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师生党员“思政联动”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2019-03-23 08:13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师生思政

孙 慰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北京 102628)

一、问题的提出

高校党建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先后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等重要会议,深刻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及要求,同时赋予高等院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要历史使命。

高职院校因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如何结合实际,发挥师生党员的身份优势,既能确保学生党员政治的稳定性,又能实现教师专业资源的充分利用[1],最终实现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结合,是新时代高校师生党员教育管理思考的新问题。本文以此为切入点,以师生党员为主导,以“思政教育”为载体,构建高职教育师生联动机制,创新高职院校师生党员教育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师生党员思想政治建设新境界。

二、高职院校师生党员“思政联动”教育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一)新形势下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师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指出“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师生党员作为高校群体中的先进分子,能自觉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引领者、学风校风的示范者、文化建设的参与者[2],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非常典型的示范作用和引领效应。因而在高职院校师生教育管理工作中,以师生党员为主导,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性和模范性等积极作用,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师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应有之义。

(二)新时代不断创新推进高校党建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高校作为基层党组织,是培养党员、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阵地,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党建的主要内容。因此,新时代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因而扎实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结合,是新时代创新推进高校党建的应有之义。

(三)新时期深化高校全员育人工作的必然要求

常言道:“立人先要立德,无德者,国之祸也,德者,国之栋也”。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教育人才是所有高校育人工作者的初衷和使命。作为以培养高技能专业技术型人才为主要办学方向的高等职业院校,在学生教育管理中除了要注重培养足够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职业技能外,还必须培养至关重要的“思想品德”。学校要时刻秉承全员育人的作为,落实立德树人,努力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师生党员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群体,以师生党员为主导,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以师生党支部为载体,将高校育人工作融入到支部建设的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师生中的积极作用,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是新时期深化高校全员育人工作的应有之义。

三、高职院校师生党员教育管理面临的困境

(一)高职院校师生党员数量差距大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数量不多,这与高职教育的学制、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较大关系。高职院校学制一般为三年,在绝大多数教学安排中,第三年绝大部分时间为校外实习。然而培养一名学生党员,按照《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要求,从大学一年级入校递交入党申请书到确定发展对象,再发展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至少要经历近两年半的时间,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基本出现在二年级下学期与三年级上学期,发展之后马上就会面临三年级的校外顶岗实习[3]。学生党员分散在不同的校外实习岗位上,无法正常参与校内的党支部生活,校内党组织对在校外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受到实践和空间上的限制,直接影响到学生党员发展后的后续培养质量,同时在校内也形成了一年级无党员、二年级仅有较少党员、三年级有党员但不在校的实际情况。除此之外,学生党支部成员流动性较大,支部委员变动频繁[4],这些都与教师党员队伍形成了鲜明对比。

(二)高职院校师生党员联系不紧密

在实际工作中,学院党建工作一般多为“院党委—各党总支—党支部”的纵向管理模式[5],虽然这种工作模式保证了组织的严密性、上传下达的畅通性及较强的组织纪律性,但正是因为这种管理模式,使得党支部与党支部之间基本是相对封闭,互动性不强。另外,师生党员支部活动的侧重点也不同,学生党支部主要集中在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发展对象的培养考察、预备党员的吸收及转正等规定动作;教师党支部更多的是完成学院党建的硬性任务,其他时间都各自忙于学术科研。除以上情况外,教师党员与学生党员的学历、年龄、身份及阅历不同,主观上双方实现平等无障碍交流也比较难。

(三)高职院校部分师生党员政治素养欠缺

高职院校学生缺乏对党的理论知识深入理解和思考,虽然学生党员推选多以成绩较好或成绩排名靠前为主,但他们对于党的理论知识学习更多的是死记硬背,所以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同时,部分学生党员入党的“功利性”因素较高,一旦加入党组织,便相对忽略了党员再教育工作,思想上也就滋生了“停一停”“放一放”的消极意识,一定程度上也滋生了“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松一半”状况的出现,加之三年级的学生党员大部分时间在校外实习,无法经常参与学校党支部活动,因此在部分学生党员中仍存在对于党员特殊身份理解不到位、为他人服务意识不强、党性修养、政治素养不过硬等问题,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更是无从谈起。

另外,部分教师党员因过多精力投入在教学科研,很容易忽视党员职责,认为教好自己专业就是传道授业,教好自己的专业即可,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交由思政专业教师负责,此种做法没有将党员责任与本职工作、服务对象进行有效结合,没有将传道授业与品德塑造进行完美统一,没有将为人民服务与师德师风进行有机结合。在实践中,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大部分都是由辅导员承担,但因工作琐碎使得工作重心停留在学生的日常管理,无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开展党支部活动中,活动内容也仅限于“为党建而抓党建”,与班级建设、学生日常管理、思想政治教育联系不紧密,呈现“两张皮”情况。以上正是师生党员中存在这样的认识错误,使得师生党员的教育管理“联动性”不足。

