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与空心化双重约束下农村医养结合的影响因素研究
——以六安市舒城县为例

2019-03-30 02:15汪雅兰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舒城县医养养老

汪雅兰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00)

一、老龄化和空心化视角下农村医养结合的重要性

我国自1999年迈入老龄化社会,到如今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据2017年国家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138271万人。从年龄结构来看,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003万人,占总人口的10.8%。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到2025年,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我国将成为超老年型国家。“银发浪潮”的推进使人口老龄化呈现出高龄化、空巢化及失能化三大特点,给我国的养老和医疗卫生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说村不是村,有院没有人;说地不是地,草有半人深”,这是当今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真实写照。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飞速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迁移城镇地区,从而出现了“空心村”的现象。由于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大量农村人口特别是青壮年不断向城镇转移。农村人口的大量外流使人口结构、居住方式、社会关系等发生了极大变化,对传统的农村家庭养老模式造成冲击,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农村的发展。

人口老龄化和村庄空心化是社会发展必然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也是我国农村地区养老服务产业发展重要的影响因素。对于老年人而言,养老和健康是生活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对养老和医疗的双重需求催生出新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通过提供医疗卫生与养老相结合的服务,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对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特别是对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以医养结合机构为依托为其提供医疗康复护理服务,通过提供医疗诊治、护理保健、大病康复、临终关怀等服务项目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后顾之忧。医养结合具体含义是指在传统机构养老提供基本生活服务和经济供养的基础上,向选择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缓解社会老龄化问题。它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医疗服务模式有效结合,实现了“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养老服务模式创新,是我国农村地区未来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二、六安市舒城县养老服务实施现状

根据《安徽省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17年12月31日,安徽省六安市总人口为5882049人,老年人口为954638人,老龄化比重占16.23%,较2016年增长0.33%,其中60-79周岁人数为829426人,占比86.88%;80-99周岁人数为124990人,占比13.09%;100周岁及以上222人,占比0.0233%。并据调查显示,六安市农村老年人口总量位居全省前三。

表1 六安市城乡老年人口占比

位于大别山东麓的舒城县是六安市下辖县,地处安徽省中部,下辖21个乡镇和490个行政村,农村人口占比大,是典型的农业县区。据2017年安徽统计年鉴数据,六安市舒城县户籍总人口1000952人,60周岁以上人口199150人,占总人口比重19.9%,比2015年增长3.7%。据调查显示,该地区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数量不断增加,对养老医疗服务事业提出迫切的要求。受工业化和城镇化飞速发展影响,舒城县越来越多农村人口向城镇地区转移,青少年外出求学,青年劳动力常年外出务工,空巢老人在农村已是一个普遍现象,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功能逐渐被弱化。作为国家级贫困县,2017年舒城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916元,比2015年上涨18.3%,但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58元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由于经济基础支撑不足,如若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不断恶化,农村家庭往往无力承担医护的巨大费用,迫切需要医疗卫生服务强化养老功能。

随着“银发浪潮”席卷,近几年在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等背景下,针对我国目前的养老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现状,国家日渐重视老年人医养问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文件将医养结合提高到新高度,不断引导和促进医疗养老相结合模式的发展。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舒城县“十三五”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也提出,要加快养老服务市场化进程,推行“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通过购买服务和股权合作等方式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逐步构建养老市场产业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队伍专业化的养老服务格局。

目前,舒城县全县共设置公共卫生机构3所,乡镇卫生院21所,民营医院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20所,村卫生室312个,在岗村医841人,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得到巩固加强。与全县老年人口庞大的基数相比,舒城县乡村地区医疗卫生机构总体偏少。根据舒城县2018年医养结合消费市场情况来看,该地区老龄人口对医养结合模式接受度不断增加。服务人次由第一季度的466人发展到第三季度547人,总消费费用由第一季度71万元增加到第三季度94万元,但与居家养老消费市场情况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三、影响农村医养结合模式发展的障碍性因素

(一)传统文化根深蒂固,养老观念落后

自古以来,中国人便崇尚养儿防老,如今这种观念仍深深植根于大部分人的养老思想中,农村地区尤盛。90%以上的农村家庭都认为以血缘为纽带、以亲情为主导的居家养老是解决家中老人养老问题最好的方式。一方面,老人不愿意入住养老机构。一是大多数农村老人没有自我养老的意识和对未来养老的规划,受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影响,他们会觉得入住养老机构反映的是儿女不孝的行为,家庭养老是解决他们未来养老问题的唯一方法。二是认为入住养老机构会加重子女的经济负担,有自理能力的老人基本选择独自居住在农村老家,子女每年给其一笔赡养费,他们通过自己种植一些农作物解决吃饭问题,身体若有不适,会就近选择村卫生院就医。无基本自理能力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大多数会跟子女居住,农村老年人大多存在多子的情况,由子女轮流照顾老年人的基本生活,若有医疗看病需求,子女分摊其医疗费用。另一方面,大多数农村青年人也受养儿防老传统思想束缚,觉得将家中老人送至养老机构是自己不孝的表现。在农村祖祖辈辈都选择居家养老方式,除村中孤寡老人无子女赡养,会由政府安排入住养老机构外,身边几乎没有将家中老人送至养老院的案例。因此,年轻人即使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妥善照顾老人,也不会选择送老人入住医养条件更好的养老机构。

