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贸摩擦演变对我国石油石化产业发展的影响

2019-03-28 15:32郝冬冬
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经贸摩擦原油

郝冬冬

(中国石化人力资源部,北京 100728)

自2018 年春天以来的中美经贸摩擦,对中美经贸关系乃至世界经济秩序产生了不可逆转的深远影响。石油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受中美经贸摩擦影响,我国的能源市场格局、贸易产业链体系、石化下游市场发生了较大波动和结构性变化。在外部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加剧的形势下,我国石油石化产业发展在需求和供给两端将同时承载结构调整与转型发展压力,长期来看,随着产业链传导将深度影响石油石化产业整体持续稳定发展。

1 中美经贸摩擦影响石油石化产业发展的多个维度

中美GDP 总量共占全球40%以上,中美经贸关系是两国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事关世界繁荣与稳定。自建交以来,中美两国不断扩大双边投资与贸易,已形成深度依赖、互补性强的经贸合作体系。作为中美经贸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在石油石化产业合作方面贸易体量十分庞大。2018 年,中国向美国出口石油石化产品427.7 万吨,出口额为94.5 亿美元;出口塑料制品和橡胶制品489.8 万吨,出口额为178.3亿美元;中国自美国进口石油石化产品2167.4 万吨,进口额为147.7 亿美元;进口塑料制品和橡胶制品73.5 万吨,进口额为31.6 亿美元。目前,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突破70%,较2018 年上升2.5 个百分点;然而对美国原油进口依赖度较低,2018 年仅占中国进口总量的2.7%,位列进口总量的第11 位。单从体量来看,中美经贸摩擦似乎对中国石油石化产业的影响并不算大。然而事实上,这种影响并非以中美两国石油石化产品进出口贸易额来衡量,而是涉及生产、消费、科技、布局、战略等产业发展的多个维度。

1.1 对原油需求增长带来一定程度抑制

中美经贸摩擦严重削弱企业投资信心、消费者支出信心和金融市场稳定信心,拖累世界经济增长,直接影响石油石化产业在需求端的动力供给。早在2018 年3 月经贸摩擦正在酝酿之时,国际能源署(IEA)就已提出警告,称美国出现的保护主义迹象,将导致全球贸易放缓的严重后果,对石油影响尤其大。机构数据显示,2018 年美国原油产量实现大增,但由于经贸摩擦导致消费者需求难以提振,同期美国国内汽油终端消费几乎没有任何增长,并直接导致商业原油库持续出现超预期增长,对WTI 油价增长带来长期抑制。2018 年以来,全球三大原油机构OPEC、IEA 和EIA 不断下调对2019 年全球原油消费增速的预测,近期机构判断全球原油需求增幅只有0.7%,比年初预计整整低了一半。

原油需求不足在我国的体现十分明显,以与汽油消费联动性最强的汽车产业发展状况为例。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18 年以来全国汽车产销处于低位运行,全年汽车生产量为2780.9 万辆,同比下降4.2%;汽车销售量为2808.1 万辆,同比下降2.8%;汽车类零售额为38948 亿元,同比下降2.4%。其中汽车销量数据竟然录得1990 年以来首次同比下降,凸显出市场消费乏力,消费者信心不足,观望情绪明显。2019 年以来,情况进一步恶化,尽管我国及时酝酿出台了刺激汽车消费的相关政策,但整体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图1 中美经贸摩擦关键时间节点的油价表现

1.2 对油气及石油产品影响相对可控

中美两国在石油、天然气等原料贸易方面的体量总体较小,处于替代性较高、应对较为灵活的阶段,受贸易摩擦影响较为有限。原油方面,中方第二轮反击中,曾经将原油进口列入增税名单,考虑到企业承受力和全球产业链运转等因素,最终在调整方案中将原油移出增税名单。直至目前,原油未受两国增税影响,中国自美国进口原油也已逐步调减至零。从图1 来看,国际油价受到中美经贸摩擦影响并不显著,在双方威慑博弈的关键节点,国际油价短期内会出现一定波动,但很快就会为结构性的供需关系所修复,整体走势基本不受影响。成品油方面,涉及出口量较大的产品为航煤,但由于航煤出口多采用“以出顶进”方式作为保税油加注国际航线飞机,所以总体而言影响也很小。

