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产业集群升级模式与战略价值研究

2019-03-27 00:59阮翀利剑豪
商业经济 2019年2期
关键词:产业集群互联网+互联网

阮翀 利剑豪

[摘 要] 在互联网经济影响力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产业集群必须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集群发展迈向中高端。通过以“互联网+”产业集群为视角,结合产业集群当前的发展现状和挑战,分析工业4.0推动型、电子商务带动型和政府引导型三种“互联网+”产业集群升级模式,并揭示产业集群互联网化改变集群内部粗放发展、产品和技术缺乏创新、重复投资、产能过剩的现状,具有深远的战略价值。

[关键词] “互联网+”;产业集群;集群模式;战略价值

[中图分类号] F062.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19)02-0063-03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互联网经济的影响力不断加强,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概念,要求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把“互联网+”列为国家重点战略计划。而传统的产业集群在互联网经济大背景下也面临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产业经济发展亟需与互联网经济进行深层次融合发展,建立“互联网+”产业集群的升级模式,实现产业集群改造、升级,重塑国家竞争优势。

一、文献综述

“互联网+”产业集群是指在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集群融合过程中,形成的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企业、供应链上下游、客户、政府部门等组织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知识共享、制度共享的新型产业集群(柳州,2015)。其实质就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所提出的虚拟产业集群和E-集群。Manson等人(2004)指出,分布在各地的企业、组织通过IT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开展合作,在采购、制作及服务过程中实现数据联通和信息分享,这一类合作组织就是虚拟社群。

郭元源(2014)以浙江省產业集群为例,通过研究科技中介和网络位置对产业集群绩效的影响机制,指出科技中介通过发挥搜寻认知、交流吸收、商业化三类功能促进了集群绩效的提升。刘蕾等(2016)通过分析我国传统产业集群在线产业带发展现状,明确了信息经济背景下,我国产业集群发展和升级趋势,阐述“互联网+”产业集群融合对传统集群发展的重要影响。魏津瑜等(2017)指出,“互联网+”产业集群突破企业、行业和区域限制,能有效推动集群创新,从制作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提升集群自身、市场及国家的价值。

柳州(2015)认为产业集群互联网化升级的实质是建立信息空间临近的“互联网+”型产业集群,其主要模式是通过电商驱动和工业4.0推动。朱荣(2016)以浙江制造业为研究样本,提出智能化制造演化路径、个性化制造演化路径和网络协同制造演化路径三条集群与互联网融合的行动路径。王保龙等认为(2016)传统产业集群可通过政府主导、行业巨头主导和第三方平台促进的模式,实现集群与互联网的结合,即形成“互联网+”产业集群模式。张乃也等(2017)认为互联网经济背景下,产业集群可通过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跨领域升级四阶段,实现“互联网+”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总的来说,“互联网+”对产业集群发展的助力巨大,“互联网+”产业集群具有巨大的战略价值,探讨“互联网+”产业集群模式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二、“互联网+”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和挑战

传统产业集群主要是基于地域因素聚集形成的,它具有专业特色明显,产业链完整、成规模,配套体系完善,政府服务规范,成“块状经济”的特点。根据2017年最新公告的中国百佳产业集群,浙江、广东、江苏、福建、山东占据了其中的85个,这中间除了上海浦东新区作为金融服务集群基地外,其余百佳集群均为制造业,这也与我国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发展现状相符。

集群已经成为影响一个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的重要因素。中国著名锁具集群温州瓯海区,锁具产品占据国内市场50%以上,2017年年产值总额达到23.28亿元,利税超过1.97亿元;我国三大童装产业群之一江苏织里,每年提供13万人的就业,相关纺织企业高达6000家,年产量高达2.6亿件(套),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23%;中国著名小商品产业集群江苏义乌,年销售额超2000亿元,是世界最大的小商品市场;我国著名刀剪产业集群广东阳江,拥有1600家五金刀剪企业,产量占全国60%以上,出口量占全国8成以上,总产值538.03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6.90%。

但随着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产业集群在生产技术、生产效率和成本、产品更新速度、销售以及集群内部分工协作等方面都受到严重的冲击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研发滞后,缺乏创新

