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特点与学生管理新思路探索

2019-03-19 13:24□谢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6期
关键词:职业化教学管理班级

□谢 丹

高职学生的管理教学是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任务进行,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个性化分析和学习任务需求分析,高职在教学方式和途径方面都把实践性教学模式作为最终教学形式,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基础素养;另一方面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基础工作能力。帮助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的教学管理和日常行为塑造等,能为我国经济开发和发展输送更多的人才。虽然在各项管理规范和制度约束下,高职各项任务趋于专业化,但是受限于教学环境,其也存在着很多教学和管理难题。这也是高职院校转型需要注意的。笔者针对高职教学的教学特点和管理任务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提升高职院校结合时代发展建设探讨一条好的发展路径。

一、当代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特征

结合着国家统招教学模式和专业人才化教学,高职院校学生的产生是脱离了主流高等教学的“一本、二本、三本、专科”教学的职业性教学模式。其主要帮助一些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提供好的学习和就业机会,采用职业化教学方式,学生教学管理目标更明确,就是向社会输送职业化技术人才。当下高职学生基本都是“00后”,与“80后”、“90后”不同,当代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素质以及个人生活方式认知能力都存在差异化现象。特别在自我认知、自我意识以及自我管理方面都有着和同龄学生不同体现,显现出自身独有的群体特征。整体而言,当代“00后”高职学生有以下特点。

(一)信息量大,知识匮乏。实际上,在21世纪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下,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十分多样,虽然高职学生对于传统的教学知识理解程度不深,但是信息化网络时代为其提供了另一个信息知识环境。受到网络爆炸式轰炸,高职学生往往会过早地接触社会,呈现出娱乐化、消极化的思维倾向,高职学生价值观形成受其影响变得浮躁、虚夸。同时,在借助网络知识不断改革的同时,高职学生更加依赖网络虚拟化世界,并借助游戏、直播等平台宣泄自己的情感,在虚拟环境下没有责任意识,在现实环境下所受的责任意识教育也都消耗殆尽。另外,外界过度娱乐化的信息量增大,就会造成学生产生“异想天开”的投机取巧思维,不利于学生静心进行文化知识的积累和职业技能获取,专业知识匮乏。

(二)注重权益,消费明确。对比以往高职院校学生,当代的“00后”学生呈现出更加正直和果敢的性格。他们要求公平公正,且不会因为家庭环境和个人生理障碍去拒绝或者是诋毁他人,同样也不会因为自我能力缺失而放低自己。作为教育消费的“00后”,高职学生对自己的生活要求更加明确,在选择生活道路的时候,他们倾向于选择更实际的“技术化”教学,希望能够提升自己的职业化意识和创新化技能,其对专业的教学决策和平等的受教育程度有明确的教育意识。明确的目标决定现实的行动,当代高职学生善于维护受教育权利,更勇于表达自我,这就明确了当下高职学生的个性行为特征,更加以自我为中心。

(三)思想成熟,家庭压抑。结合经济发展,当代的高职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其一出生就备受父母关注。很多家长都对儿女有望子成龙的心理,并让其参加大量的补习班和培训班,这些单方面的鼓励行为和过高的期望,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且大多数高职学生对自己未来没有明确的规划,会导致学生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很多高职学生借助网络平台和生活咨询,了解到了专业技术人才的薪资待遇和技能要求,且也在家长的帮助下,有一个“前程规划”,因此踏上了高职学习道路。在此环境下的高职学生,思想成熟,且带有目标性,不过往往会由于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产生一定的自卑感和压力感。这些压力感和自卑感长期得不到处理和发泄就会形成心理问题,导致学生管理出现不可避免的漏洞。

(四)自尊心强,有功利心。实际上,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年龄较低,且没有接触过社会。因此,对比以往生活质量高、获得更好教育环境的同学,自己内心会产生焦虑、自卑的感觉,且面对着新的生活,高职学生不知道怎样倾诉自己内心的苦闷,在生活和学习中会出现强烈的自尊心和防御性。高职学生相比本科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时间较短,接触社会早,导致专业技能掌握不熟练,思想熏陶不深入,价值观树立得不牢固,行为方式形成得不到持续巩固。作为一个职业技术人员,这些由于过早接触社会带来的不利因素,会导致高职学生具有更强烈的功利思想和行为。

二、当代我国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现状

(一)循规蹈矩。就当代我国高校管理模式发展而言,很多高校都采取“循规蹈矩”的管理方式。教师将班级内部设置成班长和团支书两股管理力量。而学生干部多是学校管理模式的执行者,很多管理模式和班级活动举行多是采用“投票选举”的方式,这种方式过于“大众化”,完全是裙带关系进行管理。表面上是“民主集权制”,实际上是各说各的道理,且忽略了对标准和有效性决策的评判。不能够反映真实的教学环境现状,反而助长了内部的官僚主义和裙带关系,让班干部的职务高人一等,而下面学生的怨言也十分多,加大了教师和教学内部的管理工作量。

