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东,姚树颍
(阜阳师范学院, 安徽 阜阳236037)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提出“明显缩小城乡师资水平差距,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然而,师资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瓶颈问题。在新时代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历史征程中,重视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关注教育薄弱链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国家教育的重点任务,让每一个孩子受到良好的基础教育,是党和政府发展基础教育的主要目标。
本文基于笔者所在学校近四年承办“国培计划”项目中的调查问卷和学员参训期间的感言、心得等材料。我们通过发放问卷、个别访谈等方式,获取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资料。本次问卷在阜阳师范学院国培班中接受继续教育且为农村地域的教师进行取样,问卷对象为近四年来参加笔者所在单位国培计划的农村骨干教师,由于问卷人数不同,回收数量稍有差异,其中2014年20份,2015年21份,2016年30份,2017年29份。并在皖北地区Y县、L县、T县中的农村小学抽取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主要从小学教师人数、年龄、教龄、性别、基本工资、幼儿园的性质以及最高学历、职后培训等维度设计调查问卷,通过对几所幼儿园教师、管理者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份,回收率95%,并对22名小学教师进行访谈。
调研数据显示,从农村小学教师继续培训机会少,专业成长路径太少,有过聆听专家指导机会的仅有8.2%。现实情况是农村小学人手少,教师都是班级的主力,难以脱身教学工作到城市接受培训。同时,农村教师在职教育“价值指向不明”,自我发展内驱力不足,专业理论缺失、专业素养滞后,致使培训效果欠佳。
国培计划项目,将农村小学教师纳入到国家级培训中,提升了其对专业的认同。当前,农村小学教师的入门门槛较低,工资福利收入低,社会地位不高,使得农村小学教师的职业社会认同感较差。有研究人员调查显示:“不少乡村教师对专业发展的方向性是不明确的,他们对新时代背景下专业的小学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职业素质结构,以及如何进行专业发展等问题均缺乏了解。小学骨干教师职业发展规划不清晰、自主发展意识水平的降低都影响其职业认同水平降低。”[1]通过国培计划培训让学员们了解当前国家重视农村教育、重视乡村教师的政策环境,以及新时代乡村教师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升了学员对专业发展前景的认识,强化了自主发展意识。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国培计划实施的目的,国培计划在农村小学教师培训教育实践中取得了积极成效。笔者以皖北一所培训机构的31名转岗教师学员为样本进行调研,从学员对培训项目的主观感受、学员对培训内容的学习程度、学员培训后教育教学行为实践的变化以及培训对学员个人、任教学校的影响四个维度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小学转岗教师学员在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领域都取得了较大的收获,专业素养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对于骨干教师群体,笔者通过抽取笔者所在学校承担的国培计划参训教师作为样本,探究小学骨干教师在“国培计划”中的培训效果。通过调研发现,国培能够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专业素质,培训更新了参训教师的教育理念,丰富了参训教师的教育知识,提升了参训教师的教学能力。
本文侧重分析国培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升国培计划培训实效,促进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一)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和适用性。 培训内容偏向基础性知识,如计算机基础、课件制作等;缺乏实践性的知识。就课程设置来说,规定实践课不得低于一定的比例,然而什么是实践课又不明确。培训内容偏向城市化,有着明显的“城市取向”,很少真正基于农村教师生活场域进行具体分析,不能紧密贴合农村教师实际设置课程。培训目标设计缺乏针对性,进一步开发更加符合农村教师实际的培训课程。“实际培训工作的开展仍旧是基于培训机构的视角出发,很难真正顾及不同地区、不同需求的农村教师”[2]。学术研究和培训中都相对忽略了农村幼师的“专业现状”,农村幼师专业定位较低,有的仅把自己看作“看孩子的人”。
(二)培训形式缺乏多样性。 培训模式还是讲授为主,基本以专家报告的形式,未重视培训学员的主体地位。往往忽视学员自我构建、自我反思对培训的促进作用。要将参训学员放在主体位置而非仅是培训对象,了解其专业所需。