(二)受经济水平制约,养老经济负担较重

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迅速发展,大量“空心村庄”开始出现。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保障功能不断降低,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迁移,由于住房、子女教育、日常生活等费用的大量支出,家庭低收入水平使他们很难给老人相应的资金供给。此外,农村老年人收入和积蓄过低,大多数老人在退出劳动市场后基本只能依托社会基础养老金获得收入,他们不像城镇退休者有专门的退休金作为保障,由于农村老人在年轻时收入水平就偏低,又用于建房、子女结婚等,使其积蓄不足以支撑他们的基本养老生活。城乡的二次元制使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障体系与城镇地区的社会医疗体系也存在很大的差距,城镇地区居民可以便捷地享受到充足的医疗服务,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限制了该地区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虽然国家给予大量的资金支持,但农民还是要自己支付一定比例的费用。老年人普遍会患有慢性病,需要照护的周期较长,就医护理、康复治疗的资金数额较大,普通农村家庭根本难以承担。

(三)养老机构单一,专业护理队伍缺失

对于老年人来说,养老和医疗是其刚性需求。但农村地区的养老结构较为单一,多数养老院只提供基本的养老服务,保障老人基本生活环境。村卫生院等医疗机构只具备基本的医疗服务,规模小且医疗科室单一,主要只提供常见病的诊疗、配药等基本服务,医与养的分离难以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全面细致的服务。养老服务工作对从业人员专业性要求较高,专业人员队伍整体技术水平的高低影响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速度,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环境制约,很少有高水平专业人员愿意到农村地区从事医养服务,这就造成农村地区专业护理队伍缺失,限制了农村医养结合的发展。

四、促进医养结合模式良性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宣传力度,转变传统养老观念

“以血缘为纽带、以亲情为支撑”的家庭养老模式在我国当前养老服务模式中占据绝对主流地位。受传统养儿防老观念的影响,绝大多数农村老人都会选择由子女承担自身养老义务的家庭养老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外流不断瓦解传统的家庭养老结构,传统养老思维模式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应随社会发展而有所改变。首先,政府应积极发挥顶层设计作用,建立和完善医养结合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各基层单位应积极加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宣传力度,通过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利用乡村广播、座谈等形式提高农民对医养结合政策的接受度。其次,中年人及年轻人应积极主动转变传统养儿防老观念,树立现代养老新思想。更要让农村老人认识到医养机构可以保障其晚年生活,也能为子女减轻负担,入住养老机构并不是表现子女不孝,是顺应社会新形势的发展,提高家庭幸福指数的举措。

(二)增加经济收入,完善医疗保障机制

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直接取决于其家庭收入状况,农村老人过低的收入和积蓄及其子女低收入水平严重制约着农村医养结合政策的发展,为促进农村地区医养结合良好发展应提高老年人及家庭的收入水平,增加经济收入。政府应完善医疗保障制度,适当提高农村地区老年人社会养老金水平,医养结合政策应适当倾斜于农村地区,为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内老年人的医保报销开展绿色通道,适当放宽报销条件,减轻农村地区老年人养老负担。

(三)建设专业队伍,创新农村养老模式

专业护理人才队伍缺失是制约农村地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的瓶颈问题,必须加强从业人员培养,提升老年护理服务水平。省民革在两会上提出《加快健全安徽省养老服务体系的若干建议》,指出要将老年教育纳入教育总体规划,加大对养老服务产业研究力度,重视对护理等相关学科专业的培养,扩大专业医护人才培养规模,提高培养质量。据了解,安徽省有23所高校设置护理专科专业点,10所院校设置老年服务与管理等专科专业点,为老年人医养护理等工作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受经济发展环境制约的农村地区应通过优惠政策和相应的激励机制,吸引专业护理人才加入农村医养结合建设中来,积极探索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增强社会力量,不断提高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因地制宜地根据农村地区实际情况实施医养结合,大力发展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产业,将医疗、养老、护理等功能融为一体,真正实现农村地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猜你喜欢
舒城县医养养老
医养当兴
养老生活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医养结合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农村医养结合运行机制构建研究
养老更无忧了
1957—2015年舒城县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舒城县农村社区景观环境建设现状分析研究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刘贵芳和总理谈了谈“医养结合”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