四、高职院校师生党员“思政联动”教育管理模式构建路径

(一)树立“全员思政”理念,抓牢理想信念教育

图1 直线式组织结构

图2 以“思政教育”为核心的党支部组织结构方案一

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提高站位,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思政教育方式方法,引导全院师生树立积极向上、敢于奋斗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紧紧抓牢理想信念教育不放手。一方面,抓好“第二课堂”,支部活动应以思政教育为依托,围绕教与教师、学与学生等相关问题,以学风教风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学术思想工作、积极分子培训班、党员大会等主题开展组织生活,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融入其中;另一方面,广泛利用各类新媒体等多路径,开发党建工作信息化平台,通过建立支部公众号、党员微博、网上直播、快闪等方式开展网上党课、网上测评、网上支部生活等活动,把新媒体的优势和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吸引师生党员借助新媒体这个平台进行更加自由广泛的沟通交流,实现思政领域的“百家争鸣”。

(二)创新支部设置方式,搭建师生联动平台

高校在基层党支部设置时,一般都以专业方向或教研室为设置依据,同时党支部的组织结构一般都是直线式组织结构(如图1),但鉴于高职院校学生党员人数过少,以及学生党员存在的种种先天性的不足和弱点,笔者认为应积极加强支部设置方式改革,以“思政教育”为核心,以支部建设为载体,加强师生党员之间的互动交流,打破现有党支部的组织结构。

如图2该种方案适合学生党员人数较多,能够单独成立党支部,即保留现有党支部设置,但与之前教师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并列式排列不同。该种模式采用十字交叉方式,增强了各党支部之间的交流互动,便于教师党支部以专业为基础与学生党支部开展支部活动。同时还单独设立联络员,由学生辅导员担任,主要负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衔接;督导员由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选派一名老师担任,负责对其他专业的师生党员定期开展思政教育,监督与指导该系师生党员思政教育开展情况。一方面实现了教师党员对于学生党员课上的教学指导与课后入党发展的思想指导与监督,另一方面也实现了思政教师与其他专业教师的优势互补,通过专业教师党员、学生党员、辅导员、督导员的协同管理,真正实现“思政联动”,进一步加强了师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

如图3该种方案适合学生党员人数较少,不能单独成立党支部。以笔者所在北京某高职院校为例,全院学生党员仅有20余人,分散到各系部后更是寥寥无几,达不到党支部成立人数,故学院将辅导员中的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合并为一个党支部,且学生党员的流动性较强,将学生党员编入教师党支部一定程度保证了学生党员参与支部活动的稳定性和积极性,同时也实现了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课上教学、课下一起发展的“联动效应”。另外,每个党总支设立一个“思政”督导员,由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选派一名老师担任,任务同上。

图3 以“思政教育”为核心的党支部组织结构方案二

(三)加强体制机制建设,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除抓牢理想信念、创新支部设置方式外,师生党员“思政联动”教育管理真正取得实效并能长期巩固其成果,必须抓好体制机制建设。一是学院层面,高职院校需要紧紧围绕高技能专业化“大国工匠”人才培养目标,通过系统规划,推动学院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院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之中,同时选优配强思政课程师资,利用专项经费,鼓励教师参与思政课程培训和高水平学术研讨交流,加强思政专项课题研究活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二是教师层面,要建强教师党员队伍“主力军”,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将师德师风考核与年度绩效考核有机结合,考核结果计入教职工个人档案,并作为评优评先、绩效发放、业务培养和职务职称晋升以及岗位聘用等方面的重要依据。三是学生层面,不断优化学生党员激励机制和考评机制。从学生的思想状态、学习技能及取得效果等多角度对学生党员进行评价,通过建立目标激励、荣誉激励、物质激励等措施相结合的激励机制,评选出优秀学生党员,同时选派优秀学生党员担任“思政教育”课程助理或宣讲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工作,发挥学生党员的榜样引领作用,在学生群体中扩大积极影响,共同营造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校园氛围。

高校党建工作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师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核心内容,在构建师生党员“思政联动”教育管理模式中,抓牢理想信念是核心,创新支部建设是前提,健全体制机制是保障,高职院校一定要结合实际,以师生党员为主导,以“思政教育”为载体,实现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结合,推动高职院校师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师生思政
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路径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校学生党员党内生活常态化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措施研究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