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护理模式对预防创伤性骨科患者术后并发DVT的应用

2019-03-29 02:56李旭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1期
关键词:周径缝隙伤口

李旭

(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肛肠科 南阳473000)

骨科创伤术后易发生多种并发症,深静脉血栓(DVT)是发生率较高的一种并发症[1]。DVT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以下肢最为常见,严重者还可导致肺栓塞,引起死亡[2],对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有助于预防DVT的发生。近年来,医院倡导无缝隙护理,以改善患者治疗和康复的整个过程,旨在保持护理服务的延续性和完整性,使患者得到全程、全面和专业的护理照顾[3]。因此,本研究对无缝隙护理模式应用于骨科创伤患者预防术后DVT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10例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编号并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男32例,女23例;平均年龄(46.24±3.67)岁;平均体质量(72.32±4.18)kg;股骨骨折29例,骨盆骨折12例,髌骨骨折4例,多发性骨折10例;合并高血压病5例,糖尿病9例,冠心病4例。对照组男30例,女25例;平均年龄(45.87±4.12)岁;平均体质量(71.74±4.92)kg;股骨骨折27例,骨盆骨折14例,髌骨骨折3例,多发性骨折11例;合并高血压病6例,糖尿病8例,冠心病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创伤性骨折患者;创伤发生时间为1周内者;麻醉ASA为Ⅱ级以下,可耐受手术者;了解本研究内容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病理性骨折患者;有血栓病史或既往超声检查明确深静脉血栓存在者;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术中及术后输注血小板或应用止血药物者;合并精神障碍者。

1.4 护理方法

1.4.1 对照组 给予骨科常规护理,包括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避免压迫血管;医务人员在治疗及护理过程中注意保护静脉,避免静脉内膜损伤;指导患者早期进行床上患肢活动;经医务人员允许可下床活动等。

1.4.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在科室进行无缝隙护理模式理论培训,并成立无缝隙护理小组,小组成员需在护士长的带领下进行相关学习,提高自身的护理水平,巩固相关知识,观察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情况。(2)依据患者的实际需要调整排班模式,做到排班无缝隙。患者最需要护士的时间段增加护士人数,保证新老搭配。(3)在护理过程中制定标准化护理流程:掌握患者的病例资料,明确患者的病情特点。将人文关怀渗透到护理服务中,与患者充分沟通,了解患者需求,消除其不良情绪,确保患者了解各项治疗及护理内容。评估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对高风险患者进行个体化预防及治疗。根据患者病情、伤口类型及患者需求提供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对患者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如利用图片、文字等方式向患者介绍术后伤口恢复的相关知识,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用药和进行伤口护理,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帮助患者控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定期巡视病房,观察患者伤口恢复情况及下肢有无肿胀、静脉曲张等,询问患者有无疼痛,及时发现异常并进行相关护理干预。在患者治疗及护理的每个环节都做好无缝隙交接班工作,保证护理的延续性。持续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4)从患者入院、术后到出院全程给予连续服务,出院后进行随访。

1.5 观察指标 (1)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统计两组患者术后DVT的发生情况,包括发生的远端血栓(小腿远端)、近端血栓(仅累计腘静脉以上)和全静脉血栓(远近端均累计)。(2)分别于术前和术后7 d测量两组患者小腿最大周径、双侧髌上10 cm大腿周径、腘静脉血流速度和股静脉血流速度。(3)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D-D二聚体(D-D)。(4)统计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伤口愈合时间及手术情况。

1.6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切口长度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比较(±s)

?

2.2 两组患者术后DVT的发生情况比较 术后,对照组DVT发生率为14.55%;观察组DVT发生率为1.82%。观察组术后DVT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30,P<0.05。

2.3 两组患者下肢周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和凝血指标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下肢周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和凝血指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7 d后,观察组腿部周径较治疗前稍微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腿部周径较治疗前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下肢周径明显小于对照组,腘静脉和股静脉血流速度均明显快于对照组,观察组APTT、PT、TT均长于对照组,D-D及Fib均低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下肢周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和凝血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下肢周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和凝血指标比较(±s)

?

2.4 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伤口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s)

?

3 讨论

骨科创伤术后DVT的发病率较高[4],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有:静脉血液回流不畅、静脉内膜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5],针对这些因素做好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是预防术后DVT的重要环节之一。无缝隙护理模式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是将患者治疗及护理过程中的断点连接起来,充分发挥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良性互动和合作,以保证患者在医疗服务全程中的任何节点都能获得连续和安全的健康照护服务[6]。有研究表明,无缝隙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7]。

本研究采用无缝隙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的全程中随时评估患者的个体情况,注重与患者的交流,通过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床上患肢活动,全程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加强病情观察,注意患者腿部周径变化,关注患者的主诉,对DVT高危患者做好预防性治疗和护理。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DVT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可见无缝隙护理模式预防术后DVT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护理7 d后,观察组患者的小腿周径和大腿周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APTT、PT、TT均长于对照组,D-D及Fib均低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患者发生DVT的倾向性低于对照组,表明无缝隙护理模式能延缓和控制DVT的进程,而常规护理缺乏针对性,对DVT的预防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8]。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伤口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表明无缝隙护理模式对患者来说不仅能缩短疗程,还能减轻经济负担。综上所述,无缝隙护理模式应用于创伤性骨科患者能明显降低术后DVT的发生率,对预防术后DVT有显著效果,还能减少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加快伤口愈合。

猜你喜欢
周径缝隙伤口
为什么伤口愈合时会痒?
为什么在伤口上撒盐会疼?
四肢骨折后张力性水疱的处理方法
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膝关节容积率与术后早期膝关节活动度的关系研究
雨的缝隙
桃红四物汤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
那只给我带来伤口的大橘
空中翱翔
综合性疼痛护理干预促进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探讨
伤口“小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