(二)定性管理。结合按部就班的管理模式,定性管理主要是采取匿名投票等方式,让班级按照一定期间的学生表现情况,在学生干部选举和奖学金事宜上采取公平、真实、合理的行为决策,主要是保证班级集体利益,对此进行匿名投票和管理。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仅为监督人和组织人的作用,对于其各项事务决策的有效性,仅是形成个人定性管理,全采取匿名化的方式,忽略了个人责权意识,而目前“00后”的高职学生其标志就是“我就是我”,导致班级氛围压抑,个性得不到展现,不利于班级整体建设。

(三)传统集群教学。结合学生的群体特征和群体意识积极性,很多教师都采取传统的集群教学方式,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个人性格和心理需求不一,为了保证短期内教学管理质量,教师都追求高压教学方式,采用奖惩方式,来劝导和惩罚学生。实际上,很多学生的家庭环境复杂,早已经厌倦了“暴力惩罚”管理制度,这种过于偏激的手段会给学生内部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也会使学生对于奖惩制度产生麻痹心理,造成奖惩制度失去原有意义。

(四)差异性教学。差异性教学在高职管理中十分常见,在高职专科教学中,很多学生都会对学习产生一定的排斥心理,且不会对持久性的学习产生积极心理,难以产生长久的兴趣和热情。再结合学生的家庭环境、个人性格特点和学习目标的不同,教师很容易对其产生差异性教学意识。面对着一些优秀的学生,教师过分关注,对于一些个性偏执,学习落后的学生,教师往往对其“视而不见”,进行差别教学对待,这些不利于高职学生发展,还容易让其形成过激、自卑等性格。在教学管理和学生日常行为管理方面既要因材施教,也要因材施管。通过教学管理和日常行为管理塑造学生完整人格和坚毅品质。

三、优化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措施建议

(一)加强学生专业能力培养。“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高职院校教师在管理方面,不能因为学生的自卑、懒惰就让其放弃自我,不认真对待学习任务。对此,建议教师加强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最有效的途径是提升学习能力和技能实力。和本科学生没有差别,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也会面临着就业压力,但是,凭借着自身实践技能和专业职业能力,能够更加迅速地得到企业认可。

针对高职院校中常见的教学管理问题如重视管理、轻视培养和注重技能、忽略情感等,建议高职院校结合当代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路,按照职业化人才需求和道德规范去指导学生、尊重学生,让其了解到“职业化”、“社会资源”的重要性,加强其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道德文化习惯,纠正以往学习观念和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更专业化和有效的职业目标。

(二)构建学生自我管理平台。实际上,班级管理的意义是要学生群体实现“科学自治”,降低官僚主义风气,让学生在好的环境下去鼓励自己,认同自己,提升自己。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多是教师一揽独权或者是班委会的裙带关系管理,这两种方式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实现平等化管理任务。针对这些问题,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管理环境,需要教师和班委会建立一个平等的自我管理平台,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和职业化教学文化来丰富高职院校管理。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在班级环境下完善学生思考和个性行为的教学,从而使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提升,最终实现教育管理目标。

(三)建立企业化教学管理模式。学生对于教学要求熟视无睹,胆敢犯规,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对于自身环境的不满或者是希望获得关注,这是一种有偿心理。高职学生希望获得更多的途径和机会去提升自己,不过受限于教学环境,阻碍了其个性化彰显机会,因此出现了很多管理难题。建立企业化的管理模式,是一种创新学生个人职业知识觉醒的途径,在特殊的环境下,学生明白了自己作为一个螺丝钉的任务,而高职院校提供的实践机会和专业技能,都是未来成就自我实力和价值的“机会”和“宝藏”,这种有偿学习的环境就和职业有偿工作的道理一样。且赏罚制度和班级规定也需要完善建设,这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个人实力,为未来薪酬规划和技能规划奠定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学生是高职院校开设的主体,其在学习中,往往因为个人性格特点、生活影响对自己的学习环境产生抵触情绪,且班级的不正确管理,也拖滞了高职院校职业化人才建设步伐。笔者认为,要想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专业技能,需要高职院校以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和教学目标,提升其抗挫能力和职业化意识,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优化内部教学管理质量,为我国人才化教学培养提供更多途径。

猜你喜欢
职业化教学管理班级
班级“四小怪”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班级英雄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
职业化院长尚无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