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

2019-03-27 12:02闫芳兰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民族传统文化文化传承实践

闫芳兰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构建具有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环境、开展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重视地方传统文化教育、关注民族传统文化创新等,渗透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认同民族文化,继承并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关键词]高中语文;民族传统文化;文化传承;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3-0022-02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并认同中华文化,形成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文化自信”。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探究渗透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真正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心灵深处生根、发芽、成长并结出历久弥新的民族文化精神之果,成为一线语文教师必须完成的教育课题。

一、构建具有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环境

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而生存于不同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个体,其认识事物的方式、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等都会有所不同。因此,学生只有在自己特有的文化环境中才能得到最适合、最有效的发展,才能被塑造成真正具有独特个性和独立人格的人才。为此,教师要彻底改变仅仅以传授文化知识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强化对民族传统文化环境的构建,建立起环境育人的新模式,从而形成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的语文学科教学环境。

构建具有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环境,落实到学校,就是要建立和形成具有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学校环境、学习环境与教学环境。其一,在学校、班级环境中突出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的存在,利用橱窗、墙壁、板报、展示台,布置名人雕塑、画像、古典美德故事图片、剪纸等等。比如,一进我校校门就能看到“马踏飞燕”的雕塑,它是我们甘肃地方文化的标志,每一位看到它的学生和教师都会产生一种奋发向上、豪迈进取的精神动力。其二,构建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平台,利用校园广播播放名家诗歌朗诵、古诗词歌曲和戏曲唱段等音像资料;利用校园网登载有关书法艺术、传统文学、中华传统技艺等的文章;利用校园影院展演蕴含民族传统文化的影片、纪录片、科教片等。其三,构建充满民族传统文化要素的全方位、立体式的教学环境。语文教师要能够挖掘语文教材内容,找出民族传统文化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交汇点,设计渗透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方案,构建将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课前、课堂、课后的全方位、立体式的教学环境。基本过程为:课前安排学生搜集、查阅有关民族传统文化的资料,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展示、交流,并予以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课后进一步补充完善或者进行专题研究。

二、开展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

实践是文化产生的源泉,也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只有通过文化实践才能得以实现,也就是说优秀民族传统只有内化为学生的文化素养,外化为学生的实践行为,才能实现知行合一,才能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实践路线是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必由之路。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为学生建立起实践的平台,让学生真正融入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实践中去。其一,创设课堂、课外文化活动。主要方式有:开展课前3分钟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古诗词、美德故事等的背诵、朗诵或演讲活动;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小组的讨论、交流,提炼和阐发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比如“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和合、大同”等,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与文化自信;组织参与地方传统文化课外综合实践活动;等等。其二,开展各类民族传统文化竞赛、展演、纪念活动。主要活动形式和主题有:古代名人、英雄诞辰纪念活动;民族传统节日纪念活动或主题文化竞赛活动,比如以“重阳节”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比赛,古诗词歌曲演唱比赛等;举办民乐、民歌、民族舞蹈展演活动;举办书法、对联、古体诗词创作竞赛活动;等等。“实践是思维创新的现实栖居地。”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实践活动,只有通过文化实践活动才能实现思维创新和文化创新,才能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三、重视地方传统文化教育

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智力结构和智力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就是以尊重不同文化个体所具有的独特经历和文化习俗为前提,承认学生在社会背景、智能背景、态度价值、情感和生理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地方传统文化教育是进行个性化教育的物质性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构建适合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教育环境。

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地方传统文化教育,关键是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挖掘地方传统文化要素。通过语文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等,让学生深入本区域、社区开展地方文化调查研究,挖掘和整理地方优秀文化要素,比如我校开展的“民间艺人访谈”综合实践活动,挖掘、整理出20多项民间艺术工艺项目,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传承传统工艺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其二,地方传统文化校本化。利用地方传统文化资源的优势,开发地方传统文化校本课程,也可以开展民间艺术进校园的活动等。比如利用我县作为全国“书法艺术之乡”的优势资源,开发形成书法艺术校本课程。其三,参与社区民间文化艺术活动。组织学生义务书写春节对联,参与元宵猜灯谜活动与民俗纪念活动等。其四,参与民间文化创新活动。比如针对我县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通渭小曲”,组织学生进行新剧本的创作,并排练演出,这样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关注民族传统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民族传统文化创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中说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无不体现出传统文化中“旧邦新命”的革新思想与历史使命感。即使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也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实现现代性的创造性转化,从而在新时代发挥新的作用。

关注民族传统文化创新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从一定意义上讲,创新要以传统为基础,要以客观现实存在为出发点,了解传统,把握现实,才能超越传统,实现提高和发展。首先,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创新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古今异俗,新故异备”等论述,无不体现出崇尚创新、追求变革的思想。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提炼和收集相关的史料、语句作为创新教育的内容,既能再次提升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又能使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其次,要为古体文学创作搭建平台。历年的高考作文中,不乏有如《赤兔之死》(南京考生蒋昕捷所作)、《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武汉考生周海洋所作)、《绿色生活》(江苏考生王云飞所作)等古体作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古体诗词、散文、小说以及对联等的创作。学校可成立古诗词创作兴趣小组,对联创作兴趣小组,创办古体文学创作校报、校刊,依托网络平台创建古体文学创作群、博客等等。学校与教师要结合多种形式促进民族传统文化创新,这样才能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得到新发展。

总之,在语文教學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运用和语感的培养,更要承担起“体认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的时代重任。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民族传统文化文化传承实践
怎样在幼师音乐课程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思路探究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