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及中国保理行业发展特点、趋势分析与政策建议

2019-03-20 06:18曲维玺韩家平
国际贸易 2019年1期
关键词:商业融资发展

曲维玺 韩家平

保理是指供应商将其因销售商品、提供服务或出租资产等形成的应收账款(现在的和未来的)转让给保理商(银行或商业保理公司),由保理商为其提供应收账款融资、应收账款管理与催收或买方付款保障中任何一项以上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以1889年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保理公司——澳尔伯·多梅利克公司(Oelbermann & Dommeridh Commpany)在美国纽约成立为标志,现代保理业务在全球的发展已有130年历史;以国际保理商联合会(简称:FCI)1968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成立为标志,保理业在全球的普及已有50个年头;以1993年中国银行加入FCI为标志,我国银行保理的发展已走过25年历程;而以商务部2012年下半年在全国部分地区开展商业保理试点为标志,我国商业保理刚刚走过6个年头。据FCI统计,截至2017年年底,在全球90多个国家(地区)活跃着3100多家保理公司,2017年保理业务量达2.6万亿欧元,同比增长9%,保理业务量占当年全球GDP的比例(保理业务对GDP的渗透率)为4%。目前,保理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发展最快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在促进国内外信用贸易、满足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由于各国保理行业发展历史、商业信用环境和法规制度不同,保理业务在各大洲之间和各国之间的发展很不均衡、形成了不同的特色,同时又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和趋势。深入研究全球保理行业发展特点和未来趋势,把握其发展规律,对于促进我国保理行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在系统梳理2017年度全球保理行业发展状况和特点的基础上,对我国保理行业发展特点和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促进我国保理行业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一、全球保理行业发展状况及主要特点分析

21世纪以来,全球保理行业一直保持8%左右的年复合增长率,总体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典型的逆周期特点。据FCI统计,在经历了3年平稳增长之后,2017年全球保理行业收获了一个高速增长的年份。

综合分析,2017年度全球保理行业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全球保理业务加速增长,对经济的贡献率有所上升

2017年全球保理业务对GDP的平均渗透率为4%。相对来讲,欧洲仍然是保理行业最为成熟的市场,其保理业务对GDP的渗透率大约为10%。2017年全球保理业务加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四个因素:

表1 全球保理业务量区域分布(2011—2017年) 单位:百万欧元,%

一是全球经济贸易开始复苏。2017年全球商品贸易增长超过4.7%,这是6年多来的最大增幅,而前两年的增幅不到3%。全球经济上行周期已持续近两年,预计2018年和2019年世界商品贸易增长也将继续保持增长。

二是亚洲保理市场迅猛增长。亚洲保理业务量增长了18%,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商业保理的快速崛起。2014—2016年,中国保理行业损失了1000亿欧元的业务量,降幅超过30%。但在2017年,中国保理行业取得了显著进步,业务量增长了34%,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商业保理的迅猛发展。据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CFEC)统计,2017年中国商业保理业务量首次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在此情况下,中国再次超过英国,第二次成为全球最大的保理市场。

三是欧洲保理市场强劲增长。2017年欧洲保理业务量增长逾7%,这主要得益于保理业务固有的强有力的风险控制及其为银行提供的表外收益,使得各商业银行对开展保理业务普遍高度重视,纷纷将保理业务作为低风险的供应链金融产品重点发展。在欧洲,保理业务不仅服务了大量的中小企业,也吸引了许多大中型企业客户。

四是除北美以外的其他地区也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拉丁美洲增长了12%,取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增幅。非洲和中东地区均分别增长了6%。只有北美市场表现不佳,降幅为3%,延缓了增长势头。

(二)全球保理融资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

过去十年,世界各地经济和政治极度动荡,作为逆周期的融资产品,保理在贸易融资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在此期间,保理行业不仅实现了增长,而且规模翻了一番,这是了不起的成就。过去7年中,特别是在金融危机期间和之后,由于银行信贷受到风险加大等因素影响趋于收缩,企业应收账款融资需求加快转向保理市场,为保理行业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事实上,保理业务不仅弥补了银行信贷收缩所留下中小企业的融资空白,还对全球贸易的持续健康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表现发生在金融危机期间和之后这一充满挑战的时期,显得尤其难能可贵。另外,按照2017年全球保理业务数据测算,每个保理客户平均业务量继续保持在400万欧元左右,再次印证保理行业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的特质。

