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专门用途英语第二课堂研究
——基于微信的“混合式”学习模式

2019-03-19 09:20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混合式实验班第二课堂

张 巧 娟

(兰州文理学院外语学院,兰州 730000)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互联网教育”理念的提出,基于互联网的网络教育模式备受关注和青睐,全国各地的专家和学者纷纷进行教育软件开发和研讨活动。近年来,腾讯公司旗下的手机端“微信”软件应用非常广泛,通过微信软件可以发送视频、语音、文字以及图片等,从而实现知识的共享、学习及转发等。于是部分学者开始关注微信与教学的关系,也有部分学者将微信技术引入教学活动中。但从目前的文献总结来看,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微信平台的建构与设计、利用微信开展移动学习上。有关旅游专门用途英语的研究也有不少,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专门用途英语的重要性、优缺点、人才培养等方面,将微信技术引入到课堂及课外教学的研究很少。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在旅游英语的第二课堂中引入了微信技术,实现传统教学模式向网络在线第二课堂模式的拓展和延伸。

二、 旅游专门用途英语第二课堂现状

第一课堂是指在学校、教室、培训中心等正式场所进行的教学活动,第二课堂是指正式课堂外在非正式的场所进行的学习活动,即在酒店、车站、马路、商场等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的碎片化学习,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等。国内第二课堂的研究现状具体如下: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多出人才、出新人才、出好人才、出奇人才。专家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开展第二课堂的可行性、重要性和必要性等方面(孙丽君,1987;何云伟,1991)[1],还有部分学者尝试开展第二课堂的方法、步骤、体会(刘焰荪,1985;张吉昌,1987)[2]。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专家学者将第二课堂与特定的学科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尤其是将第二课堂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王桂萍,1996;)[3]。如钱凤英(1998)[4]利用多媒体对本校学生进行听说教学模式的分层训练与学习。田友良、秦桃枝(2003)[5]将校园网络引入第二课堂教学中,希望为学生增加更多的学习内容,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从 2005 年至今,国内有关第二课堂的研究进入高峰期。董爱华、陈瑞红(2010)[6]通过举办各种竞赛及课外活动提升大学英语的听、说、读、写、译技能。(梁耀相,2014)[7]提出第二课堂体系的建构模式、方法与策略,为第二课堂的建构提供了框架体系。(陆勤,2016)[8]提出第二课堂的实践内容、形式及手段,为第二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指出了方向。然而目前关于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研究有很多不足之处,课堂体系结构不完整,研究思路含糊不清,将网络资源合理引入旅游英语第二课堂实证研究的文章缺乏,因此本文开展了如下实验研究。

三、研究步骤

(一)实验对象

2018年9月初,选取兰州文理学院外语学院2016级应用英语专业的72名同学,其中1班和2班各36人,进行试验并完成前期测试,随机确定控制班和实验班。

(二)实验工具

调查问卷: 前测调查问卷了解学生通过网络资源进行英语学习的现状。后测调查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于基于微信的“混合式”学习模式与传统学习模式的差异、兴趣、课堂气氛等方面的态度。

前后测试卷: 前测试卷以学生在大二第一学期的旅游英语期末考试成绩为标准,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实验结束后,采用相同题型的后测试卷进行后期测试,了解两个班级在旅游英语学习成绩上的变化。

SPSS17.0 软件: 数据收集结束后,利用统计软SPSS17.0 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两个班级学生在学习成绩上的变化。

(三)实验过程

第一阶段:2018年9月,将两个班级旅游英语的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前测独立样本,利用统计软件 SPSS17.0进行 T检验,得知两个班级的英语水平基本一致,可作为实验对象,同时发放了部分问卷了解学生的旅游英语教学现状,以便顺利开展研究工作。

第二阶段:2018年9月—12月,实施12周的旅游英语教学实验活动,每两周一次教学任务,总共12周,完成了六次教学任务,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Pre-work: 在正式课堂教学情景下,讲师针对所选择的主题项目的相关概念及内容进行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及学习任务等。同时在班级内部建立微信群,将要学习的材料提前两周发到微信群,以便学生提前了解和预习。

