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投标电子化发展对评标专家库管理改进的启示

2019-02-20 04:10徐小汀
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专家库电子化评标

徐小汀

(中国石化国际事业有限公司,北京 100728)

1 招投标电子化发展

1.1 “互联网+”招投标电子化发展的政策背景

2013 年2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了《电子招标投标办法》,成为我国推行电子招投标的纲领性文件。2017 年2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商务部六部委印发了《“互联网+”招标采购行动方案(2017—2019 年)》,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电子化招标采购,促进招标采购与互联网深度融合。

1.2 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的特点

“全流程电子化”主要体现在:全流程信息化、全流程无纸化、互联互通及信息安全化三方面。

全流程信息化,是指投标人可通过电子招投标平台在网上进行报名、下载招标文件、编制投标文件,并对投标文件在线进行加密、解密,进行投标,线上参与开标过程,获得评标结果通知,并在线上发动异议投诉(如需);采购人可在网上填写采购需求、签订委托协议、并确认招标文件;招标代理机构根据招标方案在线上编制招标文件及公告,网上完成评标专家抽取;评标专家通过线上响应参与评标,利用评标系统对电子投标文件进行查阅及评审,形成线上评审记录。全流程无纸化,即招投标文件及招标流程产生的过程文件均以数据电文的形式予以记录,完全摒弃了纸质招标投标模式。互联互通及信息安全化是全流程电子化实现的目的和保障,整个系统交易过程数据网上联动,通过身份识别、文档加密等电子化手段,确保信息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对采购信息的交互共享、有效防范违规违纪行为、加强监管具有重要作用。

1.3 招投标电子化进程及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的成熟和相关法规的完善,招投标电子化发展经历了从起步到提速的过程,以政府、大型国企、第三方招标机构为建设主体的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建设方兴未艾。据统计,2016 年我国电子化招投标覆盖率超过50%,2018 年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基本实现全流程电子化招标采购全覆盖。

电子化全过程、无纸化招标操作提高了招投标行业的整体效率和公开透明度,在节约资源和交易成本、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还应看到,我国招投标电子化还处于“进阶阶段”,仍有较大的提升与发展空间。

以大数据为支撑的智能化系统,将是招投标电子化的发展方向之一。智能化评标系统,即以数据、算法为基础,以机器为主导完成评标,通过数据库积累或通过数据接口,由机器“自主”在评标阶段完成信息的筛选、比对,从而形成评审判断。

2 评标专家库及评标专家库管理现状

2.1 评标专家库法律法规及解读

《评标专家和评标专家库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令第29 号)规定,为“保证评标活动的公平、公正,提高评标质量”,“评标专家库由省级(含)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或者依法成立的招标代理机构依照《招标投标法》《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以及国家统一的评标专家专业分类标准和管理办法的规定自主组建”。“入选评标专家库的专家,必须具备如下条件:(一)从事相关专业领域工作满八年并具有高级职称或同等专业水平;(二)熟悉有关招标投标的法律法规;(三)能够认真、公正、诚实、廉洁地履行职责;(四)身体健康,能够承担评标工作;(五)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其评标委员会的专家成员应当从评标专家库内相关专业的专家名单中以随机抽取方式确定”;第四十九条规定,“评标委员会成员应当依照招标投标法和本条例的规定,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客观、公正地对投标文件提出评审意见”;第五十三条规定,“评标完成后,评标委员会应当向招标人提交书面评标报告和中标候选人名单”。

由评标专家库内专家参与并主导的评标比选方式(简称“专家评审制”),在招标采购评标环节中扮演重要角色。评标专家及评标专家库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招标采购的质量和效率。

2.2 评标专家库事前、事中、事后管理

传统评标专家库管理多年来围绕“专家评审制”的需求展开,旨在为“专家评审制”的实施提供充分支持。评标专家库管理一般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

事前管理,主要是按法规要求组建并维护评标专家库。评标专家自荐或由单位推荐入库,政府部门或招标代理机构作为建库主体,对专家资质条件进行审核,并最终将通过审核的专家信息录入评标专家库名单。一般来说,评标专家库规模大小、各专业入库专家数量及分布、专家专业分类匹配度是专家库建库是否成功的考量因素。

事中管理,主要是指具体招标投标活动中评标专家抽取过程,以及专家评标的操作程序管理。在这一环节,专家抽取系统的运行,评标专家的表现,包括自身的技术/商务专业评审水平、对招标投标法律法规的熟悉程度、品行及职业操守等,均是确保评标环节依法合规、招标采购高质高效的关键因素。

事后管理,主要是指对评标专家行权履责的监督考评。既包括采购人或招标代理机构对评标专家表现的评价反馈,也包括异议投诉所反映出的评标专家违规问题。根据法律或专家库有关规定,组建评标专家库的政府部门或招标代理机构应对履责不到位、影响评标结果公正性的专家进行相应惩戒。

2.3 现阶段评标专家库管理存在的问题

以“专家评审制”为特点的传统评标专家库建设,普遍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规模、轻管理”的问题。 “专家评审制”以“人”为主,评标专家是评标的绝对主角,追求评标专家库规模和专家数量,是大多数政府部门或招标代理机构组建专家库时认可的原则。为满足规模要求,各专业全面铺开吸纳“人才”,不仅令入库专家质量把关和专业匹配度大打折扣,也给入库审核和后期专家库管理带来极大压力。往往专家库貌似规模庞大,但实际运转效率却不高。

