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的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以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为例

2019-03-23 08:13梁利亭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软件技术培养目标课程体系

梁利亭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互联网+”背景下,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软件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市场对软件技术人才也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毕业生有牢固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践能力,而且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交流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因此,软件技术学科急需不断地创新、丰富和完善,软件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更需要科学、标准和创新。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软件技术专业无法准确地把握最新的市场动向,不能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面向软件技术领域的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基于此,笔者引入了OBE教育理念,基于OBE的教育模式是一种强调能力培养与训练的系统教育,提出了根据学生不同层次的要求,设置不同学习任务,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基于OBE的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产出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毕业生能够精准掌握岗位技能要求,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因此,将OBE理念贯穿于软件人才培养过程的始终,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改进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效促进软件技术领域的教学改革,是目前本院校乃至我国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理论概述

(一)成果导向教育概述

OBE理念,英文全称为Outcome-based Education。这一理念最早由美国学者斯派帝(Spady W.D.)提出,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流行起来,而后这种理念又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我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迅速发展。美国教育专家斯派帝(Spadyc W.D.)是OBE理念的提出者,他在《基于产出的教育模式:争议与答案》一书中给“成果导向教育”进行了详细的定义和说明:要使学生获得好的学习效果,必须先明确合适的培养目标,其他的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必须围绕培养目标来进行[1]。

成果导向是OBE理念最核心的部分,也是一切活动的出发点。为此,应该先确定合适的目标,然后围绕目标,设计课程和教学活动,并监控教学活动全过程,最后进行科学性的评价。再通过评价的结果来验证教学和学习活动,完全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设计教学过程。

为了提升教学质量,使用OBE理念进行教学改革的时候,需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培养目标必须是科学的、有意义的、明确的。是否完成培养目标是衡量教育活动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也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教育目标不科学、不明确,那么就不可能有好的教育效果。其次,适当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目标。目标一旦适当提高,一方面会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其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教师为了实现教学和学习效果,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辅助,也会制定更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活动。最后,要用逆行思维进行教学设计,先是确定培养目标,在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确定学习效果,根据学习效果去制定教学计划及相关安排。

(二)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培养指的是为了使被培养者达到一定的目标(可检测的),而进行的一系列的教育实践活动。人才培养的实质就是为了让学生达到设定的培养标准,而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关于人才培养的模式,教育专家们有着自己的见解:教育专家王前新在其著作《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中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学校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建设等活动,实现预期的培养目标的一种方式;龚怡祖教授在其著作《论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则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系统性的运行方式,这种方式必须是有规律的,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的,最终实现一定培养目标的方式[2]。

通过以上多位专家学者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义进行分析和总结,笔者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以一定的教育理念为依据,通过课程设置、课堂设计、师资建设、考核评价等方式而进行的一些类教育教学活动。

二、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现状及分析

本学院软件技术专业成立于2004年,成立15年来,精心教学,锐意改革,“双师型”教学团队不断成长,课程体系日渐合理,人才培养模式特色突出,教育体系逐步完善,实训室建设已具规模,教学质量逐年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2010年成功申报河南省示范性软件技术实训基地,并于2016年年底成功申报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于2017年成功申报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ASP.NET项目开发》,并于2019年通过验收。目前本专业在校生规模为499人,已向社会输送毕业生两千余人,毕业生就业率达96%以上。

尽管我们在这十五年的专业建设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诸如毕业生就业对口率低的不足和问题。经过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目标不易明确

软件行业技术发展迅速,每年都会出现大量新兴的技术,也会淘汰很多陈旧的知识,市场热点不稳定,有些热点能持续五年以上,有些热点仅能保持三年左右,这就给我们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时候带来了比较大的困难。

(2)课程设置合理性有待完善

一方面,由于实训条件的限制,理论课与实训课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学生在理论课上往往缺乏兴趣和学习动力;另一方面,没有将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法律法规、人文管理等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导致学生知识面不宽,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不强。

(3)教师实践能力缺乏

一方面,很多老师都是研究生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理论知识扎实,科研能力强,但缺乏企业生产经验,实践动手能力薄弱;另一方面,软件技术更新换代速度过快,教师平时教学、科研、学生管理任务重,很难挤出足够的时间去学习最新的软件技术。

(4)专业与产业及企业的结合不够密切

由于地理位置等因素,我们没有能与国内外软件龙头企业进行深度校企融合,导致无法精准定位软件行业的发展趋势,所培养出的优秀毕业生也无法第一时间进入大型软件企业进行实习、实训。

(5)反馈机制不完善,改进体系有缺失

在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学生和教师的评价反馈体系过于单一,不够严谨;教学评价机制不够智能,改进体系相对缺乏。

三、基于OBE理念的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一)研究目标

在软件专业现有的基础上,立足三门峡,面向金三角,依托三门峡智慧城市建设,在“互联网+”背景下,以OBE理念为指导,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更加重视顶层和系统设计,改革创新“岗位对接·任务驱动·项目贯穿”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面向软件产业岗位的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共建“六步四结合”课程,打造基于网络平台的立体化、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和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内培外引造就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学队伍;建设“教研培创”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校企共同组建协同创新中心,助推企业研发与创新,提高专业社会服务能力与水平;积极推进专业师生国际化技能证、国际化合作能力。将软件技术专业建成人才培养质量高、校企协同育人、特色鲜明、社会服务能力强,且在全国有地位、全省有影响、金三角是标杆的优质骨干专业。

