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静 无锡广播电视台交通频率
面对新的传媒生态格局,传统媒体从漫长的1.0 刊例时代,发展到忙碌的2.0活动时代。当活动营销导致资源过度消耗、传播效果衰减时,我们不得不跟着大部队一起懵懂地迈进3.0 融媒体时代。为此,我们迫切地需要探索新的营销模式。于是,打造大IP 成了各平台不约而同的选择。然而,如何将这些IP 变现,却成了行业难题。
创意好、正能量、实操性,这是好的IP 所需的标配。现阶段,什么是适用于广播的大IP?本文以无锡交通广播为例,尝试打造一条广播大IP 的变现之路。
今年7月开始,素以硬新闻为特色的央视《新闻联播》开始转变语态,同步推出《主播说联播》新媒体品牌,用通俗语言传递主流声音,迅速成为热点,直播收视不断提升。
改进:作为地方媒体的我们,现在的新闻形态依旧一板一眼,毫无表情,不符合传播发展规律。我们需要转变表达方式、拓宽传播渠道,《新闻联播》为我们上了一课。多研究怎么将硬新闻与软艺术相结合,才是受众愿意接受的形态。与那些说教式的新闻节目相比,大家更愿意去留意那些听得懂的,贴近生活的事情。
大数据时代,路况已经不是交通台的独家资源。不过,在日复一日的常规播报中,偶尔的突发将给平台的多个端口带来爆发式的增长。
案例1:6月,无锡市中心突发一起交通事故,有小女孩被公交车压住。当时,交通广播推送相关原创微信,获得了10W+的阅读量。
案例2:10月,一次晚高峰时的重大突发路况发生之后,频率进行了30 分钟的视频直播,收获人气数31W+,微信粉丝增量2497,后续微信粉丝总数突破20W+。微博粉丝增量1775,后续微博粉丝总数突破40W+。频率整体节目收听率也以此为拐点,开始逐步回升。
改进:随着大数据的普及应用,行业内出现了“弃路况论”的声音。但事实证明,路况应该是“扫地僧”的角色。在关键的时刻,发挥巨大作用。
优质的平台IP,不是不老的常青树,需要在每一次坎坷和改革中突破创新,抓住机遇,才能永立不败之地。
交通台的几大主干节目,风格鲜明,收听率优势明显,是俗称的传统节目IP。但是,在新的传播环境下,如何让老IP焕发新生机?
节目以新闻为主,互动、路况、歌曲串联。两位主播白杨、孙敏,一位是幽默大哥哥,一位是亲切小姐姐。经过多年的合作,两人又擦出了新的火花,变成了“想要放飞自我的中年可爱大叔”,和“努力把握节奏的知心大姐姐”。人设的转变,激发了更多的矛盾点,也带来了更广泛的受众群。
改进:新闻软一点,观点犀利一点,矛盾多一点,主播与受众更近一点。能够走进人群、融入人群的节目才是可利用的节目IP。
节目以互动、歌曲为主,辅以路况、新闻资讯,亮点在于线上线下的互联互通。7月,节目开始招募微信群,3 天招满1000 人。关闭招募通道的同时,连续推进多场线下活动,结合奖品,层层推进,节目收听率明显提升。
改进:继续提升线下群的活力,利用粉丝群来变现。
如何恒量优质的节目IP?收听率固然重要,但变现能力更为关键。好的节目需要不断的随着市场的变化做出新的尝试。市场会给你最真实的反馈。
广播伴随性的特点注定了主持人的个人魅力和风格是受众是否选择你的关键。
帅:帅气、漂亮的声音。
怪:与众不同的主持风格。
坏:具备娱乐性。
卖:会卖弄,搞事情。
风格鲜明的主播能带来定位准确的受众,以此来打造各自的圈层,为广告客户提供更精准的投放平台。
在交通台,有爱吃的丸子——美食、爱玩的王旭——旅游、亲切的尧尧——亲子、犀利的大李——法律……为主播们做好明确的圈层建设,何尝不是一种IP 变现的有效途径?
一个适合广播的融媒体IP 运营过程,就是将平台IP、节目IP、主播IP 进行创新融合,以此来服务于融媒传播大IP 的变现。
案例:今年4月开始,交通广播推出“旅游新主张”系列活动,给我们的融媒体运营带来新的启示。
项目启动之初,我们并没有把握。意外的是,第一批西藏之旅的200 个位子在一天之内就被抢订一空。随后,我们陆续推出各批次的团队游。每一次,我们都担心,是否过度消耗了粉丝的购买力?7 个月的运营,从西藏、青海、甘肃,到新疆、广州、云南,我们一共发团31 批,1700+人。事实证明,在多方位、病毒式宣传之下,项目的运营呈现良性循环的态势。
“旅游新主张”系列活动在今年的预计收益不到100 万。这在交通台的总盘子中,是很小的一部分。但是,我们相信,盈利模式建立且成熟之后,推而广之,前景可观。
未来,大IP 是开疆扩土的最佳武器。我们可以在视频直播节目中插入在线购买,卖货与宣传同步进行;把家装节放在某建材城,招商、收客两不误;“车博会”策划一个“1 元抢车”的活动;“住文化节”上,我来帮你卖房;“福得得”微商城与节目、主持人配对,做自己的文创产品……
在3.0 融媒体时代,想做好广播大IP,要不断加强用户洞察,用品牌化、系列化方式运营IP,提升产业化的水准,才会有更好的市场表现,让宣传和经营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