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
(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郸城477150)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又称功血,主要包含排卵型、无排卵型2种类型,其中无排卵型功血发生率约为80%[1]。目前,临床主要予经验性刮宫治疗,可有助于控制子宫内膜出血、月经紊乱、子宫内膜增生等症状,但由于该术式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影响手术效果。随临床不断深入,药物联合治疗成为当前主要手段。研究表明,采用孕激素、雌激素联合治疗功血,有助于修复子宫内膜,抑制子宫内膜的过度增生[2]。米非司酮为新型抗孕激素,可降低孕激素受体活性,稳定性激素水平,抑制腺体增生,延迟子宫内膜增生。去氧孕烯炔雌醇是一种低剂量孕、雌激素复合剂,在抑制子宫内膜增生、缩短子宫出血及止血时间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故本研究以我院收治无排卵型功血患者为例,旨在探究去氧孕烯炔雌醇联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6月收治无排卵型功血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实验组年龄 45~61 岁,平均(49.28±3.23)岁;病程 1~8年,平均(4.28±1.27)年;文化程度:11例初中,15例高中,12 例大专及以上;BMI 20~24 kg/m2,平均(22.37±1.26)kg/m2。对照组年龄 44~62岁,平均(50.07±2.29)岁;病程 1~9 年,平均(5.17±2.46)年;文化程度:8例初中,17例高中,13例大专及以上;BMI 20~25 kg/m2,平均(22.85±1.09)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第8版《妇产科学》中相关标准[3];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参与本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伴免疫系统疾病者;伴代谢系统疾病者;伴造血功能障碍者;伴精神疾病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治疗依从性较差者。
1.3 治疗方法 入院后予以两组刮宫术,并于术后予以抗感染、止血等常规对症治疗。
1.3.1 对照组 予米非司酮(国药准字H20010633),10 mg/次,1 次 /d,30 d 为 1 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1.3.2 实验组 予米非司酮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国药准字H20120041),米非司酮用法剂量同对照组,口服去氧孕烯炔雌醇,15 μg/次,2次 /d,连用 3 d后,改为1次/d,于撤药性出血后第4天进行下1个疗程,3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止血总有效率、子宫内膜厚度、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生成激素(FSH)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疗效评价标准:治疗3 d内止血,为速效;治疗3~7 d内止血,为显效;治疗8~10 d内止血,为有效;治疗10 d以上止血未成功,为无效。总有效率=(速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采集4 ml空腹静脉血,离心10 min(3 000 r/min),取上清液,通过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LH、FSH水平。试剂盒由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数据整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止血效果比较 实验组止血总有效率(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71.05%),P<0.05。见表1。
表1 两组止血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mm,±s)
表2 两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mm,±s)
?
2.3 两组血清LH、FSH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LH、FSH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清LH、FSH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3。
表3 两组血清LH、FSH水平比较(U/L,±s)
表3 两组血清LH、FSH水平比较(U/L,±s)
?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53%)与对照组(13.16%)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 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例(%)]
无排卵型功血患者因卵巢功能逐渐下降致使机体对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敏感性降低,排卵困难,加以长期缺乏孕激素,导致子宫内膜持续增生,出现局灶性脱落,诱发子宫出血。当前,刮宫为治疗无排卵型功血的首选方案,但仍难以改变下丘脑-垂体系统对血清性激素水平的调控作用,术后复发风险较高,临床应用受一定的限制。有研究证实[4],以药物对抗雌激素,可抑制子宫内膜增生,促使子宫内膜萎缩,以缩短子宫止血、出血时间。
米非司酮属于孕激素拮抗剂,可结合糖皮质激素受体、孕酮受体,以减少体内孕酮生成量。加上其具有类孕激素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子宫内膜细胞增生,降低间质血管通透性,促使子宫内膜萎缩,减少子宫异常出血。李雪萍等[5]研究表明,米非司酮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围绝经期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完全止血时间为(1.49±0.26)d,明显短于米非司酮单一治疗。由于去氧孕烯炔雌醇可于月经周期开始时,抑制子宫内膜增生,促使间质蜕膜样改变、腺体萎缩、子宫内膜变薄,且停药后月经量少,子宫内膜剥脱完整,出血时间短[6]。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止血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两者联合具有协同效应,促使子宫内膜再生性生长,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使内膜创面血管内凝血、子宫内膜萎缩,缩短子宫止血、出血时间,提高止血总有效率。既往文献报道[7],由于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渐渐衰退,使得体内E2水平降低,FSH水平升高,进而导致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功能失调,诱发无排卵型功血。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实验组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清LH、FSH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去氧孕烯炔雌醇、米非司酮联合治疗能有效降低血清LH、FSH水平,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其机制可能为:两者联合产生了协同效应,增加卵巢抑制素释放量,降低机体FSH等激素浓度,抑制子宫内膜孕激素、雌激素受体表达,从而达到抑制子宫内膜增生的目的。同时,米司非酮可减少子宫内膜血供,增加血管基质,促使子宫内膜变薄,恢复子宫内膜正常生理功能。综上所述,无排卵型功血患者采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米非司酮联合治疗,有利于提高止血总有效率,改善子宫内膜厚度,调节血清性激素水平,且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