(三)培训效果欠佳。 如“影子教师”跟岗研修在操作中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容易流于形式。从国培学员角度看,存在工学矛盾,肩负着教学和完成培训任务的双重压力,甚至家庭生活压力等,学习时间和精力难以保证。培训实施中的管理工作开展更多是基于培训机构的工作思路,相对忽略了农村幼师的训中收益,训后跟踪服务等。从国培教员角度看,研究方向、授课内容与学员实际教学情况难以匹配,导致国培计划未能很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四)参培教师缺乏培训的主动性。 从国培学员自身来说,农村幼师对国培宗旨的认识是模糊的,对国培项目的价值判断有失偏颇。影响国培项目发挥应有的功能。增强参培学员的主体意识,学员要明确意识到国培的最终价值是农村幼师而非其他主体,培训的主旨是提高农村幼师的专业素养。
(一)基于“需求分析”的国培内容创新
培训内容是培训的核心构成,关系到国培计划实施的成效。笔者首先要对学员的需求进行调研分析,这是培训课程设置的基础。通过对阜阳师范学院近四年国培学员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了解学员真正需要的,最急需的是实践性如教育技术等方面,如基础教育阶段心理发展以及教学方法,基础教育改革实践的新经验新理念。以问题为导向,收集学员工作中的问题,制作成菜单,围绕问题菜单选定主题,师生进行研讨,合理设置培训课程内容。开发适合农村地区的本土文化课程,找准培训工作与农村小学教育的切合点。
(二)以翻转课堂助推国培方式创新,建立网络研修社区,使在职培训信息化
注重教员学员“双主体”作用的发挥。通过调研发现,在培训方式上,学员倾向于外出观摩、交流指导为主的学习培训。喜欢“身历其境”的全方位学习,行业专家的高层次引领。对培训者,偏向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优秀教师和领域内的专家学者。上线一批优质课程,引入一批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在线答疑解难。通过“讲授、诊断、参与、分享、体验、合作”等培训模式,发挥学员的积极性。不同学历、不同层次的学员对培训有不同的需求。通过培训方式创新,满足教师学员的个性化需求[3]。
(三)构建完善的培训保障服务体系
严格参训教师资格选拔制度,遴选符合条件的优质学员。择优选择自愿参与培训的优秀教师。整合优质资源,组建高水平的教师培训团队。加强管理与考核,在课程设计、课时安排、学员考核与服务等方面进行人性化改革,满足学员个性化需求,注重培训过程性的反馈与评估。政府及教育部门、高校等责任主体合力建构符合农村实际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国家高度重视农村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工作。地方政府及教育职能部门要重视农村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建立农村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保障机制,以“整合资源、协同发展”的方式突破制约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障碍,建立城乡教师的协同发展模式和机制,促进城乡教师之间进行协作、互相交流教育经验。
高校及各类教师教育培训机构要针对农村小学教师工作实际,重塑培训理念,探索实用的培训内容和灵活的培训方式,改进培训模式,增强培训实效,实行“菜单式”教师教育及培训,首先将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形成菜单,培训机构根据培训老师选出的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安排相关的专家进行培训。农村学校对教师实施“人性化”管理服务,积极营造合作的和谐文化氛围,提供良好的教研环境,营造“高关注”的专业成长环境。重视“师徒制”专业学习发展方式,搭建本土化的培新平台,依靠校园内“传帮带”的力量促进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加强对小学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将教师的专业成长纳入到学校管理中来,帮助乡村教师进行职业规划。
(四)农村小学教师增强专业成长的内驱力,强化专业成长理念,开展自我研修。 提升教师职业认同感,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自身的努力。美国学者波斯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自身专业的需要构成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微系统,包括专业自我发展意识、教学实践反思。农村教师加强职业认识,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努力学习职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素质,主动参与“国培计划”。乡村教师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培养专业情感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并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成长方案[4]。
总之,国培计划是一项关乎国家民族教育大计的事业,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互联网+时代,农村城市教育不平衡的当前,要使农村小学专业发展实现良性循环,必须以“国培计划”等在职培训为突破口,找寻帮助农村小学教师走出专业困境的出路,减少乡村教师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