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高职生亲子依恋对自尊的影响:人际敏感中介效应

2019-03-23 08:13王海燕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单亲家庭人际高职生

王海燕

(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海南 海口 571321)

本研究的单亲家庭指父母一方去世或父母离异子女归一方抚养的家庭。民政部发布了2018年各省社会服务统计数据,2018年全国结婚登记人数为1010.8万对,离婚登记人数为380万对。2010年离婚/结婚=21%,2018年离婚/结婚=38%。根据数据显示,中国的离婚率飞速攀升。再加上不断增多的交通意外事故和恶性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高职的生源中,单亲家庭的学生人数在持续增加。有研究结果表明,单亲家庭比完整家庭的子女产生社交焦虑的风险大,由于家庭破裂或丧亲使其产生了自卑感、被抛弃感以及孤独感。

人际敏感与父疏远、母疏远的正相关达到显著水平,人际敏感与父沟通、父信任存在显著负相关。亲子依恋和人际敏感对自尊影响均显著,且人际敏感的确在亲子依恋程度对自尊影响中起到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结论表明:与父母生活的年限在12年以上亲子依恋水平最高,自尊水平最强,人际敏感程度最低;单亲的年龄越小,亲子依恋的水平越低;在母亲职业方面,母亲是知识分子父依恋的得分是最低的,自尊的得分最低,人际敏感的得分最高。父、母疏远因素的得分越高,表示被试与父母之间的依恋的安全性越低,自尊水平越低,人际敏感程度越高。根据父母依恋水平可预测其自尊,人际敏感在父母依恋程度对自尊的影响中起到中介效应。

自尊是自我概念的评价部分,是个体对整体自我价值的判断。根据依恋理论之父Bowlby的说法,一个关爱儿童并能对儿童的情感需要做出及时回应的母亲,会使儿童感觉自己是可爱的、有价值的;相反,一个冷淡拒绝的或者反应不一致的母亲,使儿童感觉自己是不受欢迎的、无价值的。儿童从和父母的依恋关系中或父母的眼里形成了对自己的基本认识和评价。早期亲子依恋的质量为个体自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幼年时对自己是否可爱及有能力的认识一旦形成,便倾向于在今后长时间内或者在一生当中很难改变。个体逐渐增长的自主性建立在对一个值得信任的对象的安全依恋之上,并会在安全依恋中得到发展,这种模式被发现存在于生命早期。自尊的情感模型由J.D.Brown等人提出,这一模型假设:自尊起源于儿童早期的社会交往经验,是受社会期望与个人经历的交互作用的影响,以归属感(我是否可爱)和掌控感(我是否有能力)的情感感受为特征。高自尊的个体与安全的归属感和自我掌控感相联系,低自尊则缺乏归属感与自我掌控感。情感模型认为个体与母亲依恋关系的建立促进归属感(我是可爱的)的产生并进而发展掌控感(我是有能力的),低自尊个体倾向于伴随有焦虑、抑郁、羞怯等消极情绪体验。临床心理咨询理论认为,早期剥夺了母亲的照料,或者亲子联结出现间断是某种形式神经官能症和人格障碍形成的原因。儿童与依恋对象的分离会让儿童感到沮丧,并且唤起他内心强烈的恐惧感。根据客体关系理论认为,儿童生活中客体的作用是帮助儿童获得理想状态下的幸福感受。相反,丧失客体意味着丧失自我的一部分,比如“与客体相关的那部分自我”。丧失客体可能会对自我造成伤害,从而引起急剧的精神痛苦。孩子丧失或离开父母一方,会加剧孩子对他人的拒绝和被抛弃的恐惧感。这种恐惧会导致个体更敏感地关注他人对自我的消极评价而忽视或歪曲积极评价,长期以来会导致较低的自我接纳水平、低自尊水平。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认为自尊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黄敏儿(1996年)研究认为自尊是反映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准。低水平的自尊可能会降低个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一旦面临挫折或者遭遇某些负性生活事件时,低自尊的个体容易形成并出现明显的人际敏感、强迫、抑郁、焦虑等不健康的心理倾向,对其心理健康水平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高职生自我概念的内部评价体系还不稳定,其自我概念的评价大部分是来自其社交中他人对自我的认可态度。由于学业上的挫败,高职生更希望在人际交往中能够获得他人的肯定和承认,总是为能否得到他人的承认和接纳而担心,并在与人交往和相处中表现出敏感、多疑。单亲家庭的高职生成长过程中,经历了与父母的分离或丧失以及学业的挫败双重打击,他们的自尊水平以及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本研究的意义,通过研究单亲家庭高职生自尊的特点及人际关系等影响因素,对提升高职生自尊水平,改善高职生人际敏感状况,促进高职生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希望本文对高职生自尊的理论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依据,为高职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实践工作提供一定指导和借鉴。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因为单亲家庭的学生在各个班级人数不多,比较分散,且很多学生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是单亲家庭的孩子,调研难度大。本研究采取整体随机抽样法,笔者从海南四所高职院校辅导员中了解单亲家庭学生的名单,逐一发信息与他们联系、约谈和填写问卷。共抽取480名单亲家庭的学生参加调查研究,发放问卷480份,回收有效问卷444份,回收率为92.5%。所调查单亲家庭学生中包括离婚(44%)和丧偶(56%)两种类型,被试年龄在16-20岁之间,包含五年一贯制和高职三年制的学生。女生324名,男生120名。一年级34人,二年级24人,三年级134人,四年级140人,五年级112人。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前两年(一、二年级)的学生较少,约占10%左右,第三年的学生合并到高职大一的班级。

