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企业培训与国际化业务风险管控贯通体系

2019-03-28 15:32王薇薇
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国际化风险管理管控

王薇薇

(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北京 100012)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地缘冲突加剧,全球发展深层次矛盾突出,逆全球化及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实施国际化经营的企业处于诸多不确定性和竞争环境中,面临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安全等多方面风险的挑战,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乃至生存发展。因此,把培训作为一个重要手段和平台,与企业国际化业务风险管控的专业管理有机结合,贯通一体,化危为机,争取更大发展的权利、空间和途径,是应对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外部环境变化的必然要求。

1 企业培训与国际化业务风险管控贯通体系的基本框架

基于培训在企业国际化业务风险管控中可能发挥的作用,贯通体系的基本框架应概括为“围绕一个核心、通过四个维度路径方法的建设实施,实现两项功能、达到四个目标”,即围绕培训与专业管理的贯通这个核心,通过“构建风险管控课程体系、创建学用结合的贯通模式、培育良好风险管控生态、拓展培训平台价值”,从而实现国际化人才成长和国际化业务快速高效发展两大功能,达到“培养国际化业务风险管理意识、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培育风险管理文化、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效能”四大目标(见图1)。

2 企业培训与国际化业务风险管控贯通体系的实施路径

从图1 中可以看到,贯通体系在设计思路上体现了“由易到难、由培训到实践、由个人提升到组织提升的逐层递进”。针对每一层目标,都有其对应的不同实施路径。

2.1 以精度和广度为切入点,培养风险管控意识

实现有效的风险管控意识培养,需要解决员工个人三方面问题,即如何正确理解国际化业务风险?针对企业面临的风险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国际化业务风险管控有哪些基本内容和规律?围绕这三个问题,意识培养的实施路径可归纳为“正确理解”“改变态度”“形成认知”三阶段,具体从精度和广度两个维度入手,把握培训需求,建立课程体系,培养树立风控 意识。

在精度上,培训方应精准把握国际化业务风险管控面临的具体问题,发挥培训的先导性作用,以业务目标为导向,以“两类专题”为抓手,即开发举办风险管控专题培训项目,开发开设风险管控专题培训模块和课程,解析风险培训知识点,点明“风险管控”的意义和价值,使其深入 人心。

在广度上,搭建分层分类的培训课程体系,加强员工的风控意识,实施国际化业务风险管控培训的全员覆盖,以树立“风险管控人人有责”的思想。

图1 贯通体系框架图

2.2 以“知行合一”为理念,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在树立较强的风险管控意识后,需要进一步提升员工个人风险管控能力。这一能力提升的实施路径可归纳为“知识优化”“训练强化”“应用转化”三阶段,并结合不同阶段开发不同培训内容,匹配不同培训方式。

在培训内容上,“知识优化”是指通过培训使学员进一步掌握国际先进的风险管控理念、方法和最佳实践经验。“训练强化”是指将风险管控培训中的理论和实务知识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和输出练习加以强化。“应用转化”是指引导学员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风险管控问题。

在培训方式上,“知识优化”主要设计输入型课程,通过讲授来传递知识。“训练强化”强调技能训练,主要设计输出型课程,以学员为主体,教师发挥引导作用,通过不同任务和场景设计来推动知识的练习和技能的掌握,课程形式丰富多样,如情境模拟、体验式等。“应用转化”则强调挖掘学员潜力,引导学员将知识融会贯通于工作之中,最终达到“知行合一”,因而大量采用引导技术、教练技术。

基于这三个阶段的能力提升路径,风险管控培训应以“学用转化”为理念,设计学用结合贯通模式,将培训与专业管理相融合,将实际业务问题解决和受训对象能力提升相融合。

2.3 以生态建设为抓手,培育风险管理文化

企业风险管理文化在企业风险防范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能够帮助企业减少损失,提升绩效。通过培训来帮助企业培育风险管理文化的关键在于解决三个问题:如何使各层级员工深度领悟、熟知风险管控制度?如何使各层级员工就风险管理理念达成共识?如何广泛传播推行风险管理文化?围绕这三个问题,培育风险管理文化的实施路径也分为三阶段:“深化认识”“加强认同”“推广践行”。

围绕这一路径,在培训内容上应开设国际化业务风险管控制度宣贯与解读课程,统一思想,加强共识。在培训师资上,着重开发中国石化总部相关业务部门和监管部门领导成为授课教师。在培训后跟踪上,需关注培训后转化和价值创造,在总部、企业和学员三个层面宣传与推广培训效果与价值。

由此,依托培训的纽带功能,通过建立国际化业务风险管控生态圈,培育推动形成风险管理文化:在国际化业务风险管控的利益相关方之间建立联系,确保风险管理的理念渗透到所有利益相关方,风险管控制度能够在利益相关方间形成共识,风险管控的措施能够顺利实施,进而使风险管理文化得以不断传播、传承。