2018 年,中国液化天然气(LNG)进口量大涨41.2%,达到5378 万吨,一跃成为世界头号LNG 进口国。从进口国比例来看,中国全年从美国进口LNG 226 万吨,占总进口份额的4%,占美国LNG 出口总量的12%。事实上,由于中美经贸摩擦因素影响,中国在2018 年9 月整整一个月完全未从美国进口LNG,然而中国仍然成为美国LNG 出口前三大目的地之一。可以看出,在天然气贸易上,中国的贸易脆弱性远远低于美国。这对于美国方面影响很大,特朗普多次就LNG 贸易向欧洲和亚洲市场进行兜售,然而效果并不理想,在欧洲遭遇俄罗斯北溪2 号天然气管道的市场阻击,在亚洲又与中国交恶。未来两年是美国LNG 项目大量上产、沿海码头陆续投用的关键年份,中美经贸摩擦给美国LNG 贸易带来的影响远大于中国。

相对而言,中国方面较为被动的原料贸易在于液化丙烷。多年以来,中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液化丙烷进口国,美国则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这一绝对意义上的供需关系导致中国对美国市场依赖度较高。中美经贸摩擦前,中国进口美国丙烷呈逐年递增态势,2017 年占比将近30%。2018 年,中国开始有意识地减少进口美国液化丙烷,占比下滑至11%,2019 年第一季度直接降为零,供应缺口大多由中东货源补齐,这一贸易转移方案在很多其他原料贸易中也得到了运用。从数据上看,2018 年,中国进口液化丙烷总计1345.8 万吨,其中从美国进口150.4万吨,占比11%;进口甲醇742.9 万吨,从美国进口7.5 万吨,占比1%;进口石脑油747 万吨,从美国进口45.8 万吨,占比6%;进口MTBE 9.5万吨,合成氨93.3 万吨,无美国来源。2019 年1—3 月,进口液化丙烷348.7 万吨、甲醇228.8万吨、石脑油217 万吨、MTBE 11.2 万吨、液氨21.4 万吨,均无美国来源。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中国在应对石油石化原料贸易摩擦方面下足了决心,截至2019 年第一季度,绝大部分容易受制于人的原料基本全部实现了替代。

1.3 对石化产品直接影响有限,但受下游制品的间接影响较大

化工品贸易是石油石化产业在中美经贸摩擦中的重灾区,然而这一影响并非通过贸易摩擦直接影响导致,而是通过下游橡塑制品及纺织服装等产业链传导对上游石油石化产品需求产生较大负面影响。2017 年,中国对美国石油石化产品贸易为逆差53 亿美元,然而塑料制品和橡胶制品贸易为顺差147 亿美元。换句话说,对石油石化下游制品加征关税对石油石化行业的间接影响明显大于对石油石化产品加征关税的直接影响。从美方2500 亿美元的增税清单看,涉及石油石化产品仅有25.1 亿美元,约占涉税总额的1%;从中国1100 亿美元的反制清单看,涉及石油石化产品为61.5 亿美元,占涉税总额的5.6%,进出口两端对我国石油石化产业的直接影响均可控。从具体类别来看,中国在各类石化产品贸易中对美依赖程度并不高,在经贸摩擦的增税影响下,我国自美国的进口量将持续减少,顶替进口、贸易转移等现象将进一步增加,有利于推动国内产品结构调整。

尽管直接影响有限,但中美经贸摩擦对石油石化产业产生的间接影响十分显著。2018 年以来,为规避经贸摩擦及降低企业生产成本,部分下游化工企业开始加快向海外和国内中西部转移的趋势,以减少国内原料用量,拉长需求产生的空档期。在这一方面,产业转移较为成熟的是轮胎制造业,由于东南亚地区天然橡胶资源禀赋较好且成本低廉,原本就是轮胎企业建厂的首选地。中美经贸摩擦爆发后,伴随国内安全环保政策收紧及用工成本走高,大批轮胎制造企业为了规避国际贸易壁垒对出口的影响,进一步加快在东南亚地区建厂的步伐。作为受经贸摩擦影响最大的领域之一,国内塑料加工企业和家电等行业已经有部分下游企业仿效轮胎企业的做法,开始尝试在海外设厂,做实转口贸易。产业转移将对国内合成树脂需求形成较大冲击,当下中美经贸摩擦的时机正赶上化工景气周期下行,对石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会产生不可预期的叠加效应。2019 年5 月以来,国内化工产品价格已产生多次恐慌性下调,如果美国征税强度不断深化,将涉及50 亿美元有机化学品及400 亿美元纺服产品及大量家用电器,对上游合成树脂市场将产生更大影响;重挫中国纺织服装业对美国出口,进而影响上游合纤及原料需求。