(二)方法

1.评估工具使用《亲子依恋问卷》《自尊量表》和《SCL-90》中的人际敏感因子作为评估工具

《亲子依恋问卷》是由Aimsden和Greenberg于1987年编制的父母同伴依恋问卷(IPPA)中父母依恋的简版测量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的亲子依恋。本研究选取其中的“父子依恋”和“母子依恋”两个量表。两个量表分别包括3个维度25个题目,3个维度内容分别为:父/母信任、父/母沟通和父/母疏离。父/母信任指个体认为依恋对象(父/母)理解、尊重其愿望和需求,因此心中感到安全的程度。父/母沟通指个体认为依恋对象(父/母)对其的情绪状态和情感需求的敏感程度以及反应性。父/母疏远指个体对依恋对象(父/母)感到气愤冲突形成情绪隔离的状态。父/母信任和沟通这两个因素的得分越高和疏远因素的得分越低,表示被试与父母之间的依恋的安全性越高,反之依恋的安全性较低[7]。量表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的计分方式,“从未如此”记1分,“偶尔觉得如此”记2分,“有时觉得如此”记3分,“常常觉得如此”记5分,“总是觉得如此”,记5分。通过把信任和沟通的原始分加起来,减去疏离的分数得到总分,这个分数用来评估被试在每个分量表上的依恋关系质量。总量表的alpha系数为 0.817,各分量表的alpha系数在 0.74~0.86 之间[8]。

自尊量表(SES)是设计用以评定个体关于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感受。该量表由10个条目组成,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测定的方便。受试者直接报告这些描述是否符合他们自己。分四级评分,1表示非常符合,2表示符合,3表示不符合,4表示很不符合。总分范围是10-40分,分值越高,自尊程度越高。SES量表的alpha系数为0.776。

目前,对于人际敏感的研究国内甚少,本文采用《SCL-90》当中人际敏感因子来测量被试的人际敏感的得分。其中,人际关系敏感包括项目是 6、21、34、36、37、41、61、69、73 共 9 项,主要指人际交往中的不自在、自卑感、敏感、感到不理解、感情易受伤害等。本量表的计分方法是将9个项目的得分进行相加,9-18分轻度敏感;18以上中度敏感。中度敏感已影响高职生正常的人际交往活动,进而引发情绪与行为的异常,妨碍他们健康地成长、成才。

2.研究程序

将个人基本资料调查表和两个问卷装订成册,由研究者本人逐一联系单亲家庭的高职生利用课下时间在同一场地进行施测。主试为研究者本人,施测前先由主试说明本次调查的目的和意义,打消被试顾虑,在确认被试理解问卷的规则和要求后开始施测。测试时间约为20分钟,要求被试在不同的房子独自并匿名做答,问卷完成后当场收回。

3.数据统计分析

采用SPSS13.0和Amos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描述性统计、多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有效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二、结果