产业集群中大部分的企业所使用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均比较老旧,在产品的外观设计和功能上也缺乏创新和改变,在互联网推动社会快速进步的今天,产业受到了德国、日本等生产强国在技术上的严峻挑战。

(二)企业机械化程度偏低,生产效率较低和成本升高

随着人口红利竭尽,廉价劳动力不再,加上互联网经济给劳动力提供了更多选择,劳动力成本明显升高,但是集群中大部分企业还是靠传统手工作坊为主,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效率偏低,企业利润受到严重影响。

(三)产品更新慢、层次单一

互联网背景下,对产品多样化、功能创新性、外观创意性和产品更新迅速化都提出更高的要求,但集群企业由于设计人才缺乏、管理粗放化,在此方面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从而错失利润较高的市场。

(四)销售渠道单一、过分依赖展会

集群中大部分企业的订单是依赖展会形式,只有少数部分企业,利用互联网,实现电子商务的销售渠道,但发展也比较粗放、运用层次低,销售效果一般;此外,市场调研、信息收集和加工的信息平台暂未搭建,不能满足集群利用互联网发展的需求。

(五)集群内分工和协作程度有待提高

传统集群企业倾向在本企业内完成所有的生产环节,较少利用到集群的协同效应,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利润;此外,集群企业间的技术交流非常少、竞争十分激烈,没有发挥集群的优势。

总的来说,产业集群在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亟需让集群经济与互联网相融合,形成“互联网+”产业集群的新型发展形式,推动中国经济新的腾飞。

三、“互联网+”产业集群升级模式

面对产业集群当前的现状和挑战,传统集群亟需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态,构建“互联网+”产业集群的升级模式,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生产力。“互联网+”产业集群模式是指传统产业集群互联网化的方式及新型智能化、信息化集群的发展机制。根据当前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及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状况,可从“互联网+”产业集群的形成驱动力出发,将“互联网+”产业集群模式分为工业4.0推动型、电子商务带动型和政府引导型三种“互联网+”产业集群升级模式。

(一)工业4.0推动型

工业4.0推动型主要是强调通过发展集群的智能制造,促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数据的共享,推动集群与互联网技术深层次融合,进而实现集群战略层次和高度提升的“互联网+”产业集群模式。

该模式主要表现为,集群企业通过智能设备、机器人、ERP系统等基础设施投资,实现生产智能化、管理数据化升级改造;并在此基础上整合集群各个单一个体企业和集群配套机构的数据,通过数据平台化、在线化,实现互联网的信息共享,从而有效构建“互联网+”产业集群。这个过程基本上是沿着“企业智能化、数据化——配套机构发挥中介作用,实现数据共享、交换——反馈并优化行为——产业集群变革升级”的路径搭建的“互联网+”产业集群模式。

(二)电子商务带动型

电子商务带动型是指借助互联网技术,主要通过第三方网络营销平台,来实现集群企业连接、升级的“互联网+”产业集群模式。

电子商务带动型是一种“先外部,后内部”的产业集群与“互联网+”融合的模式。该模式主要表现在集群通过搭建互联网交易的第三方平台,借助电商平台爆发增长,以电子商务带动打破集群与外部环境的壁垒,使集群与外部的关系密切融合;再基于外部市场需求,带动集群内部企业实现生产工艺智能化、高效化、柔性化;基于互联网数据,完成集群内部企业分工协作、优化资源配置,集群配套機构等产业生态系统优化升级。电子商务带动型的互联网+产业集群模式是一个高效、新型的产业生态模式,该模式下的组织结构并不十分紧密,但其对市场价格和需要的反应相当迅速,对信息技术变化触角也相当敏锐。

(三)政府引导型

政府引导型是指通过政府政策支持、财政经济扶持,从而实现区域“互联网+”产业集群构建的一种模式,该模式充分反映了政府在“互联网+”产业集群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自从“互联网+”被列入国家重点战略计划后,各级政府对互联网经济与产业集群的融合都给予高度的重视和配套的政策支持。政府层次从与互联网相关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互联网与产业集群融合的财政扶持以及完善互联网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都为“互联网+”与产业集群融合提供有力保障。政府引导型的“互联网+”产业集群模式当前最常见的就是各省份在政府主导下形成的电子商务产业园。