2 中美经贸摩擦的走势研判与石油石化产业应对建议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美经贸摩擦风险有所企稳,双方谈判不断取得积极进展。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双边关系就会借此一帆风顺,在石油石化产业发展的一些关键要素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制约。油价方面,经济预期下行对需求的抑制是决定性的,尽管OPEC 延长了减产协议,但仅能提供一定程度的底部支撑,提振油价连续保障的动力明显不足;沙特阿拉伯、俄罗斯等主要减产国减产空间已经基本填满,地缘政治动荡国恐慌效应已经临近充分释放,目前来看,2020 年油价的支撑动力仍有所不足。汇率方面,受中美经贸摩擦向金融领域蔓延影响,人民币在2019 年5月持续贬值,甚至一度破7。汇率贬值给石油石化企业带来汇兑损失,并导致炼化企业盈利空间严重收窄,2019 年下半年经营压力普遍较大,国内炼化产业已出现大规模亏损。化工品价格方面,产能过剩的结构性影响始终存在,化工下游产品贸易转移和产业链重组的进程仍在不断加快,只要中美贸易协定尚未谈成,化工市场整体供需就将继续保持失衡并不断恶化,价格复苏短期内难以预见。

此外,伴随着经贸摩擦逐步向金融领域、科技领域转移,将给石油石化产业进一步带来深远影响。我国炼化产业居世界第二位,但美国作为世界炼化技术与装备的引领者,已成为我国炼化装置的主要进口国。我国公布的对美加征关税清单,涉及精馏塔、分离器、除尘器、压缩机、色谱仪、质谱仪等化工设备仪器,将导致美国进口的炼化装备价格上涨。目前我国民营炼化企业大批项目正在快速上马,经贸摩擦必将进一步增加项目固定投资,延误工程进度。①以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2018 年美国进口物料平均上涨费用超过10%,部分关键零部件甚至超过1000%,采购周期约为原周期的三倍。此外,多项化工领域高端技术目前国内尚未掌握,多年来主要是通过与美国的埃克森美孚、巴塞尔公司等以合资方式进行生产,一旦科技战升级,将进一步在高端技术方面受限,在“卡脖子”领域对石油石化产业发展形成关键制约。我国石油石化产业只有充分做好应战准备和对策预案,加快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抗风险能力,才能化危为机、转危为安,打赢这场决定性战役。

2.1 保障能源安全,提高产业抗压能力

产业上游应进一步加大国内勘探开发力度,加大油气储备规模,加快石油战略储备库和天然气储气库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极端情况下的国家能源安全。同时,美国肆意对主要原油出口国实施封锁制裁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中游炼化企业应减少对特定原油的强依赖性,不断拓宽装置加工适应性,进一步解放原油加工优化思路,在重劣质原油加工方面苦练内功,做好应对准备,持续提高极端情况下的抗压能力。

2.2 强化反击效力,提升产业竞争力

在与美国的增税对峙方面,建议有关部门在制订相关规划时还要进一步强化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比如,对聚氯乙烯、卤化丁基橡胶、乙丙橡胶、丙烯腈、苯酚、聚酰胺等国内进口量较大的石化产品,可通过反倾销或提高关税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反制力度,保持攻击效力。对原油和少数稀缺的原料性资源不征或缓征关税,保证重点领域原料实现低价格供给。同时,在内部推动主要化工产品出口全额退税,减少影响出口产品竞争力的不利政策因素。

2.3 加快国内外布局,提升石油石化产业“走出去”能力

中美经贸摩擦对下游塑料、橡胶和纺织产业产生了显著的产业转移效应,尽管短期内,这种效应还未明显传递至石油石化产业,但这种影响会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逐渐显现,并且很有可能是不可逆的。我国石油石化产业应学会借势用力、顺水推舟,一方面,积极主动开展下游企业产业转移调查,有效对接原料供应,与下游客户一起走出去,借机扩展东南亚市场,强化自身海外布局;另一方面,进一步扩大出口,努力开拓美国以外的国际市场,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努力化解国内过剩产能,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2.4 加大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引领支撑能力

目前,我国石油石化产业在高端材料、关键核心工艺技术和装备、自控系统和软件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要以中兴、华为事件为鉴,完善产学研用一体化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等独立研发,特别是要重点突破“卡脖子”技术对我们的限制,不断提高国产化替代程度,提升差别化高附加值产品比例,增强自主发展能力,确保产业链安全。同时,进一步加强科研管理,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注意规避美国科技投资或技术引进带来的法律风险。通过持续的自主科技创新支撑持续的核心竞争力,保障我国石油石化产业链安全。

猜你喜欢
经贸摩擦原油
干摩擦和湿摩擦的区别
神奇的摩擦起电
中美经贸摩擦的四种应对措施
中美经贸变局将走向何方
条分缕析 摩擦真相
合作是处理中美经贸摩擦唯一正确选择
解读摩擦起电
中俄原油管道进口俄罗斯原油突破8000万吨
放开我国原油进口权的思考
初探原油二元期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