2.4 以培训为平台,提高企业风险管控效能

建立风险管理文化后,企业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风险管控组织效能。以培训为平台提高组织效能的基本实施路径为“设定目标”“付诸行动”“取得成效”。

首先,“设定目标”是指应在风险管控培训项目开发阶段界定业务目标和培训目标,将培训与企业风险管控业务目标相关联,通过培训目标的实现,助力“推动企业风险管控改革”“为企业风险管控提供增值服务”。其次,“付诸行动”应一方面将风险管控知识与企业风险管控内容关联起来,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在训后形成风险管控知识管理体系并付诸实践;另一方面则将外部风险管控专业机构和专家资源与内部企业关联起来,在训后为企业搭建风险管控资源服务平台。最后,通过收集并复盘风险管控专业管理效果及获取收益来“取得 成效”。

3 构建企业培训与国际化业务风险管控贯通体系的具体方法

要充分实现企业培训与国际化业务风险管控贯通体系所设定的四级目标,还要求针对每一目标的实施路径采用不同的实践方法,并在实践过程中持续改进,不断创新。

3.1 引领培训需求,构建培训与风险管控融合课程体系

培训要紧密结合业务,引领需求,让培训具有先导性、精准性和实效性。聚焦“三性”,具体通过“望闻问切”式的需求调研和需求分析来实现培训与业务的融合。

第一,“四望四闻”洞察先机,发挥培训先导性。“四望”是指“看中央和企业文件、看企业年报、看企业总结、看系统内和系统外企业案例”。“四闻”是指“听国内和国外政经新闻、听国内外各层领导和行业专家讲话、听国际形势和国际化业务讲座会议、听专业人士对国际化业务风险评论”。

通过“四望四闻”观大势,洞察国际化业务风险管控培训的重要性和意义,聚焦前沿热点,提前规划开发专题培训项目和专题培训课程,随后从内容上逐步扩展到各类风险培训,从培训对象上逐步实现全覆盖。

第二,“四问四切”把脉企业,提升培训精准性与实效性。“四问”是指“问企业领导、问业务专家、问往期学员、问外部同行”。“四切”是指“培训师到企业挂职、参加海外监督检查和专业会议、编写风险管控案例、参加风险管理研讨”。

通过“四问四切”,培训项目和课程能够精准聚焦企业国际化业务风险管控“重点”“痛点”,将培训内容与企业实际问题密切关联。培训精准性和实效性的提升,可以逐步吸引更多国际化业务单位和人员主动提出更多培训需求,派出更多人员参与培训,从培训主题和培训对象上逐步丰富国际化业务风险管控培训课程 体系。

第三,以点带面,边实践边构建,逐步形成培训与业务融合课程体系。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是培训与业务融合课程体系的基石。基于风险的不确定性特点,难以对国际化经营培训与业务风险管控融合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一次性整体设计,而是需要通过引导培训需求,举办典型培训项目引路,获得实效扩大影响,以点带面,边实践边构建,逐步积累发展而成。

在培训内容上,从狭义的风险管控培训发展到广义的风险管控培训。在培训对象上,首先以国际化业务骨干人员为主体实施培训,根据不同风险类别分别对不同岗位骨干人员培训,逐步扩大到培训领导人员、项目经理、储备人才和外籍员工。针对上述培训对象,既按风险类别对应人员举办培训,也应针对全面风险管控进行跨岗位人员培训。在此基础上,通过长期复合能力提升培训项目风险管控专题模块与短期风险管控专题培训项目相结合,进一步实现所有培训班风险管控培训内容的全覆盖。

3.2 围绕解决问题和提升能力,创建风险管控学用结合的贯通模式

帮助学员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和提升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体现培训实效性的两个重要指标。因此,国际化业务风险管控培训应始终坚持以解决风险管控问题、提升学员风险管控能力为导向,从培训项目和培训课程两个层面建立学用结合贯通模式,并加强训后跟踪与 评估。

第一,培训项目的学用结合贯通模式。国际化业务风险管控培训项目学用结合贯通模式是指为解决企业的一个或多个国际化业务风险问题,借助培训获取相关知识和方法工具,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建议或对策方案,并在工作中得以应用,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业务价值创造。

国际化业务风险管控培训项目学用结合贯通模式可以培训项目为载体,以“发现风险—聚焦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价值”为主线,从而全流程推进学用转化、学用贯通。

第二,培训课程的学用结合贯通模式。为实现培训项目的学用贯通,国际化业务风险管控相关培训课程也应针对不同的培训目标配套设计不同的课程形式(见图2),以促进学用转化、学用贯通。

知识优化类课程一般采用三种形式:理论输入多用讲授式,授课教师系统化、高密度讲授专业知识;经验交流多用案例式,授课教师介绍、剖析某一项目的典型经验和做法;观点分享多用访谈式,培训师收集学员问题,编写脚本,客串主持人,专家解答问题,分享个人观点。