(二)研究内容

1.创新基于OBE理念的“岗位主导·能力递进·项目带动”人才培养模式

以OBE理念为指导,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发挥政校企行各自优势,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职业素质训练贯穿人才培养过程,按照项目开发的工作过程来组织教学过程,采用“工学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能力递进”是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和技术技能训练与素质养成的具体实施方式。把项目分为课内项目、课程综合项目和综合实战项目,这些项目以校内外共享型实训基地为依托,教学生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

“协同育人”是指社会、企业和学校等多方面,并采用多种方式,协同工作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按照“专业共建、基地共享、课程共担、工学交替、学徒培养”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协同“政、企、行”多方资源,共同参与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协同专业“双师型”师资团队资源、专业校内外实训条件,发挥师生双主体作用,通过专业协同、理实协同,实现软件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整合专业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线上线下的学习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2.课程体系改革

在OBE理念的指导下,依托合作企业以及河南省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等机构。在分析行业典型生产流程的基础上,提炼出专业的核心岗位能力,构建科学、合理、先进的专业课程体系。

首先,分析软件专业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确定专业课程及课程标准。以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为主线,纳入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和新知识、新技术,在详细分析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基础上,归纳出各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从典型工作任务提炼出知识、技能和态度要求,进行序化,转换为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职业成长规律的基础上,按照模块化课程设计思想,重构课程并确定课程标准,做到人才培养定位准确,人才培养规格明确。

其次,建设科学、先进的专业课程体系。根据软件行业相关产品和项目开发工作过程,以及典型工作岗位对人才的技术、技能和专业素养方面的要求,结合专业特点,系统化和项目化并重,改革相关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构建科学、合理、先进的课程体系,实施项目教学,实现项目与课程的有机融合。

以软件工作流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完成各项任务为目标,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进行项目化教学。学生通过持续、系统化的项目训练,实现对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融会贯通,逐步提高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意识。在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新知识技术获取能力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的培养(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图

3.信息化教学与管理

为了顺应“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笔者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云计算等技术,构建基于超星“一平三端”学习平台的教师职教、学生学习环境,进一步将日常课堂教学资源项目化、综合化,并结合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在“信息化环境建设、信息化教学管理、信息化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实施、信息化教学评价”这五方面进行信息化管理,打造“互联网+”教学,创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与手段,引领全院教师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及课程改革。

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信息化教学管理水平。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设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实现教学管理、实训室管理和学生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提升管理的时效性和规范化。另一方面,建设先进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搭建混合式教学平台。进一步开发校企共建高规格、高标准的专业课程资源、项目化教学案例资源,形成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方式为学生提供无缝连接的实践教学环境。将实验项目、案例所需的系统、工具、环境、配置文件等前置内容提前预设给学生,采用线下(Offline)的方式,进行一部分课程设计、项目课堂教学。利用在线课程学习资源,对课堂教学内容做线上(Online)进阶学习补充,满足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需求[3](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示意图

4.高水平双师队伍建设

按照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并重的原则,通过重点培养专业领军人物、增强骨干教师实践技能、推行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改革、提升引进兼职教师质量等举措,建设一支适合专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双师队伍。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加大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培养培育力度。通过加强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建设,鼓励优秀人才和优秀团队脱颖而出。

第二,加强“双师型”师资团队建设。通过参与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与建设、教学资源开发,开展社会服务,定期参加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师资培训,深入企业参与企业产品、项目的设计与开发等多种方式,培养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

通过企业挂职锻炼、做企业技术支持工程师等举措,校企合作共同提高专业教师“双师”素质。完善兼职教师聘任办法,严格兼职教师任教资格审核,提升兼职教师教学水平,加强引进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建设一支专兼结合、职称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比例100%的师资团队。

第三,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有针对性地对专业老师进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信息化教学理念、信息化课程设计等方面的培训,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提升信息化环境中的教学技能,创设出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利于学生自主地对知识进行自我建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加强专任教师在移动互联等新技术的学习与培训,采用“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等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新的教学方式,改革传统的教和学的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真正融合。

5.持续改进机制建设

建设以PDCA模式为指导的有效持续改进机制,PDCA模式是一种循环模式,也是高等教育普遍遵循的指导原则。其中,P为计划、D为执行、C为检查、A为处理。PDCA模式要求教学工作的每一步都按照预定计划进行,做到有效落实到位,然后检查执行的情况,总结执行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分析执行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一步提出整改方案。此整改方案作为下一轮循环的起点和改进动力,周而复始,将最优的改进计划投入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真正意义上实现持续有效的改进机制[4]。PDCA模式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PDCA模式流程图

通过把OBE理念全方位引入到软件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活动中,明确培养目标,以结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评价为动力,引发软件技术专业深层次的变革,大大提升了软件技术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对其他专业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也为新时代我国软件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软件技术培养目标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新教改背景下高校软件技术专业教学的课程改革探究
UGNX软件技术在农机从业人员技术培训中的应用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