Working: 六个学生为一组,每个小组建立自己的微信群,选出小组组长,小组成员可以在各自群内发表意见,进行集体讨论,分配工作任务,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交流学习心得等。教师全程监督和管理学生,起引导和组织的作用,并针对疑难问题进行线上答疑解惑。

Post-work: 教学任务进行2周后,教师组织学生们进行集体成果展示,首先由小组组长就工作的进展及存在的困难进行简短汇报和展示。汇报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内自评及小组间互评,最后统计每一位学生的打分,得分最高者即为优胜者。

第三阶段:为期12周的教学任务结束后,即12月份选择两个班级的旅游英语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后测独立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T检验,同时发放部分问卷了解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的看法和态度。

(四)教学案例

接下来的教学案例分别从教学前、教学中及教学后三个阶段实施。教学任务开始之前需要进行主题项目设计,并将相关资料发送到微信群;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并选出组长;教学结束后要展示学习成果,学生们进行自评及互评,选择出最优秀的作品予以表扬和奖励,具体过程如下:

教学前

主题项目设计: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旅游英语业务材料作为学习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地实现ESP教学效果。

相关资料:教师提前将选择好的旅游英语学习资料以语音、文本、图片、视频等形式提前两周发到班级微信群,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自主学习,拓展学生对旅游景点翻译知识的兴趣,为后面的合作学习做准备。

教学中

分配工作组:实验班共有 36 人,学生自由组合,共分6个小组,教师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及个性特征进行适当调整,使小组成员的英语水平基本在同一水平。组内成员之间是合作关系,共同协作完成统一指定的学习任务,小组与小组之间是竞争关系。

序号成员角色工作内容1张一接机员+组长1.接机员工作内容:提前熟悉旅游团的团号、人数、国籍、航班、游客姓名及联系方式、特殊要求等信息,见到游客后首先进行问好并做自我介绍、简单介绍接下来的行程安排。2.组长工作内容:了解项目的进度及存在的问题,督促小组成员开展定期讨论,控制主题项目成果的质量等。2刘一景点翻译熟悉景区景点名称翻译技巧,针对翻译有错误的景点找出对应的翻译方案。3韩一游客提出在旅游过程中游客容易问到的及感兴趣的问题,以便更深入的了解景区的历史人文知识。4孟一游客提出在旅游过程中经常碰到的一些安全及卫生方面的问题,以便提供更好的服务工作。5陈一餐饮服务介绍当地的饮食文化,体验当地的特色美食及特色小吃。6贾一资料员协助小组成员收集整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制作主题项目成果 PPT。

教学后

主题项目成果汇报:为期两周的教学任务结束后,首先由组长介绍有关的接送机流程、旅游时间、行车线路、线路特色、注意事项等,通过PPT展示并进行口头汇报,其他小组成员进行现场模拟表演活动。

自评及互评:每个小组展示结束后,进行书面评论和现场点评,全班学生也可相互讨论。最终将每组每一位学生的打分进行汇总,得分最高的小组即为优胜组,教师最后就各组的成果汇报及成员的表现进行点评。

推荐优秀作品:根据小组得分及教师的点评,选出最优秀的小组主题项目进行学校推广,对学生们在整个团队中的参与及贡献给予肯定和表扬。

四、数据分析与讨论

(一)实验前后测试成绩分析

1 前测试卷数据分析

本文选择实验对象大二第一学期期末的旅游英语考试成绩作为前测,考试结束后,教师进行仔细认真的评卷工作,旨在了解两个班级的英语基础水平,确保研究的效度和信度,具体统计结果如下:

表 4.1 前测成绩统计表

以上图表数据显示控制班的平均分为61.18,实验班的平均分为60.12;控制班的标准差为20.81,实验班的标准差为 20.63。这两组数据数值基本接近,表明两个班级的英语水平基本在同一个层次上, P 值是 0.892(>0.05),说明两个班级的前测英语成绩并无无显著性差异,因此这两个班级适合作为研究对象。