(三)新兴市场国家正在孕育变革的种子

鉴于发达国家保理市场趋于成熟,增长空间有限,全球保理行业未来增长潜力主要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目前制约新兴市场国家保理业务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较为落后的法律规定和监管框架,比如应收账款转让限制、保理资产的法律地位、外汇管制、获得信用保险的限制性规定,以及不合理的税收制度等等。事实上,过去三年加入FCI的所有新成员中,有70%以上来自新兴市场国家。好消息是相关国家立法机构和中央银行正在关注保理业务,支持发展应收账款登记,以保护保理商免遭欺诈,支持保理立法,以保护该行业免受不公平监管。随着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政府意识到保理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贸易融资产品,是中小企业获取流动资金的直接渠道,是支持世界各地实体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新兴市场国家保理业务有望在未来十年保持持续增长。

(四)全球保理市场产品结构出现积极变化

根据FCI发布的相关数据,我们可就2017年全球保理市场产品结构得出如下四个结论:

一是有追索权保理占据主导,反向保理快速上升。2017年度各项保理产品市场占有率分布为:有追索权保理44%,无追索权保理32%,发票贴现12%,反向保理11%。需要说明的是,基于各自市场特点,各国保理产品的构成有所不同,例如,许多国家没有反向保理业务,但西班牙反向保理业务占了市场的一半;类似地,很多国家没有发票贴现业务,但在英国和爱尔兰保理市场发票贴现超过了90%。尽管如此,全球保理产品市场还是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例如,2017年全球反向保理在供应商融资份额中已从2016年的8%增长到11%,并有可能在未来几年超过发票贴现所占的份额。

二是国内保理和国际保理业务占比保持稳定。根据FCI所作的调查,2017年全球保理市场国内和国际保理业务之间比例基本保持稳定,国际保理比例约为19%(其中出口保理占16%,进口保理占3%),国内保理比例约为81%。

三是全球保理商、客户和债务人数量保持增长。2017年全球活跃的大规模保理商总数约为3100家,保理企业总数约为7000家,从业人数也增长到约7万人。全球保理客户数量已达到69万家,债务人数量预计增长了约10%,其中增长大部分来自中国国内保理的扩张。

四是各国保理市场继续表现出高度集中状态。2017年各国保理市场前五名市场集中度(CR5)为82%(2016年为84%,2015年为82%)。其中,银行部门占45%(2016年为46%),银行拥有的子公司占比为25%(2016年为27%),独立保理商占比13%(2016年为11%)。值得注意的是,独立保理商(商业保理公司)在各国市场前五位中的市场占比相对于2016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

二、中国保理行业发展状况及主要特点分析

与欧美相比,我国保理行业起步较晚,但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以及贸易信用化和数字化程度的快速提升,中国保理行业不断创新发展,近年来保理业务量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保理市场,但保理对经济的贡献率还有待提高

据国际保理商联合会(FCI)统计,2017年我国保理业务发生额3.16万亿元人民币,相较于1995年不足3亿元人民币,增长超过了1万倍,已占全球保理业务量的15.6%。中国保理行业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从零起步做到世界第一,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中国保理业已发展成为一个欣欣向荣的新型金融产业。

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国保理业务总量大,但保理业务对GDP的渗透率却较低。2017年中国保理业务量占GDP的比重仅为3.8%,低于世界范围内保理业务渗透率4%的平均水平,与欧洲等西方发达市场差距更大,这反映出中国保理业务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二)保理业务相关政策法规环境和监管机制逐步完善

中国保理业务在发展初期遇到了政策法规空白和社会信用体系缺失等诸多障碍,一度发展非常缓慢。随着《合同法》《物权法》等相关法规的出台和动产融资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保理行业的政策法规环境逐渐改善。如今,在国家大力倡导金融工作要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保理业务日益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近年来,中央政府和相关部委相继出台了一批有利于保理行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由商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将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作为重要任务之一;由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专项行动方案》明确要求扩大应收账款融资业务规模;《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颁布确立了应收账款确权的法律依据;中国人民银行修订的《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增加了应收账款转让登记参照质押登记办理的规定,为应收账款转让提供了依据。