(一)单亲家庭高职生亲子依恋与自尊整体状况分析

首先对本研究测量结果作描述性统计分析,具体结果见表1。从表中可知,亲子依恋各量表分别为44.0991和43.1847,得分低于曹羌琴以一般青少年为研究对象的分数(得分在75分以上)。说明高职院校单亲家庭学生亲子依恋水平低于其他青少年的依恋水平,属于不安全型的依恋;自尊得分在29分以上,属于中等水平;人际敏感得分在18分以上,敏感程度属于中等。

表1 高职院校单亲家庭学生亲子依恋与人际敏感整体分布图

(二)单亲家庭高职生亲子依恋在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对高职院校单亲家庭学生亲子依恋和自尊、人际敏感进行差异分析结果发现:生活的年限对亲子依恋和自尊、人际敏感的得分都呈现显著性差异,12年以上亲子依恋的得分显著高于0-12年,12年以上的自尊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年限,6-12年自尊最低;12年以上的人际敏感显著低于其他年限,3-6年人际敏感程度最高;亲子依恋和自尊、人际敏感的得分在单亲的年龄上存在显著差异,12岁以上单亲的亲子依恋得分显著高于0-3岁之内,6-12岁单亲的自尊得分显著低于其他年限,3-6岁的人际敏感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父依恋和自尊、人际敏感的得分在母亲的职业上得分差异显著,母依恋的得分差异不显著,父依恋的得分在母亲是农民的得分显著高于母亲是其他职业,父依恋的得分在母亲是知识分子是最低的;自尊的得分在母亲是干部是最高的,在母亲是知识分子时分数最低,人际敏感的得分在母亲是知识分子是最高的(见附表1)。

(三)单亲家庭高职生亲子依恋6个维度与自尊、人际敏感的相关分析

对亲子依恋6个维度和自尊、人际敏感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可知,自尊与亲子依恋中父亲疏远的皮尔逊相关为-0.164,与母亲疏远的皮尔逊相关为-0.156,自尊与父、母疏远这两个维度的负相关达到显著水平。疏远因素的得分越高,表示被试与父母之间的依恋的安全性越低,自尊水平越低,反之自尊水平越高。自尊与父沟通、父信任、母信任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人际敏感与父疏远、母疏远的正相关达到显著水平,人际敏感父沟通、父信任存在显著正相关。自尊与人际敏感的皮尔逊相关为-0.389,达到显著水平(见附表2)。

(四)单亲家庭高职生亲子依恋对自尊的回归分析,以人际敏感为中介效应

父母依恋作为自变量,自尊作为因变量做线性回归,结果证明父母依恋对自尊的影响是显著的(P<0.001),即父母依恋程度越高,自尊越高。回归方程为Y'=23.399X+1.641,可以解释自尊总变量17.8%。以父母依恋和人际敏感为自变量,自尊为因变量做线性回归,得到的结果是:父母依恋和人际敏感对自尊均显著(P<0.05),且中介效应为0.088(P<0.05),中介效果量为0.492。所以,人际敏感的确在父母依恋程度对自尊影响中起到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回归方程为Y'=0.019X1+0.01-0.257X2+0.31,可以解释自尊总变异量的39.9%。

三、讨论

(一)单亲家庭高职生亲子依恋水平和自尊、人际敏感度水平的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单亲家庭学生亲子依恋水平比一般青少年群体的亲子依恋安全性低。肖丽娟的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自尊平均分为35.55。赵燕的研究显示,高职生的自尊平均分为29.63。本研究结果表明,单亲家庭高职生作为高校中极其特殊的群体,其自尊水平比大学生的自尊低,跟高职生的总体自尊水平没有显著差异。高职院校单亲家庭学生人际敏感度属于中等程度,已影响他们正常的人际交往活动,进而引发情绪与行为的异常,妨碍他们日常的生活和学习。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成长过程中缺失父爱或母爱的情感互动,比起完整家庭的孩子更可能趋向于消极敏感、自卑多疑,难以建立亲密感与安全感,再加上缺少父母的关心指导,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在人际中容易受挫,更可能趋向内向与孤僻。依恋理论工作模型认为个体对自己是否可爱或有价值等的基本判断,不但使个体预测身边人的即刻的行为,并且引导着个体对身边人将来行为的预测,影响着儿童对他人的反应和采取的应对措施。单亲家庭的孩子缺失了照顾者和支持对象,在他们眼里,这个世界被看成是不舒适的、不可预测的,他们对世界的反应要么是退缩,要么是战斗。一个人现在的行为可能在当时的场景中无法解释,但在考虑了他多年前的经历之后就变得可以理解了。高职生因为一直以来在学习上遭受到的挫折打击比较多,成功的体验很少。在我国,成绩的高低对一个学生的自我评价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高职生因高考的失利、学历的偏低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其情感较为脆弱和敏感,缺乏与人相处的技能,经常采取偏激的行为方式,这些影响了他们与他人人际关系的发展。