训练强化类课程主要有:情境模拟式,进行实景演练;体验式,通过完成某项任务,训练学员识别风险、管控风险的实操能力;沙盘模拟式,通过成立公司、沙盘推演、计算来训练风险识别、分析和应对的技能。

应用转化类课程主要采用结构化研讨、教练技术和引导技术来组织学员思考、分析、探讨实际工作中的风险管理问题和解决对策及实施方案,激发个人潜能,推动任务落实,是在前两类课程的基础上推动培训转化为成果的课程。

图2 国际化业务风险管控培训课程学用结合贯通模式

第三,培训后跟踪与评估设计。学用贯通的难点在训后应用环节。为促进训后应用,国际化业务风险管控培训加强了训后的跟踪与评估,主要措施可归纳为三个步骤:培训分享、三方评估、平台交流。

首先,学员在回到单位后,可在部门或单位内分享培训收获。通过培训分享加强学员的记忆,梳理总结知识的过程就是建立学用连接的过程,并进一步在组织内营造应用的可行环境,为应用创造条件。其次,三方评估是指学员、学员领导和培训师在训后对学用转化情况进行评估。最后,平台交流是教师与学员在训后通过社交媒体建立训后交流平台,定期发放调查问卷,跟踪应用情况。

3.3 依托培训纽带,培育风险管控良好生态

要推动国际化业务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必须建立良好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建立与风险管控各利益相关方密不可分。如何通过培训将各利益相关方连接起来,形成事业共同体,是打造良好生态,进而培育建立风险管理文化的关键。企业培训与国际化业务风险管控贯通体系可通过三个步骤建设风险管控生态。

第一步,以培训项目开发连接利益相关方。通过开发系列风险管控专题培训班,打通企业监管部门、业务部门和学员之间的脉络,通过培训拉近与企业和学员的关系,加快加深联系。

第二步,以培训课程实施促成多方共识。企业监管部门领导亲自授课、与学员交流,一方面可以宣贯企业对于国际化业务风险管控的精神和要求;另一方面也能深入了解业务部门和学员在风险管控方面的想法,有助于统一认识,达成共识。

第三步,以训后跟踪和推广构筑风险管控大格局。借助培训后跟踪,并将国际化业务风险管控培训在各利益相关方间进行推介,能够让越来越多的企业提出培训需求,越来越多的学员渴望参加相关培训。借助培训这一纽带,企业的监管部门、业务部门和学员逐步形成上下一体、境内境外一体的风险管控大格局,建立国际化业务风险管控的良好生态,有助于完善大监督格局,立行立改,确保境外资产保值增值,业务 创效。

3.4 发挥培训平台作用,拓展风险管控培训价值链

培训是一个多功能的平台,培训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知识的传递上,还体现在整合各类资源、提供智力支持服务、传播文化等方面。国际化业务风险管控培训可以充分发挥平台作用,拓展价值链,为企业风险管控提供培训增值服务,进而推进组织效能的有效提升。

一是建立内外连接的国际化业务风险管控合作平台。通过贯通体系的搭建,企业、学员在培训期间有机会与国际知名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设计师事务所、保险公司、研究咨询机构、行业协会、同类企业及其专家建立联系,在训后向这些专家进行风险管控方面的业务咨询,进而还可建立合作关系,提升风险管控的 专业度。

二是建立国际化业务风险管控知识管理体系平台。在贯通体系下,一方面,通过相关培训项目和培训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可逐步形成国际化业务风险管控知识库、案例库、专家库。通过专家授课,大量知识、理论得以积累、认知。另一方面,通过专家介绍经验、分享案例、班级开展学员论坛等方式,大量内部风险管控实践能够得以分享,优秀经验得以传承。同时,通过整合培训师资,大量系统内外的风险管控专家进入师资库,并能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三是建立国际化业务风险管控改革孵化基地。借助贯通体系,培训还可以推动企业战略落地、组织变革和制度完善。通过培训布置学前思考题、编写工作案例,训中专题研讨、撰写专题研究报告,学员对国际化业务风险管控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解决对策或工作改进建议,从而体现培训推动风险管控改革的孵化作用,进一步扩大培训价值。

4 结语

通过上述贯通体系,企业可以克服以往对风险管控内容重视不够、缺乏系统思考和规划设计等问题;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统筹考虑,将风险实践搬入课堂,进行工作复盘,加强风险经验教训分享;深化国际化业务人员对风险的辩证认识,提升风险管控水平和能力;进一步由提升专业技能发展为提升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水平;搭建平台,有效发挥培训与风险管控实践的融合对接,从而加强对境外业务风险管控的保障 作用。

猜你喜欢
国际化风险管理管控
聚焦港口国际化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BIM技术在土建工程管控中的运用
EPC总承包项目的设计管控探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