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光伟
(贵州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贵州 贵阳 550000)
如今林业发展主要模式已由传统的资源索取型向生态修复型转变,转变之后能够有效维持生态平衡。但是在各种林业发展规划中,各类规划衔接不够,林业生态效能未得到充分发挥,生物多样性保护任重道远,森林景观质量低下,单一林业视觉编制的林业发展规划已制约整个林业发展的空间。
景观生态学起源于欧洲,在北美地区发展迅速,我国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和应用比较晚。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为整体景观,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以及价值流,在生物、非生物的相互作用和转化下,可以促进地球表层能量的传输和交换[1]。在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对景观结构形式以及生态应用功能进行分析,进而充分展现其生态应用价值,同时对生态系统起到合理利用和保护作用[2]。
景观生态学指导林业发展规划是通过分析景观特性以及对其判释、综合和评价,提出景观最优利用方案[3]。使景观内部社会活动以及景观生态特征在时间和空间上协调化,达到既保护环境,又发展生产,合理处理生产与生态、资源开发与保护、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开发速度、规模、容量、承载力等的辩证关系。根据区域生态良性循环和环境质量要求规划设计出与区域协调和相容的生产和生态结构。
自改革开放以来,林业规划建设发展迅速,并且逐渐从资源开发向环境保护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方向发展。但是,在林业生产经营中,往往只重视有林面积的增长,对于生态效益增长的关注度比较低,这样就会对林业建设的稳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在林业后期发展中,可能还会出现各类隐患。因此,在林业规划建设中,应积极融入景观生态学理念,从生态角度出发进行林业结构优化建设,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4]。
在林业规划布局工作中,一般采用填空的方式进行布局,根据林业类型进行管理,并设定相应的发展模式。这种林业规划建设模式比较单一,容易忽略小班之间、小班和林班之间以及林班之间的土地类型,同时,没有将林业规划与土地规划、城乡建设规划、水利工程规划等进行有效结合,这样就很难对林业结构形式进行整体布局,进而制约林业建设的稳定发展。
在我国很多地区,林地与草地、居住区、农田、道路工程等交错混杂的形式比较常见,林业布局零星分布,因此,林地景观具有破碎化特征,这样就会对林业的生态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对林业生物多样性造成破坏,甚至还会对濒危物种造成伤害。对此,为了改变这一林业发展现状,并营造整体的景观单元,应该高度重视生物景观的物质流、生物流以及能量流[5]。在各个林地斑块规划建设中,可构建生物通道以及景观廊道,将各个林地斑块进行有效连接,解决景观布局破碎的问题,促进斑块物质和能量的流动,保证物种多样性。
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为活动对于生态景观规划建设也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对此,在林业规划中,可根据道路交通工程以及水系构建绿色廊道,进而形成完善的网络系统格局,能够有效满足各个景观单元中能量流、生物流以及物质流的实际需要,尽量避免在人类生存活动中对于生态景观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在人类日常生产、活动以及经济交流中,道路交通工程属于十分重要的通道,而随着交通道路工程建设数量和范围的不断增加,生态景观破碎问题越来越严重,同时,对于各个生态斑块的形成都会造成不良影响[6]。对此,可以在道路工程两旁构建绿化长廊,在景观斑块与道路工程之间可构建缓冲隔离带,发挥防护效果,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人类活动对于各个景观单元的不良影响。
水资源是十分重要的资源,在水系两侧,可以构建滨水廊道,在林地景观之间形成畅通的通道,保证物质流和生物流的正常流通。另外,还应该注意加强水系保护管理,提升水系生物多样性。在各个水系分布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通过创建水系廊道,能够为水系动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环境,同时还可将不同景观斑块进行有效连接,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建设用地的复杂程度比较高,有些林地的土地贫瘠,资源匮乏,在林业生产经营中,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则会增加林地资源开发力度,同时还会对林木的成活率以及成长状况造成不良影响。对此,在林地景观群落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应提升群落结构意识,对林地环境进行勘察,然后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林地物种,这样能够有效提升林地树种的成活率,同时还可丰富林地环境生态物种,便于林地景观系统的开发建设[7]。除此以外,在对景观系统进行规划建设时,要求管理人员加强对于群落结构建设的重视度,根据土质状况设置适宜的生态群落,提升生态系统的协调性。
有些地区土地开发程度较高,林地散落分布于各类非林地之间,在这类区域,林地景观的各个板块之间往往为隔离分布状态,并且各个林地单元的面积比较小,这类区域动物生存条件比较差,不利于动物栖息。另外,从植物群落的生长结构角度考虑,由于斑块的面积比较小,并且分布位置相对分散,很难体现出植物生态体系的防护功能,对于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比较差,除此以外,对于植物群落的发展以及物种的良好延续也会造成不良影响。对此,应积极构建景观生态渗透平台,在一定尺度范围内构建适宜的生态跳板,具体而言,可以在合适的农地空间中,构建出符合实际需要的林地项目,进而有效满足动物在林地斑块之间实现生活过渡。景观生态渗透平台不仅不会对农业正常生产造成不良影响,而且还能够促进农业发展,优化生物环境条件。在农作物种植生产方面,农药种类的类型多样化,并且农药使用量也比较大,包括各类化肥、杀虫剂等等,如果用量管控不当,就会对农业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比如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同时有些天敌数量不断降低。对此,可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丰富物种类型,扭转这一形势。
传统林业规划建设已逐渐暴露出很多弊端,对于林业发展会造成较大阻碍,对此,在林业规划建设中,应积极融入景观生态学原理,创建景观廊道,提高生物多样性,将各个景观单元进行有效连接,同时构建景观群落结构以及景观生态渗透平台,这样才能够促进林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发展,提升林业发展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