职生要学会正确地归因分析,对自己的不足和劣势做出客观评价,学会调整和管理自己的负面情绪,从成功中树立信心,在失败中吸取教训。最后,高职生在接纳自我的同时还要学会包容接纳他人,理解与尊重他人。个人的评价不仅来源于自己,也来自于他人。所以,要想得到他人的认可,首先要学会接纳他人,包容和理解他人。
第三,从家庭教育角度来说。众所周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小觑。众多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自我接纳度与其家庭的关怀度呈正相关,来自于父母感情和睦、民主教育之下家庭的孩子往往呈现健康良好的心态,更能发挥自身的潜能和优势。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学生必须加强家庭的心理护理和心理治疗,侧重于家庭成员的合作度、感情亲密度、认可接纳度等方面的训练与提高。
本研究表明,高职生群体的自我接纳度总体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极大促进了高职生的自我接纳水平,可进一步在学校团体辅导中进行推广和应用。此外,本文还就如何多方合力提升高职生的自我接纳水平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为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工作,加强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提供可参考的依据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