(二)影响单亲家庭高职生亲子依恋水平、自尊及人际敏感的因素分析

研究发现,生活的年限、单亲的年龄对亲子依恋和自尊、人际敏感的得分都呈现显著性差异,12年以上亲子依恋、自尊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年限,人际敏感得分最低。单亲年龄3-6岁人际敏感程度最高,6-12岁自尊得分最低。这说明12岁之前跟父母生活的时间越长,对父母依恋水平的得分越高。个体的人际敏感、自尊的发展有关键的年龄阶段。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陪伴其成长。特别是在孩子成长的早期,孩子内心最大的恐惧就是父母的离开。在孩子的内心,是因为自己不好,父母才不要我的。这种被抛弃的感觉是严重影响孩子建立安全感的原因[9]。依恋理论提出,安全型的儿童表现出积极、友善、欢快、同理心,安全型依恋为儿童建立亲密的友谊关系奠定了基础。而非安全型依恋的儿童通常表现出更多恐惧、悲痛、愤怒,表现出敌意。儿童到3岁左右才开始有朋友,他们更喜欢亲近玩伴,拒绝破坏性的、要求苛刻的、干扰的或者攻击性强的儿童,并且往往忽视那些孤僻的、犹豫不决的儿童。3岁后的儿童,通过与玩伴的互动,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并从关系中体会个人的价值感。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发现,6岁之前儿童的自尊并非以现实为依据,他们往往接受那些给予他们积极、无批判反馈的成人的评价,因此可能会高估自己的能力。直到8岁之后,自尊变得更加现实,随着对家长和社会标准的内化,对自身能力的评价不断发展,可以把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进行对比,通过与其他人进行比较,判断自己是否达到社会标准,此时自我价值感开始形成和发展。本研究发现,父依恋和自尊、人际敏感的得分在母亲的职业上得分差异显著,母依恋的得分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有爱的母亲,无论她们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可以给孩子提供安全的关系。在母亲是农民的家庭,父亲更具有权威性,孩子倾向于听从父亲的意见。母亲是干部的孩子,体会到更多的优越感,自尊水平高。母亲是知识水平的家庭,对孩子的要求较为严格苛刻,尤其学业方面,造成孩子自卑,人际关系敏感。

(三)亲子依恋对自尊的预测作用、人际敏感的中介效应分析

本研究显示,自尊与父、母疏远显著负相关,与父沟通、父信任、母信任存在显著正相关。自尊与人际敏感显著负相关。一个冷漠或拒绝的母亲,对婴儿的痛苦反应是忽视或压抑的,婴儿会认为自己是不可爱的、无价值的。一个有爱并及时回应的母亲,会使儿童感觉自己是可爱的、有价值的。本研究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父母依恋对自尊的影响是显著的,人际敏感在父母依恋程度对自尊影响中起到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这说明亲子依恋不仅直接影响自尊,还通过人际敏感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单亲家庭高职生的自尊。单亲家庭的高职生由于家庭的变故以及学业的挫败,导致人际敏感,也会有更多负性的归因,容易出现自我怀疑、贬低的倾向。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他们更容易长期遭受忽视或拒绝,会破坏自我价值感,造成低自尊。单亲家庭高职生的自尊、人际敏感情况堪忧,急需社会和学校教育工作者引起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提升他们的自尊水平,改善人际关系,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附表1 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高职院校单亲家庭学生亲子依恋各维度得分比较

附表2 高职院校单亲家庭学生亲子依恋6个维度与人际敏感的相关分析

猜你喜欢
单亲家庭人际高职生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关系实证研究
感恩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生感恩教育中的实证研究
微信聊天自我表扬的人际和谐管理研究
单亲家庭儿童相对剥夺感与心理适应的循环作用关系:一项追踪研究*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职业学校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研究
单亲家庭儿童早期教育的社会干预机制
人际自立特质、人际信任与合作行为关系研究
当代女高职生婚恋观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搞好人际『弱』关系
如何引导高职生理解《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