一方面,专家质量不能保证。一味追求专家库规模,导致无暇做好行业细分,专业分类颗粒度过大,特别是为特定行业服务的专家库,建库整体设计规划不足;对入库标准缺乏明确的界定,入库审核把关不严格,专家专业严重不匹配。以石化行业为例,如评标专业仅划分到石油化工行业三剂专业,未将评标专业再细分至油田用化学剂、炼油化工装置用三剂的层级,由于两专业对应的专家技术背景、知识体系和实践经验有着根本差别,所以随机抽取的三剂专业评标专家往往无法胜任细分专业产品的评标工作。

另一方面,监督管理难以到位。由于评标专家库专家数量庞杂,难以确保“培训、使用、反馈和考核”闭环管理的实施;监管手段有限,对履责不到位的情形,难以做到及时发现,所以处罚不力。比如,个别专家常年在库内却极少响应参与评标,成为“僵尸专家”;有些专家虽具备高级职称及任职年限,但实际技术能力水平严重不足,导致评标时成为形同虚设的“砖家”;个别评标专家不能坚守职业操守,评标过程中存私心、谋私利,严重影响公平公正,甚至导致招标失败。错误成本极低,评标专家履责情况良莠不齐,有的已严重影响招标采购的声誉和质量。

尽管招投标电子化推进已覆盖招标采购各个环节,无纸化评标、异地评标已经不同程度得以实现,但针对评标专家库自身管理的改进提升作用却并不显著。

3 招投标电子化发展对评标专家库管理改善的启示

3.1 智能化评标与专家评审制有机结合

当招投标电子化向智能化评标方向推进,评标阶段传统上完全依赖于个人“素质和能力”的“专家评审制”,有望逐渐向“机器智能评审与专家个人评审相结合”过渡,不仅能够带来评审效率的根本提升,更为评标专家库改善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从评标操作环节来看,智能评审将全部或部分依靠计算机,以系统内已标准化、数据化的评价因素为标尺,通过数据库积累或数据接口,由机器“自主”在评标阶段完成信息的筛选、比对,从而替评标专家形成评审判断。这种以数据、算法为基础,机器参与的评标过程,将有效提高评审的准确性及评审效率,并将人为干扰降到最低。

从评标专家库管理角度来看,当计算机能够取代评标专家承担部分甚至全部评审工作时,评标专家库如何建设与管理,也将有新的思路。特别是围绕“设置评标专家、建立评标专家库,根本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务于招标采购,提高评标质量”这一出发点,根据不同招标采购标的的特点(如是否非标准化产品或服务、是否有特殊指标要求等),“按需”对专家库设置和管理进行全盘规划、整体布局,将能够更有重点地做好专家库管理。

另外,现阶段智能化评标与专家评审制有机结合,而非完全取代专家评审,也基于以下两点原因:一是非标准化招标采购客观存在,评价因素难以实现数据化归集,因此评标专家主观评判不可或缺;二是即使是标准化采购,目前实现全部评价因素的标准化、数据化转换,也需要较长的时间和强大的技术支持。目前,部分政府部门和招标代理机构虽已开始初步尝试建立智能评标系统,但从实践情况来看,智能化评标与专家评审制将在较长一段时间里保持共存、协同发展。

3.2 对专家库管理改进的启示

就事前管理来说,应根据服务对象和招标采购标的,做好评标专家库事前的组建规划。改变评标专家库“唯规模论”的建设思路,从“重规模、重数量”逐步向“重专业、重质量”调整,专家库建设从以往的“全面铺开”转向“重点突出”:对于标准化程度高、评标因素数据化难度低的采购项目/专业,在充分做好标准化、数据化基础性工作的前提下,大力提升全智能化评标水平,对应专业的评标专家库规模可大幅压缩直至清零;对于采购标的标准化程度低、评标因素难以数据化的项目/专业,评标考量须更多依赖行业经验和评标专家的主观判断,在这种情况下,应进一步充裕专家储备,集中力量做好专业细分,适当提高专业分类颗粒度,做好入库专家专业匹配,严格入库审核把关,强化评标专家的专业技术性特点,以充分体现评标专家“人的价值”。另外,通过适当缩减评标专家库规模、合理梳理划分专业,也能够为后续日常管理缓解压力。

就事中、事后管理来说,应利用智能化信息收集,为入库评标专家进行精准“画像”:通过对评标专家个人资质等级、参与评标频次、培训时间及效果、工作时长、使用单位事后评价、评标结果异议投诉等能够量化的指标进行数据归集,真实客观地反映评标专家的履责情况,智能评标系统定期汇总相关数据,并及时与处罚措施联动,切实形成闭环管理。利用大数据分析大浪淘沙,不断提高监督水平和管理效能,有助于培育一支高水平、高质量、“德技双馨”的评标专家 队伍。

4 结语

在“互联网+招标采购”大潮下,全流程电子化招标带来了诸多便利。借助智能化评标技术的发展,实现智能化评标与专家评审制两种评审方式的有机结合,促进二者共存协同发展,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两者的优势,也为进一步改进评标专家库管理、提高使用效能提供了思路和方向。虽然智能评标系统建设仍在初步探索尝试阶段,还没能得出结论性结果,但技术变革为改进管理打开了新的机会窗口,应引起更多的关注和思考。究竟结果如何,此路漫长,终须慧眼以待。

猜你喜欢
专家库电子化评标
推进外汇窗口服务电子化
1 我省市级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系统首次上线运行
评标工作中有关量化指标体系建立的探讨
初中数学前置性作业的电子化尝试
评标专家抽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汽车电子化,没有假设
浅谈评标工作的方法与技巧
云南省综合评标专家库系统搭建
新一届国家药监局保健食品化妆品审评专家库建立
设计评标应该重视评标准备与初步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