2017年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将商业保理作为金融业务纳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统一监管,以强化对金融业务的统筹监管,防范金融风险。以上政策法规的出台和监管机制的完善为保理业务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保理业务与科技加速融合、创新活跃

中国保理业务发展之初,采用的是纸质材料、人工处理的传统业务模式,随着业务量和客户数的激增,传统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保理业务的发展需要,而金融科技的发展为保理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的保理业务与金融科技融合主要经历了电子化、线上化和数字化三个阶段。保理业务电子化将保理商内部业务、资金、账务等要素电子化,满足了业务高效处理及可追溯的需求;保理业务线上化是通过与客户的多渠道连接,无缝对接双方业务系统,实现了客户在线申请、贸易背景在线确认和应收账款在线验真;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保理业务迎来数字化、平台化时代,有助于实现各类交易信息的真实透明,帮助保理商对贸易背景合理性的判断和对交易流程的实时监控管理,推动保理业务向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商业保理领域创新非常活跃,有些已经走在银行保理的前面。如基于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商业信用电子化流转+商业保理+ABS模式,有效地降低了核心企业资金占用和中小供应商的融资成本,尤其是降低了距离核心企业较远的多级供应商的融资成本,大大提升了融资效率,逐步形成了核心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保理公司和多级中小供应商之间良性互动的在线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

(四)中国保理市场结构呈现出自身特点

一是国内保理比重较大,国际保理比重稳步提升。2017年,中国保理业务量达到3.16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国内保理业务量2.6万亿元人民币,市场占比82.7%,同期,国际保理业务量约合5600亿元人民币,市场占比为17.7%。国内保理在中国保理市场比重仍然较大,国际保理业务在10年前的占比不足5%,而时至今日占比已经超过17%,其比重正在稳步提升。

就国际保理业务而言,中国已经从出口保理业务占据主导地位逐渐变为进出口业务均衡发展。目前,中国进口保理业务约占国际保理总量的60%,出口保理业务约占40%,说明大量的进口业务已不再拘泥于传统的信用证结算方式,而改为通过保理这类赊销贸易项下的金融服务完成。在2013—2017年年间,全球国际保理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9.8%,而同期全球的国际信用证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1%,证明保理业务在跨境贸易中发挥了日渐重要的作用。

二是银行保理与商业保理共同发展,商业保理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7年,中国31家银行保理商共完成银行保理业务2.1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市场占比超过2/3,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同时,自2012年后,如雨后春笋般成立起来的商业保理公司进入了快速发展期,2017年,开业的商业保理公司约为1500家左右,共完成商业保理业务约1万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比翻番。值得注意的是,商业保理公司主要从事国内保理业务,而国际保理业务的经营主体以银行保理商为主,业务量占比超过90%。商业保理公司受缺少外汇收支资格、缺乏国际保理专业人才等因素的制约,有能力开展国际保理业务的公司凤毛麟角。

三是有追索权保理、反向保理和在线保理在商业保理市场占据主导。目前商业保理公司主要提供有追索权的融资保理服务,约占全部业务的85%以上;另外由于有产业背景的保理公司占据主导,反向保理模式大行其道;金融科技应用加速,很多都是基于互联网平台开展业务,在线保理占比越来越高,未来将成为主流的业务模式。

三、我国保理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截至2018年10月末,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已达14.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为10.8%,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不断扩大的企业应收账款规模将为保理业务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综合分析,未来我国保理业务主要有以下五大发展趋势:

(一)监管趋严,合规经营是大势所趋

目前,合规经营已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要性日益凸显。一切保理服务都必须以合规为先决条件,在这一点上,银行保理业务和商业保理业务都必须满足。

(二)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落实普惠金融战略

按照国家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防范系统性风险的政策导向,加大对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服务力度是未来保理业务发展的方向。保理业务将回归业务本源,丰富业务类型,支持实体经济,帮助中小企业获得持续、稳定的金融服务。在这种背景下,银行保理和商业保理可以优势互补,有着巨大的合作空间。

