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深层阅读教学需要多元的阅读评价:倡导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变碎片化考查为整体感受型和品评鉴赏型评价;变琐碎的文言知识考查为注重整体理解的一体化考查;阅读考查的内容更贴近学生和生活。
关键词:深层阅读;阅读教学;多元评价
深层阅读注重用一篇文章勾连另一篇文章,用一篇文章激活一本书,用一本书点亮对美的赏鉴、对情的遐思、对理的追探……深层阅读的引动,“让阅读自由舒畅,让表达思如泉涌,会把学生带向宽阅读、深阅读和真阅读,它起于阅读又融通写作”[1]。它是培养学生明辨能力、审鉴能力、表达能力的良渠佳道,使学生在阅读的奠基中逐渐走向知行合一。然而,现行的阅读评价过于碎片化和程式化,束缚了学生和教师的阅读视界,制约着深层阅读教学的开展。标准化的命题和答题的范式,让阅读索然无趣,多元阅读评价势在必行。
一、现行阅读评价的两种方式
现行的阅读评价有两种方式:一是对单篇文章的阅读考查,二是对整本书(限于指定的名著)的考查。评价以试题的形式展开,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的试题。
对单篇文章阅读的考查,全国各地的中考卷基本是按古诗文、文学类作品、科技说明文、议论文和非连续性文本等五类文体来设计试题,试题内容基本遵循文体特点,或理解内容,或分析归纳,或鉴赏比较,或延伸拓展。其突出特点是:题型灵活多样,内容细致全面,难易有梯度,评价易操作,但过于碎片化、程式化和条块化。而对名著阅读(整本书阅读)的考查,题型有常识填空、信息甄别、形象概括、情节判断、分析简答等。其显著特征是:题型种类多样,但容量有限;多常识型信息,少整体性评价;难度差异较大,命题随意性较强等。
这样的评价方式,看似精细、专业、系统,但导致学生整天忙于各种阅读套路的应试训练,无法引动他们走向宽阅读、深阅读和真阅读,也让教师被牵着鼻子走,在阅读试题里来回巡荡,以致阅读视界狭小。
二、深层阅读引动后阅读评价的四大转向
(一)倡导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现行的阅读评价是通过阅读考题进行的结果性评价。简而概之,给定几篇阅读试题,限时解答,并据“标准答案”给出关于学生阅读能力的评判。这种评价虽然在一定范围和层面上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但在统一指令性的阅读中使得评价显得缺少温度。且不论阅读选文本身的局限与否,试题真正考查学生阅读水平的高下与否,学生答题的对与错更多彰显的是在“标准答案”前得分点的有无。学生日常阅读的广度与深度、阅读的习惯与思考的品质、深层閱读引动后左右逢源的融通能力与深度认知……都无从在阅读试题中得以扬显。
要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有温度的考查,应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将二者按一定比例综合,最终给出较为综合的阅读水平的评价。过程性评价,可以从学生的阅读习惯、笔记摘抄、专题探究、思考表达等方面跟踪考核,它能真实地记录学生的阅读品质,是真实衡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过程性评价是对缺少温度的结果性评价的必要补充和有力引领,终会将学生的阅读视界引向更广阔、更辽远的境界。
(二)变碎片化考查为整体感受型和品评鉴赏型评价
文本犹如精美绝伦的青花瓷,我们欣赏它无须将其打碎成片;文本尤像曼妙迷人的舞姿,我们观赏它不必慢动作分解还原;文本更似回味无穷的佳肴,我们品尝它不用辨清杂混的五味。对文本阅读的考查,不宜琐碎。
然而当前的一些阅读考查,碎片化、程式化现象明显,将学生和教师拖入应试训练的泥沼。如2017年重庆市中考卷的现代文阅读试题,5道考题分别从事件、语言、神态和情感揣摩、内容理解、写法运用及作用等角度来设计,内容冗多,“参考答案”的得分点琐碎。单就设计的考点来说就有明显的局限:语言赏析非要是这两个规定的词句吗?体悟情感非得是指定的地方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设计成的选择判断项没有多少含金量和区分度,并不能真正考查学生深度理解文本的能力。而名著阅读的试题问题更多:两道知识、常识型考题就考查出了学生阅读的真实情况了吗?经典的名著阅读,被这样的知识型题目匡限,阅读经典的美好期待在哪里?阅读的深层思考如何打开和培养?这样的考查导致学生将经典名著肢解成碎片化的知识点来记背。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将众多碎片化的阅读题,整合成对文本或内容寻探、或勾联对比、或形象深析、或美点赏鉴、或写法品评等的整文阅读品析题(以小论文、鉴赏文、品评文等形式出现)。如上引的多道碎片化的考题就可以设计成:
该文和胡适的《我的母亲》或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有何相同之处?请你写一篇350字左右的赏鉴类文章,抓住某一点来写即可。
这样的问题既能勾连课内,又能考查学生深入思考、鉴赏表达的能力,当然也囊括了琐碎的文本要素。
(三)变琐碎的文言知识考查为注重整体理解的一体化考查
现行中考的文言文阅读试题,选文分三种类型——课内文言文、课外文言文和课内外文言文比较,考点有五类——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子翻译、划分句读和内容理解。虽全国各地的选文类型不同,难度也迥然有异,但五个维度的考查惊人一致。笔者认为,翻译就已经容括了文言实词、虚词,内容的情理疏通、写法运用的辨知也都在其中。所以,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只需两个方向即可:给出难度适中的文言篇段,一是为文言加标点,二是翻译整篇文章。这样,实词、虚词、翻译、句读、内容理解全在其中,而且真正考查了学生文言阅读的功力,一点都不含糊。答这样的试题,绝非靠记背常考的文言知识要点就能得分的。
文言文本里藏着中华古老文化的精髓,我们要引导学生耐心地一字一句地读,一句一文地嚼,并在静心阅读中晓得“根”、见着“源”、通往“今”。文言文考查应让真读者、深读者获益。
(四)阅读考查的内容更贴近学生和生活
现行的阅读考查,选文一般都文质兼美,力求对学生精神的引领,它像天上闪耀的星光,需学生仰望;考点设置一般都有章法套路,旨在对学生的阅读有规范,它像你饥饿时摆在眼前的一块面包,常让人口中生津。如此,阅读考查成了摆设,就像课堂教学所有的预设都看似完美,但唯独学情缺位。笔者认为,阅读考查的内容应更贴近学生和生活实际。
好的阅读试题设计,应当将学生领进文本里,并在深入文本后又能走到文本外,进而点燃学生的阅读思考,把阅读积累、生活实际深度勾连起来。这样,考题才会让文本的价值得以闪光,也让学生的情感得以浸润。
张清华说:“课本里的东西是沧海一粟,中学教材只是简单的一个勾画,对于学生的文学道路来说,它不是生气勃勃的原始森林,而只是一个小院子。老师要告诉学生,在院子附近,有无数条隐秘小径,通向原始森林。”[2]深层阅读的引动正有此精神旨归。引动深层阅读,风景才目不暇接,教引才源流不止,而这需要阅读评价的转向。
参考文献:
[1]蒋兴超.从积累拓展与阅读提示看统编教材[J].语文建设,2018(1):21-23.
[2]张清华.是什么问题制约了语文教育——在第七届全国校园文学研究高峰论坛上的讲话[EB/OL].(2018-01-11)[2018-12-19]. http://www.sohu.com/a/216031930_77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