四、“互联网+”产业集群战略价值

互联网经济与产业集群的融合,是当今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无论是以“工业4.0”作为内在驱动力的“互联网+”产业集群模式,还是以电子商务作为驱动力的产业集群升级模式,以及是以政府引导为主的产业集群升级模式,对于产业集群的发展都有巨大的战略价值和意义。

(一)信息技术促进企业智能化,提升生产效率

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还伴随着社会用工荒、用工难的现象,集群企业必须依靠信息技术,在企业内部生产方面向人工智能生产进行转变。利用信息技术,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实现简化,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数据分析,在企业生产排单方面实现优化,减少库存生产,减轻企业财务压力;使用机器人,减少企业对人力劳动的依赖,并提高生产的精确度和速度。

(二)数据联通促进企业柔性化,提高市场竞争力

在市场个性化、差异化越来越明显的经济现状下,集群企业必须改变以往统一标准、统一型号的大规模、单一重复性的生产模式。利用互联网的大数据,实现产、供、销市场的信息链融通,实现企业生产柔性化的转变。企业利用大数据的联通,更了解市场需要,提供更多地产品新款式,更快地实现产品更新,更好地适应目前越来越细分地市场,实现小定单、多批次、上新快、周转快、少库存,从而大大地增强了企业地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三)电子商务打破市场壁垒,促进集群产能消化

电子商务利用互联网技术,打破了传统贸易上空间和时间地壁垒。一方面,通过电子商务,贸易市场不再存在空间地阻碍,能利用网络数据清楚明了地展示产品的各方面信息,并实现物流快速的流通;另一方面,电子商务改变以往只能通过会展等固定形式、固定时间的与客商沟通、联系的方式,通过例如阿里巴巴等的第三方平台,并通过互联网联通技术,企业可以随时随地接洽到客商,并实现无阻碍沟通。通过“互联网+”产业集群,使得市场规模扩大,并实现解决产能过剩的棘手问题。

(四)大数据、云技术协助整合产业链,完成集群升级增值

通过互联网技术,利用大数据和云技术分析,使得整个产业链信息透明化。一方面,能够迅速发现集群中产业链所存在的问题,优化产业链,改变集群中不健康的状况;另一方面,通过数据透明化和流通化,使得整个产业链的信息传递快速并准确,避免传输环节失真,导致啤酒效应。此外,通过互联网技术整合产业链,实现产业链环节的精简和改善,使得整个产业链的应对速度更快,盘活整个产业链,完成集群升级增值。

(五)“互联网+”多方位促进品牌建设,增强集群竞争力和影响力

通过“互联网+”产业集群,企业利用数据分析,可以向产品的研发和营销两方面领域拓展。一方面,通过大数据,企业可以实现产品一定的调整和创新,提高产品的内在价值;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打造自主品牌,并增加品牌的曝光度。只有实现集群内企业的品牌建设,摆脱以往单一的代工模式,集群在实现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自主品牌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集群对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我国实现全面小康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互联网+”背景下,借助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构建“互联网+”产业集群模式,改变集群内部粗放发展、产品和技术缺乏创新、重复投资、产能过剩的现状,具有深远的战略价值。

[参考文献]

[1]郭元源.从集群网络位置看科技中介分类——以浙江省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9).

[2]刘蕾,鄢章华.“互联网+”背景下产业集群“零边际成本”趋势及其发展战略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10).

[3]魏津瑜,孙学珊.“互联网+”环境下集群创新趋势与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

[4]朱蓉.“互联网+”时代浙江制造业提升路径研究[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6(3).

[5]柳洲.“互联网+”与产业集群互联网化升级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8).

[6]王保龙,王立君,宋元涛.”互联网+”产业集群模式与战略价值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6(2).

[7]张乃也,刘蕾,鄢章华.“互联网+”对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作用机制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7(2).

[责任编辑:高萌]

猜你喜欢
产业集群互联网+互联网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新常态下蚌埠市玻璃产业集群发展探究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湖北省大冶市食品饮品产业集群效应分析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