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 敏
2016年5月1日起,“营改增”政策在各行各业全面实施。三年来,很多企业已经走出最初茫然无措、等待观望、被动适应的窘境,迈向积极扭转观念、积极调整适应改革、加快优化管理的新阶段。就供电企业而言,由于涉税因素多种多样,其税务管理工作本身较为复杂,且基于原始操作惯性,新旧制度和政策过渡困难,在实施“营改增”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触发各种风险,导致企业短期内税负管理难度和涉税风险不断增加。
税制改革之前,供电企业通常按照供电收入的17%缴纳增值税,然而供电企业税务管理项目多且杂,涉税因素交替混杂,难以有效剥离区分,其税务管理工作本身难度较高,重复征税问题明显且突出,高额税率使企业长期面临沉重的税收负担。而“营改增”后企业涉税项目得到有效细化,并根据不同进项设置不同的税率;且部分项目在取得营业税发票后享有不同程度的进项抵扣优惠,由此,供电企业重复征税现象明显减少,且在政策惠及下,一般供电企业税负较改革前可降低近20%,大幅降低了企业成本。
“营改增”全面实施的背景下,供电企业充分意识到由于自身经营结构的不足,难以有效推动“营改增”在企业落地实施。基于此,供电企业积极参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实现企业转型升级,通过组织体系和生产结构优化调整,为“营改增”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环境,将“营改增”政策有效内化为企业文化,实现企业经营发展质的飞跃。同时,经营结构调整使企业资源配置和规划更具科学性,且“营改增”所节约的成本可以为企业投资、教育培训等领域争取更多的资本投入,进一步促进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创收创效。
“营改增”的实施使供电企业财务管理发生巨大变化,大到管理理念、小到财务报表编制等细节(进项抵扣项目增设、税目补充、税率重设等等)均面临重大调整,会计核算难度更大,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此情况下,供电企业必须及时转变财务管理观念,大刀阔斧地对财务管理制度、流程进行改革调整,充分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做好新旧财务流程及报表过渡衔接,保证增值税制度在企业顺利实行。因此,“营改增”倒逼企业大幅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与质量,于企业财务管理而言具有重要的强化和促进作用。
遵循事物发展的两面性,“营改增”也会对供电企业产生消极影响。例如,短期内,供电企业无法彻底实现结构调整和管理水平提升;且由于对新政策掌握不足,习惯性操作难以扭转,导致新制度实施过程中失误频出,非但无法有效缓解原有制度造成的弊端与风险,反而为税务管理增加新的风险。同时,短期内,企业实施“营改增”必然会造成成本投入增加,且实际回报不明显,难免打击企业落实改革的积极性,且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成本损耗,迫使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和沉重的压力,甚至影响企业未来发展。
“营改增”税制改革经历了四年的试水期,于2016年5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期间针对“营改增”实施的文件、通知、补充政策及规章制度不计其数,税法更新调整日新月异。要充分掌握以上内容本身难度极大,而供电企业并非“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在政策及法律法规了解方面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对“营改增”背景下的相关税收法律法规信息采集、解读不完善;致使税务管理导向偏离,从根源上触发了税务风险,限制了供电企业事务管理水平提升,也不利于“营改增”在企业的顺利实施。
由于“营改增”是我国税制改革进程中史无前例的重大创新,且全面实施时间较短,目前供电企业实施“营改增”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经验不足,其实施过程中必然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尚未实现将“营改增”政策、法律法规等内化为税务管理的具体理念和流程,而原有实务管理流程无法切实支撑新政策的实施落地,导致“营改增”实施仅浮于表面,未能纵深推进,其节税效果亦不明显。税务管理流程与管理需求脱节,企业无法实时管控税务风险,将暴露更多的税务管理漏洞,进一步增加税务风险,造成消极循环,危及企业经营管理。
目前供电企业并未完全更新财税管理的监督系统,很多企业甚至依然运行与原有制度配套的监督机制,很大程度上造成监督机制落后于税务管理政策方针,致使实际运行过程中,监督机制对企业财税工作的监督效力逐渐下降,最终导致监督失效,税务风险陡增。另一方面,供电企业缺少科学的考核机制,对税务管理及税务风险防控结果缺少合理考核评价;企业对现阶段税务管理工作缺少客观认知和判断,无法对税务管理和风险管控工作提出整改建议;且由于依据不足,无法为税务管理制定科学的考核目标,长此以往,企业税务管理将停滞不前,税务风险因素不断累积,终将给企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营改增”实施后,税务管理工作对企业信息化的依赖程度和要求均大幅提高,与此同时,传统的税务风险监测手段逐渐失效,信息化建设及信息系统完善升级势在必行。而信息时代出现的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也是“营改增”背景下企业加强税务管理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然而,现阶段,很多供电企业信息化水平并不能满足“营改增”背景下的税务管理需求,且尚未构建完善的信息共享系统,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无法有效嵌入运行,无法对具体项目进行实时税务风险监测,风险预警系统亦缺少运行环境,导致很多风险因素错失最佳管控时机,因此给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