2.后测试卷数据分析

为期12周的案例教学结束后,为了了解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进行后期测试,测试试题和难易程度和前测试题类型一样,执行同样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卷工作,统计结果如下:

表 4.2 控制班和实验班后测成绩统计表

以上图表数据显示控制班的平均分为64.08,实验班为72.22;控制班的标准差为18.35,实验班为 14.58。意味着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验后,两个班级的英语水平都有所提高,但是实验班的成绩明显高于控制班。T 检验中,P 值是 0.039(﹤0.05),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基于微信“混合式”学习模式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

(二)调查问卷分析

前测问卷表明很少进行正式的网络学习,虽然内心特别渴望能够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但不知道如何下手,这说明实验前两个班级学生的网络学习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后测问卷主要是了解教学实验活动结束后实验班的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兴趣、课堂气氛等方面的变化。大多数学生说利用微信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充分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学习,大量的学习资料开阔了眼界,拓展了视野,组内组间讨论热烈精彩,锻炼了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他们觉得这种学习方法很有吸引力,愿意以后继续采用线上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总之,网络在线学习形式灵活多样,学习内容丰富多样,课堂气氛好,学习兴趣浓,实验班的学生意识到了旅游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反之,控制班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低,学习态度消极。因此,在大学第二课堂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对差生和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进行引导,从而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五、教学启示

(一)基于微信的“混合式”学习模式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基于微信的“混合式”学习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愿意学习、善于学习、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完成组长分配的工作任务,无论是正式的课堂学习还是非正式的第二课堂微信学习,实验班的学生都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生会碰到各种压力和挑战,但是他们能够克服重重困难,感受创新的刺激与乐趣。在这种情境中,学生们之间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增强了。

(二)基于微信的“混合式”学习模式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成就感

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能使教师更加容易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动机及需求,有利于增进师生感情,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善于倾听对方、理解对方、认可对方、尊重对方。为了迎合教学需求,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思路,努力钻研专业知识,丰富专业知识背景,尝试轻松愉悦的教学情景,制定符合实际需要的教学案例,构建和谐团队,形成人人参与的活跃氛围,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因此教师的教学成就感有很大程度的提升。

(三)基于微信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实现了课堂面授教学与微信移动学习的优势互补

传统课堂的最大优势是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反应和态度了解授课内容的难易程度、节奏快慢等,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计划,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施教,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微信移动学习的最大优势就是方便快捷、信息量大、知识面广、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学习者能够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车站、商场、酒店、咖啡厅等非正式场所进行学习。因此移动学习带来的个性化的、随时随地的学习方式弥补了传统学习的不足,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需求及兴趣进行学习,从而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四)基于微信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实现了专业学习从第一课堂向第二课堂的延伸

第一课堂是指在学校、教室等正式场合发生的教学活动,重视知识的讲授,教师讲解,学生聆听,教师在课堂起着主导作用。第二课堂是指商场、酒店、咖啡厅等非正式场合发生的学习行为,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旨在培养素质高、能力强、反应快的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教学方式上引入了多媒体资源及微信网络手段,从而搭建了一个方便快捷、轻松愉快、畅所欲言的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充分发表意见、相互交流和点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知识学习内容从理论向实践转变、学习方式从被动向主动转变、学习理念从同质型向个性化转变。从而实现第一课堂向第二课堂的延伸和转变,最大程度地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总之,基于微信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网络在线教学模式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第一课堂向第二课堂的转变。学习资源丰富多样、学习方式方便快捷、学习时间空间多样化。本文研究对象模拟涉外旅游情景进行教学活动,亲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参与了主题项目制定、游客接待工作、导游讲解及餐饮服务工作、项目成果展示汇报工作,突出了学以致用的目的。这种学习模式是对传统学习模式的提升和改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团队合作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本研究将微信引入已有的混合学习模式中,构建适合旅游专门用途英语学习的模式,可以丰富混合学习模式理论,满足高校对高级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猜你喜欢
混合式实验班第二课堂
基于语料库的词块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升有效性研究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01—02合刊
第二课堂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混合式”教学在《工程力学》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浅议“混合式”教学理念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
物联网中MAC协议的研究