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逸浩,田艺广,骆小敏
(1.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2.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520;3.老隆镇第三小学,广东河源 517300)
研究生教育为我国的顶端教育,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增加,但目前研究生教育及培养模式主要以结果产出为导向,毕业生出现很多业务能力突出,其他方面偏弱的“营养不良”症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为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1]。加强和改进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必须根据讲话要求,注重协同效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中心任务,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
该文通过调研国内部分高校以“立德树人”为主题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生涯阶段理论的“三年四阶段”研究生培养模式,将研究生的三年分解成懵懂入学、过渡阶段、自我沉淀、毕业升华四阶段,根据研究生生涯三年特点,分不同侧重对研究生进行培养,目标是培养出德才兼备,思源爱校的全面发展型研究生。
生涯是指从事某种活动或职业的生活经历。我们日常所提的生涯主要指职业生涯规划,国内外学者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研究主要分成三类:个性与职业匹配、职业选择、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2]。
该文基于研究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选取了职业生涯三阶段模型进行匹配。职业生涯三阶段模型是描述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不同阶段重点的理论模型,是新精英生涯结合美国积极心理学鼻祖塞里格曼提出的职业三阶段理论、舒伯生涯发展理论及员工个人生涯发展规律开发的职业生涯管理模型[3]。职业生涯三阶段的模型指出,职业三要素,兴趣能力与价值观并不可能同时达到匹配,而是按照阶段性慢慢形成匹配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职业发展目标与匹配重点。
它分为工作期、职业期、事业期三阶段,每个时期都有不同侧重点。笔者通过生涯三阶段模型结合自身工作经历思考,将研究生三年培养阶段作为一阶段性生涯,将该生涯分为适应期、过渡期、提升期、升华期四阶段,从而提出“三年四阶段”培养模式。
2015年该校全面进入高水平大学建设,师资队伍、科研平台、实验条件等方面得到大力加强,学院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该培养模式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年四阶段”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结合,实施于该院2017、2018级硕士研究生。
本科生在完成四年学习后已经形成并具备一定生活习惯,因此在研究生生涯中会首先进入懵懂入学适应阶段,该阶段目的是让研究生更好更快融入研究生学习生活节奏。
实施 “千苗计划”“拔尖人才创新计划”“研究生暑期学校”、科研团队自由组合的宿舍分配模式、实验室同门担任迎新使者带入学等方式来匹配研究生新生精准入学。
打造有时代感和吸引力新媒体平台,将微信公众号、学院网站、学生工作群等多渠道融合,推动多方位学生工作开展。“广工自动化研究生”微信公众号平台,在新生入学阶段为新生推送迎新系列推文,促进新生对学院了解认识。
入学后,研究生新生进入过渡学习阶段,其主要问题在于关注研究生身心健康,适应环境,进入学习状态,同时重要的一点是树立新时代研究生的高远志向,我院主要采用以下机制协助新生平稳过渡。
(1)在新生入学的9~11月,发挥学院研究生会、党员骨干、心理联络员等学生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新生杯”拔河比赛、“新生杯”篮球赛、女生节晚会、迎新晚会等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同学之间联系。
(2)加强同学校心理中心互动,落实新生心理摸查、心理访谈,跟踪心理问题学生,开放学生心理咨询等。
(3)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入学贷款等问题,解决学生经济的后顾之忧。
(4)开展系列入学教育系列活动,加强研究生礼仪修养,增进学生对院情了解,树立三年目标。
通过过渡阶段的系列机制,让新生尽快适应,进入科研学习状态。
在适应新环境后,进入自我沉淀,自我积累过程,此阶段持续时间较长,也是学生成长的最为核心关键的部分。此部分分以下四个大方向对研究生针对性地培养。
2.3.1 建设理想信念
树立党员榜样,思想引领,举办系列学习活动,如“大潮起珠江”“自动”上党课、“1+2”支部共建等,加强党员意识,强化党员党性修养;
2.3.2 提倡德育
强调以德育人,志存高远,心怀国家[4]。提出德育评价体系,强化研究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陶冶情操,身心健康,将德育评价体系纳入学业奖学金管理体制,利用导师第一责任人制度,对研究生德育进行评价,并同时要求研究生对导师进行德育评价,建立双向打分机制。
推广德育案例,举办“研路师引德艺双馨——学生最喜爱的导师”评选活动,强化德育在研究生心中的地位,同时鞭策研究生导师为学生做出表率,互利共进,为培养优质研究生添砖加瓦。
2.3.3 提高科研技能
举办学术、科技讲座、沙龙,目前已有“研梦相传”“思源”“院士讲坛”“外国专家”等系列,开阔研究生视野,增加和科技前沿接轨机会;组织外派研究生赴境外进行联合培养及时了解国际学术动态,跟踪对接国际学术前沿,积累高水平学术成果,进一步提升高校研究生综合培养水平。
2.3.4 规范教学管理
在课程设置上以各类研究生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合理安排学术型、专业型和实践型课程的比例,有利于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发挥“校企联合培养”“企业导师进课堂”“企业项目进课堂”等创新教学模式,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有机结合。
积蓄期结束,来到毕业升华阶段,以落实研究生就业为导向,培养研究生思源爱校的情怀为根本,采取下列举措。
(1)举办各类就业活动,专场企业宣讲招聘会、就业指导会、研究生交流会等,保证学生顺利就业。
(2)组织毕业座谈会、为母校捐赠树苗、“挥别母校、难说再见”毕业墙留念、毕业典礼学位授予等有仪式感的毕业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爱校感恩的情怀。
(3)加强同毕业生用人单位沟通,建立互访互动、追踪跟进的机制,保障毕业生在用人单位顺利发展。
笔者于2017年初搭建架构“三年四阶段”培养模式,于2017年9月开始实至今,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效。
“三年四阶段”模式的实施,近两年,我院研究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SCI)、授权发明专利数量大幅增加,毕业生就业率均达99%以上[5],报考人数大幅增加,生源质量明显提升[6],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有所提高,毕业生毕业后与学校互动也进一步加强,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我院“控制科学与工程”进入前10%(A类)。
在2018年该院60周年校庆校友日活动上,我院毕业生返校达1000多人,为全校之最;同时成功举办多场“研梦相传”校友返校座谈会活动,得到毕业生大力支持。
通过提出“三年四阶段”培养模式,针对研究生全方位培养作出思考与实践,为进一步深化“立德树人”理念核心,以人才培养为目的,顺应研究生成长成才规律,不断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为推动研究生教育内涵发展做出有益探索和实践,为培养有理想、有担当、有知识、有能力的新时代研究生提供参考。
但由于研究时间尚短,未有完整经历 “三年四阶段”培养模式培养以及后续职业发展经历的研究生,因此在实践方面缺乏一定数据支撑,这也将成为笔者接下来完善和丰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