当前,供电企业并未完全了解并利用“营改增”背景下的各项优惠政策,企业节税能力与预期相差甚远,间接增加了税务管理风险。例如,企业对进项抵扣政策解读不全面,未能全面梳理或及时判断具体项目中存在的抵扣项和抵扣率,导致政策利用不充分,甚至误用、错用,非但无法实现节税,反而因此产生违法行为,给企业带来更多风险。同时,一些供电企业错失了很多针对性的补充政策,例如“三免三减半”政策,供电企业符合普惠范围,但因对政策了解不足,未能及时做好项目备案,无法切实享受政策,进而增加了企业税务管理的风险。
供电企业应该多措并举,积极促进税务风险管控水平提升,又好又快推进“营改增”实施进度,促进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质增效,安全运营。当前,第一要务是充分了解“营改增”背景下税收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构建税收法律法规的信息管理体系;充分录入供电企业需要解读和应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并及时更新,保证该信息管理体系健全、完善,从制度上助力规避税务风险。将体系内容制成必读手册,分发给企业所有人员,保证人手一份;并将电子版在企业信息平台长期置顶,便于企业人员随时查阅,切实实现税收法律法规的全面普及,敦促企业所有人员形成充分的税务风险防范意识,促进税务管理水平提升。
为了在“营改增”背景下进一步实现合理避税,有效节税,降低税务风险,供电企业必须深入分析税务相关业务的流程管理,通过流程重塑或再造,优化企业经营管理结构,明晰税务风险追踪脉络,进而有效规范税收管理,强化风险控制。供电企业可以通过密切采购、供电、销售等环节之间的联系,围绕“营改增”实施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进而合理规避重复税收项目,从整体上降低税务风险,并且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同时,供电企业可以根据进项抵扣政策等优惠政策设计规划科学的辅助业务链条。例如,通过与第三方机构有机合作,将企业的后勤、培训、物流等业务进行外包,通过业务结构调整,合理增加外围服务业成本比例,进而增加服务成本进项抵扣额,实现科学节税,合理降低税务风险。
供电企业应及时更新税务管理的监督机制,保证监督系统与税务管理流程同步、配套,切实发挥风险监督作用,强化税务风险管理。要完善税务风险监控的必要环节,及时防范,防患于未然;并通过监督强化税务稽查工作,加强日常税务风险管控,弥补传统监督机制“事前风险管理”与“事中风险管理”的缺失,进而提升供电企业的税务风险防范能力,促进税务管理效率提升。同时,供电企业应该积极优化税务管理的考核评价机制,要设计科学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目标和指标,充分明确税务风险管控责任,具体化和量化税务风险管控的结果和水平,保证相关执行人员及决策人员对税务风险管理持以客观、精确的认知,进而理性、积极规避风险。
供电企业应该适当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加速信息化水平提升,为供电企业经营发展铺就信息高速路,为加强“营改增”背景下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创造充分的基础环境。在信息建设成熟的前提下,充分引进技术和人才,助力企业完善信息共享中心建设,为企业搭建业财融合、信息高度对称的信息共享系统,保证税务信息的全面性、及时性。同时,供电企业应该及时搭乘大数据的时代快车,充分将大数据分析、云会计、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和信息化工具引入应用,提升财税信息数据采集、处理、分析效率,为供电企业税务管理搭建数据库,充分巩固税务管理的数据依据支撑,切实强化税务风险分析与预测能力,加强实务风险防范。
供电企业应该深化了解“营改增”税制改革相关的优惠政策和补充政策,加快解决“营改增”实施给企业带来的消极影响,缩短消极影响持续的期限,加快推进“营改增”落地,进而切实享受“营改增”政策红利,促进企业降本增效。要充分梳理可以享受优惠政策的项目,并按照相关要求和既定时间完成备案和其他准备流程,进而充分享受优惠政策,实现节税降税,规避因政策了解不全面而引发的税务风险。同时,供电企业财务人员要及时关注政策更新,保持对政策的敏感嗅觉,深入发掘优惠政策带来的节税机遇和红利点,充分预测政策带来的税务风险因素,进而合理利用优惠政策,准确规避风险。
供电企业在“营改增”政策鞭策下,加快转型步伐,实现生产经营结构升级,并充分提升财务人员素质,促进财务管理水平提升,通过各方面的改进调整,在降本创收方面取得有效成果,充分将“营改增”的积极影响具体化。同时,供电企业也面临着“营改增”改革所带来的挑战和风险,税务管理工作难度提升,新的矛盾或问题逐渐“浮出水面”,给企业税务管理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供电企业应该客观分析风险来源,通过深入了解税收相关法律法规信息,强化信息化建设,规范税务工作流程和秩序,充分发掘应用优惠政策,强化监管与考核等具体措施,助力供电企业有效规避和防范“营改增”带来的风险,切实促进“营改增”落地和企业税务管理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