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2019-03-21 16:55黄翠霞
成功 2019年7期
关键词:创设意识精神

黄翠霞

田东县朔良镇义合村小学 广西百色 53150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已成为广大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广大小学数学教师首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解放思想,大胆放手,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鼓励学生探索创新。

一、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创新的学习氛围

科学研究发现,一个人在心理上感觉安全以及自由的情况下才能解放思想、思维变得活跃起来,从而形成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为他们创设一个有利于创新的和谐、平等、活跃的课堂氛围,才能让他们拥有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他们的思维才会变得敏捷,才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除了有利于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还要一改以前那种师道尊严思想,善于做小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具体而言,首先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保证教学课堂的活跃,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实现对创新精神上的培养;其次是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相处,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其实是自己的一个朋友,这样才能让学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放心大胆地开发想象力,进行自由的创造。

二、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喜欢游戏本来就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非常感兴趣的事物。游戏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能高高兴兴地观察,引发联想,进而探索,研究问题特点和本质。例如讲《分类游戏》的内容时,以比赛性的游戏引入新课,我对同学们说“今天我们做一个游戏,给铅笔分类,哪组分的种类最多,哪组分得的最高,以哨声宣布游戏开始”,孩子们七手八脚地动手操作,有的按长短分,有的按形状分,按颜色分,按笔杆的材料分,约有十种不同分类方法,他们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从各个方面进行分类,使学生在游戏中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类、愉快地掌握了知识,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三、培养问题意识和质疑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创新精神主要体现在学生解决问题方面,通常学生在遇到感兴趣的问题上就会发挥其创新精神,因此,在教学时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内容和知识疑问,并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解答。这样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四、实践中求创新

实践侧重于对知识的体验。实践中通过精心设计不同类型的、开放性的、生活化实践题,运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巩固新学知识,使学生在多变多解的题目中提高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激发学生创新活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目的。教师要以全新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劳动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营造民主氛围,激发创新意识

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知识只有经过学生自己创造,内化为自身的认识结构,才能掌握运用。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从中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心理学研究表明,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是学生进行创新的阳光、雨露和土壤。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能够促进师生情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只有让学生处于自由畅言的环境,他们才会尽情地参与、表达,主动探求新知识,才会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

创新思维培养的关键是要解放思想,改变传统观念,相信学生,大胆让学生去操作探索,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体验创新的乐趣。

六、赏识教育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愉悦而高兴地学习就会提高一个人的兴奋点,他们的大脑就会积极思考并得以优化。教师在教学中要时时刻刻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以赏识教育为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优点,及时给予表扬鼓舞,他们就会以此得到成功的喜悦,或许就是从这里开始了他们走向成功之旅,会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动力。教师要做好赏识教育工作。

在科学与人文交融的教改大潮昭示下,数学教学也理应克服只见概念规律不见人的偏颇。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地、全面地看待学生,给予每个学生创造、表现、成长的机会,使学生在充满生命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自主探索,不断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

猜你喜欢
创设意识精神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拿出精神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