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树欣
河北省直机关第四幼儿园 河北石家庄 050031
我国现阶段的学前教育没有注意到幼儿教育对孩子的促进作用,大部分教师仅停留在“哄孩子”的阶段。也有部分幼儿园将思维发展作为培养孩子的重要内容,他们通过相关活动培养幼儿对非该年龄段事物的了解,他们甚至将个性发展与这些训练融为一起,对个性发展形成了错误的认知。所以,应该强化幼儿教师对个性的认识,从而更好的组织和开展相关教育活动,有效指导幼儿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现阶段,我国学前教育存在两种教学思维,一种是以传统教学观念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另一种是以现代教学观念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受着经验主义影响,没有制定符合教学理念的教学计划和方案,这就严重限制和阻碍了幼儿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幼儿园是孩子与社会最早接触的地方,学前教育更是幼儿最早接受到的系统教育。相关研究表明,这一时期的幼儿思维呈现发散式扩展,对于相关事物的了解不断增强。这正是幼儿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需要把握幼儿学前教育阶段,对幼儿进行多方面的培养,不断提升幼儿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等。而且,这一时期的教学活动可以为孩子的个性发展提供条件,幼儿可以通过参与相关活动,可以完成与其他小朋友的沟通,也可以一起完成游戏任务,这都可以为幼儿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提供有利环境。
幼儿阶段是幼儿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于每个人来说,良好的性格有助于自己的人生规划,有可能获得想象之外的机遇。基于这种条件,幼儿教师一定要重视幼儿学前教育的个性培养工作,要仔细观察和了解孩子的内心变化,主动把握幼儿的感情认知,从而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身心发育无法获得外界事物的准确认知,经常遇到困难和瓶颈,这就需要教师细心观察,把握幼儿成长发育的个性特点。根据孩子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应有的教育,从而实现人格发展。
环境对于教育效果有着重要影响,许多学者侧重于教育环境的研究,他们普遍认为,良好的环境对于教育效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就需要教师着重把握影响幼儿个性形成及发展的因素,尽可能地为幼儿个性发展创建有利的条件。教师要积极引领幼儿参与到相关活动中,尽可能的激发幼儿对活动的热情和兴趣,从而激发幼儿的自我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需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理念,充分利用家长会等方式面对面地与家长分享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明确提出需要家长在家庭中配合的工作,站在家长角度的教学结合孩子的实际问题来选择合适指导内容,同时要注意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积极创建恰当的教育环境,充分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主动性,有效激发家长的教育潜力。从家庭教育指导层面来看,教师要指导家长从过去简单的指导方式向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发展,积极主动朝着更加开放的方向过去,引导家长化被动为主动,使得家长的教育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教师还可以积极组织家长们进行经验交流与互动,在活动中相互交流育儿经。
通过利用诸如美术、音乐等艺术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引导幼儿实现个人个性更加全面、平衡的发展。美术的世界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能够为幼儿表现自身对生活的真实感受提供更多的素材,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因此更容易被幼儿所接受,能够被用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比如在美术手工活动中,能够通过引导幼儿亲身参与动手操作来锻炼其眼力、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为了能够获得更好的手工效果,对诸如剪贴、折纸等动作都需要进行重复训练与联系,协调动作。而根据相关研究发现,人的手的活动与脑的活动有着密切关联,手脑并用指的就是人的手作用中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又经过大脑进行加工后重新反馈到手。一般来说,动手开展的活动越多越复杂,对大脑产生的刺激就越强烈,使得思维活动获得更高水平的锻炼。由此可见,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开发手的动作能够极大影响到幼儿的思维发展,与此同时,还对幼儿的个性发展有着额外的作用。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开展相应的教育环境创建,确保幼儿在更好的环境中得到更加全面的引导,实现个性全面平衡的发展。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相关规定,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幼儿学习与生活的引导者,在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中互相成长、进步,教师需要明确自身的定位,不仅仅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训练学生的技能,说教道理,还要肩负起引导幼儿个性发展,锻炼幼儿实践能力,激发幼儿创新意识的责任,将教育的主体位置还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