(三)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

未来金融科技将与保理业务加速融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风险控制、融资和业务渠道拓展、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保理业务将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

(四)商业保理融资渠道将向直接融资方向拓展

目前商业保理公司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和股东借款开展业务,少数股东实力较强或资产质量较好的保理公司可以获得银行贷款或再保理支持,绝大多数民营保理公司难以获得银行融资。近年来保理资产证券化和债权融资计划等直接融资渠道逐渐打开,预计2018年商业保理资产证券化发行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未来将成为保理公司重要的低成本的融资来源。

(五)受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行业增速将有所放缓

随着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未来几年我国经济贸易增速必将受到负面影响,进而对我国保理行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保理行业具有逆周期(countercyclical)性一直是国内外学者认可的观点,其主要是指在经济下行期保理业务对银行信贷等传统金融业务的替代。事实上,保理业务与经济增长是一种正相关的关系。在当前全球贸易摩擦升级背景下,2019年和2020年全球贸易增速将有所回落。由此分析,贸易摩擦将对国际保理业务增速带来负面影响,而国内保理业务增速受影响较小。

四、我国保理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保理行业总体上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但银行保理和商业保理的发展态势有一定程度的分化,面临的问题也有所不同。

(一)保理法规制度尚不完善

放眼全球,保理业务已经形成了十分成熟的业务模式和被广泛认可的国际惯例,而中国的保理业务与国际标准实务差距较大,中国保理市场还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的业务规则和监管规则,银行保理的监管办法已经滞后于发展实践,商业保理的经营规则和监管规则尚未出台,这也成为我国保理商向国际市场发展的一个“瓶颈”。

(二)银行对保理业务的重视程度和风控能力有待提高

经过2011—2014年的高速发展之后,我国银行保理年业务量曾一度达到3万亿元人民币。但由于很多银行在保理业务操作中更看重主体信用,对贸易真实性和应收账款确权把控不到位,有的甚至将保理业务做成了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导致贸易欺诈风险爆发,并在2015—2016年出现银行保理大幅下降。尽管2017年银行保理出现了恢复性增长,但整体业务规模目前只有2014年的72%。目前我国部分银行还在消化前期保理业务带来的风险,对开展新的业务心有余悸;另外,从风控角度看,银行的风控模式很不适应保理业务的风险特质,尤其是面向中小企业的保理业务;加之保理只是银行40多个贸易融资产品中的一员,因此,目前银行对开展保理业务的重视程度仍有待很高。

(三)商业保理面临融资难、风险大和监管变化问题

虽然商业保理行业近五年来呈现出井喷式发展态势,但由于行业尚处在发展初期,企业整体开业比例不高,目前约为15%左右;此外受经济下行和金融趋严监管影响,多数保理公司(尤其是民营背景的保理公司)出现融资困难,部分企业风控能力不足,出现了较大风险;再者少数企业也存在经营不规范和创新过度问题,有的企业偏离了保理本质。

随着2018年5月商业保理行业划归至银保监会监管,在监管环境趋严背景下,新的监管机制如何顺应商业保理行业发展规律,二者之间可否实现顺利衔接和高效磨合非常关键。商业保理监管标准是否与银行保理完全统一,还是考虑到商业保理行业的特点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这些都为商业保理行业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四)保理行业营改增后商业保理企业税负明显增加

行业发展初期不少地方对商业保理企业实行了营业税差额征收政策,但随着营改增的落地,这一优惠政策已无法继续。由于融资利息无法抵扣,商业保理企业在营改增后实际税负明显增加,尤其是再保理业务几乎无法开展,对企业运营成本和市场竞争力造成较大影响。

(五)跨境保理外汇结转限制问题

虽然我国对商业保理企业开展跨境保理业务没有限制,但跨境保理中涉及外汇款结转问题,由于相关外汇政策缺失,目前境内保理公司在实务中无法按照规范路径操作跨境保理业务,尚不能为我国中小企业提供出口保理服务。

五、促进我国保理行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保理法规制度和监管规则,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组织作用

在立法方面,鉴于保理合同纠纷近年来持续高发(据最高法院统计,2014—2017年,全国各级法院审理保理纠纷超过1万件)的现实,建议在我国民法典合同篇中增设保理合同专章,取消应收账款转让限制、明确应收账款转让登记的法律效力,明确债务人及时确认和支付应付账款义务等等。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现状,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保理业务制度标准,出台《商业保理监管条例》,对保理公司注册资本金、业务操作规范、杠杆率、高管任职资格等明确要求。同时修订银行保理的相关规则,推动银行保理和商业保理经营规则和监管规则既各有侧重又有机统一,进而推动两者形成错位经营、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格局。

从国内外保理行业发展经验看,行业自律的作用非常突出。鉴于商业保理企业数量多、分布广、单体规模小和创新活跃的现实,建议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调研、人才培训、标准规则制定、行业交流、市场拓展、风险防范和融资合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建立行业信息服务平台,配合监管部门,促进行业持续规范发展。

(二)加强政策支持,鼓励银行与商业保理的合作

出台支持政策,充分发挥保理行业在服务实体经济、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方面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切实解决商业保理公司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成本较高问题,加快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与商业保理公司对接,明确商业保理企业可作为抵押权人在全国范围内办理财产抵押登记,增强其风险防控能力等。

目前商业保理最大的短板是融资,最大的优势是对细分行业的风险控制和资产管理能力;而银行最大的优势是资金,最大的短板是对小微企业的风险控制和供应链管理能力。双方正好优劣势互补,若能紧密合作,必将达到双赢的效果。建议银保监会、银行业协会和各级商业保理协会加强引导,建立合作机制,有效推动银行和商业保理开展市场化合作。

(三)按照审慎包容原则鼓励创新发展,开展商业信用电子化流转试点

鼓励银行和商业保理企业充分应用最新金融科技创新业务模式、产品设计、风控模式、融资模式和获客模式,推动保理业务的数字化、平台化和智能化发展。大力开展保理资产证券化,疏通商业保理企业融资渠道,为更多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真正做到普惠金融。

近年来,一些大型产业集团和金融科技背景的保理公司运用区块链等技术,将核心企业的商业信用转化为应付账款电子凭证,实现在集团上下游体系内的流转,大大提升对多级供应商和经销商的信用穿透能力,将资金真正输送到中小企业。目前这一创新工具在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示范效应,同时也有很多质疑的声音,但整体风险是可控的。建议国家按照审慎包容原则鼓励创新,允许应付账款电子凭证流转在一定范围内先行先试。

(四)完善商业保理营改增税收政策,降低保理企业税负

目前,保理公司一般会根据保理服务工作量收取“保理服务费”和根据客户所预支的保理款收取“资金占用费”。建议“保理服务费”按“直接收费金融服务”缴纳增值税(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客户收到的保理服务费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抵扣,应税销售额以实际收取的保理服务费为准;“资金占用费”应按“贷款服务”缴纳增值税(不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客户支付的“资金占用费”比照“贷款利息”不得抵扣。“资金占用费”以保理公司实际收到的资金占用费减除保理公司实际支付的融资利息为应税销售额。税收政策比照融资租赁售后回租服务“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不含本金),扣除对外支付的借款利息(包括外汇借款和人民币借款利息)、发行债券利息后的余额作为销售额”。保理公司开展无追索权保理业务,应按金融商品转让缴纳增值税(不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应税销售额按照“卖出价扣除买入价后的余额为销售额,转让金融商品出现的正负差,按盈亏相抵后的余额为销售额。若相抵后出现负差,可结转下一纳税期与下期转让金融商品销售额相抵,但年末时仍出现负差的,不得转入下一个会计年度”。

(五)支持跨境商业保理业务发展,服务中小企业出口

为有效解决跨境保理外汇结转限制问题,建议行业监管机构和外汇主管部门加快政策研究,早日出台相关政策和跨境保理操作细则,支持商业保理企业开展跨境保理业务,服务中小外贸企业和“一带一路”建设。鉴于现在保理公司数量较多,绝大多数没有开展国际保理业务的人才和经验,建议各地先选择一部分具备开展国际业务条件的公司进行试点,同时加强业务指导和培训,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放开。

猜你喜欢
商业融资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融资
融资
商业前沿
7月重要融资事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